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11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发展之中再改革
——广西贵港桥圩社的脱困之路
本报驻广西记者 甘剑伟

  现有资源先发展,发展之中再改革,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供销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桥圩供销合作社的脱困之路。桥圩社盘活社有资产新圩超市和供销社加油站两个项目之后,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销售网络迅速得到恢复,商品购进总额及商品销售总额等经济指标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真正实现了保值增值。

  发展优先的实践

  桥圩社是广西贵港市供销合作社的一个基层社,由于历史原因,债务沉重,社有资产基本被用于抵押,只依靠微薄的店面租金度日,除少部分职工承包供销合作社的商铺维持生存外,其余的100多名职工均已下岗。面对改革和发展问题,部分职工提出了通过变卖资产方式来筹集成本以实现改革的建议,但没有通过。

  桥圩社主任覃夏忠告诉记者:“由于债务较重,如果变卖了社有资产,职工得到安置了,部分债务也得以偿还,但供销合作社将没有立锥之地,这无疑是杀鸡取卵的做法。因此,在改革和发展问题上,桥圩社选择了在发展中逐步改革的道路,以推进项目建设为重点,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今年6月,桥圩社调整了经营承包思维模式并果断决定,把由职工分散承包的社有优良资产新圩百货大楼的经营权重新收归集体,通过合作等形式,实行对外招商,投入巨资建立了供销超市,并以此为基础,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同时,又把由职工承包的桥圩加油站的经营权收归集体,以合作的形式投入300多万元对加油站进行改造,建设了全新的供销社加油站,并在7月28日顺利开业。如今,经过改造扩大的加油站已今非昔比,站容站貌也焕然一新,销售业绩更是形势喜人。

  新圩超市和供销社加油站开业以后,桥圩社并没有停止社有资产改造的步伐。7月,以合作的形式投入近1000万元开发了拥有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牛岭超市项目,并计划于2012年元旦竣工开业,建成后的牛岭超市配送能力将覆盖贵港市港南区8个乡镇98个行政村、40个配送网点。

  同时,桥圩社发挥贵港桥圩镇作为“工贸名镇”的优势,开发步行街项目。目前已投资5万元进行土地平整、项目设计等,并初步确定了合作伙伴。另外,利用荒废的仓库开发了建材市场项目,目前已投入2.5万元完成了土方工程。由此可见,桥圩社的发展之路也已铺开。

  项目建设强社利民

  新圩超市和供销社加油站开业以后,桥圩社经济效益明显好转。新圩超市溢价率40%,是原来收入的8倍。供销合作社的形象得到了改变,农民也得到了实惠。在新圩超市,商品琳琅满目,而且价格低廉,猪肉的价格只要每斤11.5元。超市负责人告诉记者,超市收购了农民的生猪,屠宰后以低于外面市场近两元的价格卖给农民,做到让利于民。同时,超市还在逐步收购当地农民的农产品,进一步做到更大范围的“农超对接”,解决农民卖菜难的问题。由于超市开张后有了强有力的支持,许多停业已久的农家店也重新开张,截至目前桥圩镇已有25个行政村恢复了网点,供销合作社的标志牌也重新出现。

  而供销社加油站改造后,占地面积也扩大到3000平方米,加油设施先进完备,营业额迅速提升,供销合作社的收入也提高了6倍。 不仅如此,供销社加油站也成了为 “三农”服务的阵地。据了解,在农民耕种和收割季节,加油站首先满足农机所需的柴油,并以每升优惠0.5元的价格卖给农民。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