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12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香港小店的生存之道


  “拿一包万宝路。”

  63岁的郑伯从褪色的木椅上利落起身,走向这个看起来有点“嫩”的顾客。“不卖。”他干脆回应。“买个打火机总行吧?”男孩自觉理亏,递上5港元硬币迅速离开。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控烟公约缔结方,香港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但这种商家的自制行为,出现在不足10平方米的简陋商店颇令人意外——尤其这家名为“兆晖士多”的小店只是位于红磡机利士南路的转口处,人流并不畅旺。

  更令人惊讶的是香港小商店的多元和密集。湾仔轩尼诗道上,有像“兆晖士多”一样出售香烟饮料薯片零食的小便利店,有专卖瓜子花生糖果的零食店,有打着“十元任选”招牌,卖杯碗刀叉的家居用品店,更有既卖奶粉化妆品日用品,又卖鲍参翅肚和中药材的小药店。

  在市场自由竞争的香港,入行基本不设门槛,做生意只需为所得利润缴纳16.5%的利得税。但唯独不见的是国际大型超市家乐福和沃尔玛的身影;而在激烈残酷的竞争下,小店家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实际上,家乐福曾尝试通过香港走向内地市场,但最终从香港撤退直入内地。一份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研究报告显示,1996年法国家乐福进驻香港,高峰时期一度开设了4家大型超市。

  雄心壮志的家乐福最终出师未捷。2000年9月18日,家乐福关闭其在香港的4家大型超市并宣布退出香港零售市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香港业内人士表示,香港人快速快消的生活和文化习惯与内地和国外民众并不相同。香港人多地少,市场相当细分,不少大型购物中心形成类似城市综合体,而超市只是其中一环,家乐福等的“一站式”模式并不适用于香港。

  更重要的是,香港上世纪90年代便发展成惠康和百佳超市双雄争霸的局面。

  同时,上世纪80年代进入香港的24小时便利店“7-Eleven”扩张迅猛,截至今年11月已有900间遍布香港。上述业内人士称,连锁便利店商品价格比普通超市贵近三成,但由于适合香港快节奏的生活习惯发展相当迅猛。

  在超市巨头和连锁便利店的夹击下,郑伯等小商户只求生存。“十几年都没钱赚还要亏,幸好不用交税、(铺面)业主人好租金便宜。”他透露。

  香港税务局资料显示,除盈利才需交利得税的统一规定外,所有为赚取利润而支付的开支均可获得扣除。“按照以往经验,创业首年可获得的折旧免税额都很大,因此在第一年一般都没有任何应交税的利润。”

  香港税务局还在“新开设业务须知”的介绍单页里为创业者合理避税“指路”,包括将本年度亏损转结到下一个年度,以抵消将来的业务利润;可选择按照个人所得税办法计税(累进制且享有多项免税额,最高15%税率),以减轻以16.5%利得税计税的负担。

  上述税务措施适用于所有企业。政府并没有提供特别的税务优惠给中小企业,但有为中小企业而设的商业推广训练活动,以及中小企业信贷计划。

  对小商户们来说,这些措施最多只能帮助他们“活下去”。 郑伯说,由于三个孩子都在打工养家,“兆晖士多”只是他晚年生活的寄托。“全部都是超市和7-Eleven控制,我们这种已经是古董了。” (郭兴艳)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