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庄乡,位于河北邢台市威县东部。孙华杰是常庄乡孙庄村一名普通的党员,1973年出生在一个比较贫困的大家庭中,家有兄弟4人。家境让身为长子的他早早地为生计而拼搏。他卖过冰棍,开过小吃店,还曾到全国各地跑过推销,没钱住旅店就住火车站候车室,缺钱买饭吃,外出时就自带馒头。艰难的创业历程给了他磨炼,也赋予他丰富的人生阅历。2007年12月,他们兄弟4人创办了一个橡胶制品厂,开始在商海里打拼,靠着诚信和质量使生意逐渐有了起色。
经营之初,孙华杰租赁厂房进行生产,在他的厂房里有一位老人引起了他的注意。老人叫孙庆华,76岁,是孙庄村一名孤寡老人,不仅身体有残疾,而且没有经济来源,膝下无儿无女,居住的几间土坯房早已倒坍,连个栖身之地也没有,老人只好借住在孙华杰租赁的厂房里度日。当孙华杰看着老人衣着破旧、步履蹒跚的艰难生活时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心想这几年自己赚了些钱,家里也没什么负担,何不帮助这些孤寡老人,让他们安度晚年。当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后,得到了全家人一致同意,尤其他的母亲更是大力支持。
于是孙华杰和他的3个弟弟在2009年9月,投资近50万元建成了一个占地2000平方米的敬老院,免费供养孤寡老人,孙庆华成为第一位入住幸福院的老人。因为是兄弟4人共同出资修建的,这个敬老院就起名为“金龙四路”幸福院。从此,孙家的账目多了一项开支,那就是每个月为幸福院的老人支付生活费、管理费用。孙华杰兄弟照顾孤寡老人的事迹,很快传遍乡里,不少孤寡老人都想入住幸福院。而孙华杰也十分热心,只要条件允许,就将他们接到院里来。
去年,常庄乡西安村年逾古稀的齐式平老人,托人给孙华杰送来了盖有村公章的证明,希望住进“金龙四路”幸福院。了解情况后,孙华杰马上赶往齐式平家,当看到老人不仅双目失明,靠着一根竹竿摸索着生活,而且住的房屋摇摇欲坠,四处透风时,孙华杰看得很心疼。临行,老人舍不得扔下已破旧不堪的生活用具,孙华杰对他说:“别要了,我在幸福院里早就给你准备好了。”
齐式平老人来到幸福院之后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原来紧锁的眉头舒展了,脸上常常带着笑容,不大爱说话的他也常常加入到老人们聊天的行列中,高兴的时候,老人还会拿出自己的“绝活”,给大家拉上一段二胡自娱自乐。看着老人们的变化,孙华杰不仅感到由衷地高兴,而且老人们的亲属也对他的做法深深感激。
老人生病是常事,所以孙华杰在这方面上特别留心,不仅跑乡卫生院找医生、开药,而且老人生病后他细心地照料,喂水喂药,直到痊愈。同时,乡卫生院在得知他的事迹后非常感动,定期上门为老人们免费体检看病。
如今,孙华杰已陆续把周边村庄的13位孤寡老人接到了幸福院里安度晚年。在这里老人们不仅免费吃住,享受日常的医疗保健和娱乐设施,还有专人做饭、照顾老人的起居。
老有所养,自古以来就是劳动人民的朴素的社会理想。在新的历史时期,尊老爱老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我们期待着会涌现出更多的像孙华杰一样的优秀共产党员,为建设和谐社会增光添彩。
(李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