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2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没有增值空间的企业就没有价值

文/陈静阳

  笔者曾任华润万家苏州公司总经理,当年的苏州公司门店EBIT占销售比重高达8%以上,曾获誉“华润万家最赚钱的城市公司”。我也曾因此而自满乃至自傲。但在某次的路演中与集团某高管的一席交流,让我醍醐灌顶,他说“苏州公司虽然盈利能力很强,但是在资本市场上,它却最不值钱。”原因有二,一是苏州华润在苏州同业态市场已经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规模空间增长有限;二是苏州华润已经将盈利能力做到极致,利润的增长空间有限。没有增值空间的企业,即使利润再好,也是没有价值的。

  大家都知道,衡量某股票投资价值的最主要指标是市盈率,股票的价格=市盈率×该股上一年度每股税后利润。对于零售业来说,税后利润=销售规模×税后净利率,因此,零售企业市值=市盈率×销售规模×税后净利率。

  投资者购买企业股票,买的就是该股票的预期增值。那么在市盈率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企业增值主要来自于:销售规模的增长幅度超过净利率的下降幅度;净利率的增长幅度超过销售规模的下降幅度(销售规模和净利率双向增长,几乎是零概率)。

  这第一种增值方式是最容易的,只要有钱,扩张不难;但这又是风险最大的,我们往往在规模扩张的时候,因为新店的培育期延长、跨区域的水土不服、竞争加剧、快速扩张的人才缺口、管理幅度和管理资源的配置问题等,导致了净利率的下降幅度超过了规模的增长。

  第二种增值方式,耗时较长,需要进行企业改良,如流程改善、商品结构调整、供应链整合、团队管理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等,这是需要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立马完成的。并且这与资本投资快速回报的需求是相矛盾的。

  于是,我们将预见到,零售上市(将上市)公司无一例外地,在融到资金后,近似疯狂地快速扩张,不断地承受新店亏损。而到了某一转折点,放慢发展速度,修枝剪叶,进行内部整合。然后再扩张、再整合、再扩张……如此周而复始,循序渐进。

  因此,笔者觉得对于目前国内一些零售企业上市后,出现的一些“亏损表象”、“压力现象”,甚至不合逻辑的“扩张现象”,都很正常,无需大惊小怪。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