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思考三:中国茶业全国化要具备哪些条件?
区域性茶叶要走全国化路线绝非易事,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品牌必须支持
我们的一些茶企,前期投入了很多钱,意在全国化,但是做了这么多年,广告也没有少投,但仍只是个区域品牌,销售业绩也面临瓶颈。原因在于这些茶叶不是老十大名茶,不是一线品类,是二线品类。一线品类指的是老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一线品类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有坚实的地位,是最好的茶的代表。茶的本质是历史和文化,历史上认同,现在同样认同,历史没有根,现在凭空造一个,哪怕炒作再厉害,最终还是要被市场遗弃。企业能否做大,诚信是根本。
未来中国茶业全国化的典型将会首先是老十大名茶里面的一线品类,在一线品类目前集体弱势的背景下,二线品类有全国化突破的机会,但是投入会很大。除了一线品类外,一些局限性小的品类也具备全国化的机会,比如红茶、黑茶、藏茶、花茶。红茶的川红集团这几年发展势头很不错,路子很正,再给他一些时间,会更好。
2.高效率的渠道。
同样是一线品类,全国化拼的是品牌影响力和渠道的扩张力。品牌是拉动销售,渠道则是推动销售,缺一不可。没有渠道,产品就像血液无法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中国茶业除了八马、大益、天福已经具备初步的全国化渠道,其余99%都是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面,主要依靠政府采购、礼品团购过着小康生活。
一百家门店在全国有价值吗?价值不大,缺乏合力,那是手枪的子弹。一百家门店集中在一个省乃至一个城市呢?不用说,那是炸弹效应。同样的开店,同样的成本投入,你选择炸弹还是手枪。
随着市场的做大,面临着组织建设,尤其是营销组织建设。组织建设绝不是简单的早上上班前举起拳头喊喊口号,也不是简单的搞几次培训。需要我们的茶企自上而下改革。光有组织还不够,还要有联合力量,那就是代理商、经销商、渠道商,如何有效的管理代理商、经销商是一门学文,绝对不是简单的发货收款,登门拜访吃饭喝酒这么简单。我们的茶企需要好好学习和借鉴。
3.管理层的价值观也很重要。
(1)对人生的价值观——对做大做强企业有着强烈的事业企图心,并能脚踏实地、诚信经营。(2)对战略的价值观——外部商业环境变化的敏感度,尤其是对创新、营销管理模式创新的敏感度。(3)对团队的价值观——要重视组织的形成。做地面营销需要1000-2000人做终端,企业人员需要支持。茶的渠道是高速公路,没有地面队伍就没有人帮你打造高速公路。(4)对成本的价值观——极端的慷慨和极端吝啬。极度慷慨是指对品牌的投入、对销售队伍的投入、对渠道的投入。极端吝啬是指减少乱七八糟的费用,比如赞助一个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