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厚积薄发 魅力绽放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右一)在中国银行业协会副会长、农村合作金融工作委员会主任、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宋文瑄(左二)的陪同下参观展厅。
  农信银中心总裁王耀辉(右)向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左)介绍农信银中心为全国农信系统提供的支付结算等服务。
  四川省联社理事长王华(左一)向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左二)介绍四川省农信社展厅。
  安徽省联社理事长张良庆(左一)为银监会原副主席史纪良(右一)等领导介绍安徽省农信社展厅。
  吉林省联社理事长唐忠民(右一)在新疆展区参观交流。
  福建省联社理事长鄢一忠(左二)正在参观展厅。
  银监会原副主席史纪良(右四)与云南省联社理事长任树云(右二)等参展人员合影留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联社主任阿不都在展会现场翻阅本报纪念新中国农信社成立60周年特刊。
  广东省联社理事长罗继东正在接受本报首席记者采访。
  “历史沿革篇”展厅工作人员向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前右一)介绍展品。
  浙江省农信社工作人员向参观者介绍该省农信社业务。
  广东省农信社展厅展示的该省农信社特色中间业务产品树形图。
  江西省农信社工作人员向农信银中心副总裁刘永成(左一)介绍自助终端设备。
  山东省农信社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介绍该省农信社电子银行业务。
  河北省农信社工作人员向参观者介绍自助终端设备。
  吉林省农信社展厅。
  身穿蒙古族服饰的内蒙古自治区农信社工作人员向银监会原副主席史纪良(左二)等领导介绍展厅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信社身穿壮族服饰的工作人员。
  贵州省农信社身穿苗族服饰的工作人员。
  王坤(右二)在山东省农信社工作人员指导下体验“农金通”金融服务终端设备。

  农村信用社60年发展历程暨金融服务产品博览会,由全国28个省级信用联社和农商行参加,集中反映了农村信用社60年的发展历史和改革发展成就。同时,展出了各省份近几年来创新推广的220多个特色支农金融产品。这些产品涵盖了农户金融产品、小企业金融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产品、微型创业金融产品、消费信贷产品创新、金融营销服务、金融IT等7个大类,这些产品不仅各具鲜明的地方特色,还具备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已成为农村信用社服务客户、抢占市场、创造价值的利器,满足了城乡广大客户的金融需求。

  此次博览会,为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平台,并将大大提高社会对农村信用社的认知度,提升农村信用社良好的社会形象。

  观 点

  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总裁  

  王耀辉:

  全国农村合作金融系统是一个整体,共同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这次金融博览会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企业形象及金融服务产品的良好平台。农信银中心以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联网全国近8万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含农村商业银行)网点后,为城乡百姓带来的安全、便捷、高效的异地支付结算服务为主题参展,同时展示了农信银中心近年来根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业务发展需要,开发建设的农信银共享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农信银共享网上银行系统、农信银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农信银共享异地灾备系统、农信银自助服务业务系统、农信银共享手机银行系统、农信银远程学习系统等一系列共建共享系统。未来,农信银中心将进一步加大创新与研发力度,不断为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及产品创新作出积极努力。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  

  王 华:

  我为我们全国农信社6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果感到自豪。以四川省农信社为例,过去我们就是一张桌子、一间草房和一把算盘起家,现在全省的农信社网点达到5600余个,员工4万多人,资产更是达到了8200多亿元,利润也已超过百亿元。而全国的农信社员工将达到80万人。看到农信社发展得越来越好,我由衷地感到自豪。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

  张良庆:

  本次博览会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而言,既是一个同行业间交流的平台,也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向社会展现自己的舞台。既系统展示了农村合作金融60年改革发展成果,也进一步增进了社会各界人士对安徽农金的了解,有力地促进了金融服务合作与相互交流,为安徽农金又好又快发展、更好更快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  

  唐忠民:

  银监会和银行业协会举办的这次展会,不仅宣传了全国农村信用社60年不平凡的改革发展历程,而且通过农村金融产品展示,为各省农信社提供了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展会上,各家联社、农商行也都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特色展现了出来。

  这次金博会机会难得,我们要求吉林省联社各办事处及各县级联社负责人都来参观,并总结参观中的收获,将适合当地的金融产品“引进”吉林,推进我省农村信用社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继续发挥好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  

  鄢一忠:

  作为地方金融机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地方区域内的宣传较多,“主力军”形象已然树立。而在全国范围内,“网点最多、遍布城乡”的优势,支持“三农”、支持中小企业贡献最大,以及改革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正可借此契机为社会大众所了解。

  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  

  任树云

  这次展览不仅展示了农信社的发展历程,也展示了农信社的品牌、形象,为今后更好地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次展览,我们云南农信社的展厅选择以红色调为主,传达着三层喻意:其一是我们把服务“三农”的事业做得红红火火、永远向上;其二,是我们为“三农”、为小企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时的火热之心;其三,是我们农信社与“三农”“血浓于水”的情感,红颜色也代表着我们对“三农”的感情所在、真情所在、纽带所在。

  中国的希望在“三农”,我们用的红色,也象征着我们农信社的未来充满希望,象征着我们未来的事业发展红红火火!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  阿不都:

  这次金融博览会不仅展现了农信社的发展成果,也展现了农信社60年来难忘的岁月、艰难的历程。现在农信社发展得越来越好,逐步走向辉煌。我参观了不少展厅,回味最多的还是展现信合人奋斗历程的老照片,这其中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信合人的精神。

  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  

  罗继东:

  广东省农村信用社希望借这次展会向大家展现广东农信扎根“三农”、为“三农”服务的良好的社会形象。目前农业、农村、农民都在不断进步,我们也将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贡献力量。

  亮 点

  会展内容多样

  近年来,各地农信社及农信银中心都在加大投入,努力打造金融产品及服务品牌,将服务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也相继推出了自助循环贷款银行卡、惠农一本通、农民工特色银行卡、农信银快汇等多种满足“三农”客户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使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态势。

  科技手段丰富:

  在本次金融服务产品博览会中,各地农信社纷纷将丰富的科技展品运用到展厅的布展和产品展示中,在展厅内不仅设置了LED大屏幕,还专门制作了本地农信社及业务的宣传片,农信银中心等机构还将手机客户端现场体验等各式科技产品带到了展厅,丰富了本次博览会的体验和感受。

  地方特色鲜明:

  本次博览会不仅呈现了各地农信社丰富的产品,还通过特色的展柜和布展突出了不同地域的文化色彩,例如内蒙古农信社展厅将外部造型装饰成蒙古包样式,新疆农信社也在展厅内部搭起了葡萄架,山东农信社则摆出了农信社贷款支持的寿光蔬菜和水果,各地农信社布展独具特色。

  据吉林省农信社展厅工作人员介绍,该省展厅内的设计融汇了三个理念:其一,以长白山天池、吉林雾凇以及黄金玉米带等元素,呈现出浓厚的吉林地方特色;其二,以橘色和绿色为主体的色彩,和象征着吉林农信服务“三农”市场定位和鲜明金融行业特征的醒目标志,体现着“吉林农村信用社”这一展会的主题和主体;其三,使用了“吉林农信”四个字的简称,凸显了吉林省农村信用社的与众不同。

  吉林展厅开放的外观设计,向外传达着三层用意:一是展现了吉林农信领导班子开阔的视野、兼容并蓄的胸襟,以及吉林农信人向同行业虚心学习、借鉴的态度;二是展现了吉林农信人展翅飞翔、放飞梦想的理想和抱负;三是寄托了吉林农信人对全国农信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美好期望。

  声 音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廊坊办事处

  综合科科长  安虹蔚:  

  这次我们河北省联社廊坊办事处组织了辖内各县级联社高管人员来参观展览,主要是想来看看其他各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特色,发掘那些与河北农信社在做法上不同的地方,学习和借鉴一下兄弟联社的先进经验。

  北京市民  许阿姨:

  我是北京知青,1968年高中毕业后插队到陕西延安洛川县李家寨。

  那时,经常跟信用社打交道:生产队里修个水渠、买个树苗都得到信用社借钱。不过,那时候信用社里钱也不多,有时还没有我们这些知青让家里寄点钱来得方便呢。回城以后跟信用社打交道就少了。

  但是现在跟北京农商行打交道越来越多了。家里交煤气水电费都是在农商行办的,北京农商行网点多,建设得又好,用起来还是很方便的。

  山东籍打工青年  王 坤:

  我家在山东省泰安市。去年回家的时候,在村里见过农信社的“农金通”农民金融服务自助终端设备。没想到在展会上又看见了。想让工作人员给我介绍介绍这个机器怎么用,以后再给家里汇钱就能用上了。

  本版采写:本报首席记者  蔡 靓    本报记者  臧洪菊  杜弘林  李 博

  本版摄影:杜弘林  李 博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