下一篇4 2011年11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河北武安市社
以商活农 铺就农村流通新网络

孟芮溪

  11月16日下午,走进河北省武安市供销合作社,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栋4层楼高的供销大厦。这个经营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大型综合商场,家电、服装等一应俱全,即使是工作日的下午,顾客依然络绎不绝。昔日负债1亿多元,到如今连续多年获得邯郸市社系统目标综合考核第1名、河北省年创利税第2名的武安市社,也算是十年磨一剑。而这一“剑”正是靠构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磨成的。

  坚持农村商品流通

  穿新鞋也能走老路

  2002年时,武安市社的处境与全国大部分县级社一样,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点多、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日益丧失,效益急剧下滑,这一年武安市社亏损了1346万元。

  2002年新调任过来的武安市社主任徐魁书面对高额的负债和举步维艰的企业,想到商品流通是供销合作社的老本行,也是供销合作社多年积淀的优势,而供销合作社人缘、地缘以及农民和市场的需求都有利于供销合作社在农村商品流通中有所作为,最终决定“穿新鞋走老路”。2002年底,武安市社确立了“挤占农村、扩大市场、发展连锁、覆盖城乡”,以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为主旨的发展思路,并提出了“三年扭亏、五年盈利、八年再现辉煌”的目标,用8年时间建成现代流通企业。而事实也最终证明,当年的抉择没错。

  产销对接与连锁配送

  铺就农村物资流通新网络

  “破房子、土台子、黑屋子”、 “哪儿破哪儿是供销社”……40年没有改变过的基层门店成了武安市社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突破口。市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标志、统一管理”的要求初步改造基层社和网点。此后随着全国供销总社“新网工程”和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施,这些基层门店被进一步改造成宽敞、明亮的超市,实行开架售货,让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城市购物的感觉。至今,该市社已累计投资2300万元,新建、改造基层网点634个,全市实现“村村有网点、网络全覆盖”。

  不仅如此,武安市社还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将合作社的产品与供销合作社的流通网络对接。举例来说,武安小米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武安市社与生产武安小米的绿禾谷物专业合作社签订了1000余亩的农产品产销订单,并以3.3—3.4元/公斤(高于市场价0.2元左右)的价格收购谷物,进行加工后,将包装好的小米直接运往各个基层网点进行销售,有效解决了农民卖谷难的问题。

  同时,武安市社加大了连锁配送的力度。他们以正和商贸配送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县级商品配送中心和连锁网络龙头,带动全市的连锁配送工作。目前已形成农资、盐业、供销大厦、烟花爆竹、土产、正和等市直属公司组建的6个配送中心,配送车120多辆、专职配送人员200余人。据了解,武安市有502个行政村,而基层网点多达634个。当基层网点需要新物资时只需一个电话,物资就可配送上门,时间不超过24小时,甚至上午打电话下午就送到。

  随着连锁配送的力度加大,配送产品也不再局限于本市内的农产品。通过6家市直公司组建起的连锁配送“龙头”企业,武安市社与商品生产厂家建立了总经销、总代理业务。在食盐调味品的仓库里,记者看到了堆积如山的黑龙江大米、广西白糖等物资,这些都是武安市社向厂家直接订货的。这样的代理业务,一方面,供销合作社可以统一从厂家进货,掌握稳固优质低价的货源,将质优价廉的商品送到基层社;另一方面基层社作为区域代理商,负责本区域的商品销售,实现了市基连锁经营。这种“生产厂家+ 公司配送中心+ 基层社+ 村级门店”的连锁配送模式,通过市基连锁、统一配送,用现代流通方式把供销合作社的企业和网点串了起来,使武安建立了以市直公司为龙头、基层社为依托、村级门店为终端的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新“三五”目标

  强社富农大发展

  如今,武安市社已发展成为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现辖30个独立核算单位,其中基层社19个、直属企业11个,总资产2.73亿元,年创利税1400万元。完全实现了2002年“三年扭亏、五年盈利、八年再现辉煌”的目标。并且从2011年起,武安市社的新“三五”计划也已展开,即3年进入全省县级社前三强,5年跨入全国县级强社行列。

  此外,武安市社在建设农村物资流通的基础上,还加强了加工企业的建设。在小麦加工厂房里,记者看到了先进的全自动流水线,从小麦存放仓库、筛除杂物、清洗、打湿、二次过滤杂物到最终的6遍石磨碾压磨出面粉,甚至包括最后的分袋包装,全部机器操作。并且选择的磨面机器是石磨,完全天然无污染。据负责人介绍说,武安市社还将利用绿色无污染的粮食下脚料养殖生猪,以扩大产业链,全面发展。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