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1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情到“农时”给最真
——一位武夷茶人的“三农”故事
黄旭辉

  在福建省武夷山市这个有着深厚历史的地方从事茶产业,总会给人以思考,“农业是对自然的索取,还是给予?”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武夷茶人余泽钦心中。

  农业应该是对自然的给予,你获得的收益,不过是自然界在获得了你不断投入的储蓄后,获得的利息而已——余泽钦说出了答案。

  带着这样的“三农观”,余泽钦创下了一个个闪光的荣誉,2007年以来,余泽钦创办的武夷山市钦品茶业公司及生态有机茶园基地先后获得“国际绿色生态示范企业”、“国际绿色生态合作组织推荐产品”、“国际绿色生态茶叶种植示范基地”称号;钦品牌“大红袍”荣获2010年上海世博会名茶评优组委会颁发的乌龙茶类“大红袍”金奖。他的“三农”故事,也就发生于此间。

  十年有机路  一片赤子心

  2000年,余泽钦结识了一位厦门大学教授,在他推荐下,余泽钦来到福建省漳州市一所由台湾人创办的有机生物技术学校参加培训,从此,有机种植的理念在余泽钦的心中萌芽。2004年,“绿滴”牌生物有机肥获得欧盟(BCS)、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OTRDC)双认证的国内领先有机肥品牌,并成功在香港上市,余泽钦作为内地唯一销售代表,赴香港参加上市活动。

  十年前,茶农从不知有机为何物,到如今趋之若鹜,余泽钦见证了过程。2001年,世纪阳光生态茶园有限公司在武夷山建立了56亩生态茶园,这是武夷山外商独资茶企之一。在余泽钦的精心管理下,2003年,公司的 “仙盅”牌有机肉桂获厦门茶博会四星级茶王的最高奖项。2005年他成立了自己的茶企,2007年注册了自己的品牌——“钦品”,先后在各种茶事比赛中共摘得奖项26个,且屡获茶王称号。

  访茶得真意  “三农”和谐情

  2004年起,余泽钦和世纪阳光集团的农业专家小组跑遍了武夷山的上百个村,对600多处适宜种茶的山地,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土壤数据调查,获得了二千多个数据,这是武夷山目前最完整的土壤数据库。2007年,世纪阳光公司成功研制出了“武夷茶专用生物有机肥”。

  深林探奇,入云寻茶,在一次次惊叹于自然的神奇后,对这些枯燥的数据,余泽钦有了自己的解读——和。

  余泽钦通过调研发现武夷山原始森林中有20多处自然生长的古枞茶树,通过有机茶数据指标的测定,余泽钦把茶树的价值告诉了村民,并以每斤高于市场行情数倍的价格予以收购,为茶农每年增加了可观的收入。2010年,余泽钦的生态有机茶园基地获得财政部门扶持资金25万,此外公司还出资30多万元,为村口通往茶山修建了一条两公里多的道路,方便了这一带的茶农、粮农和林农等。 

  一片茶叶写人生,情到“农时”给最真。著名茶界权威人士、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原主任骆少君与余泽钦交谈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身为武夷山茶人,首先要感恩大自然赐予武夷山这么一个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有机茶事业是一个造福人类,也是造福环境的事业。希望你把茶与健康相结合,做到尽善尽美。”回味这句话,余泽钦心中总会荡起一股再度出发的豪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