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米雅娜) “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直销中心”(以下简称“直销中心”)于12月12日在北京开业。该直销中心是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合作指导部、新合作连锁商贸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流通的一次创新举措。“直销中心”将为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免除一切流通费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走向首都以及全国市场。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李春生出席开业仪式并宣布“直销中心”开业。总社经济发展与改革部、合作指导部、科教部、山东省供销合作社、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新合作连锁商贸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共同为“直销中心”开业剪彩。
据悉,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总社近年来着力推进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直销中心”开业当天的“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农产品品牌展”,成为展示供销合作社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成绩的重要窗口,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好评。
此外,近年来供销合作社系统积极发挥组织和流通网络优势,大力推进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探索出了包括批发市场集散、“农超对接”、产地直供社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联合销售、平价商店、展示展销中心、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方式。2010年,全系统直接收购和帮助农民推销农副产品达2680.9亿元。全系统有近千家超市企业和1万多家专业合作社开展了产销对接业务,在畅通农产品流通、保障城市“菜篮子”供应、平抑市场价格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但是当前不仅是供销合作社系统,全社会的产销对接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缺乏整体规划和布局,品种同质化严重,上市时间集中,销售区域叠加;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产品质量难以满足超市的标准要求;大多数农民没有组织起来,或者即使组织了合作社,由于规模、质量标准等制约,难以对接大型超市和流通企业;缺乏全国统一的市场指导信息,信息不对称,产销难以有效对接;储藏方式和加工能力落后,难以通过储藏和加工实现均衡供应,削峰填谷。”李春生在当日下午的全国供销合作社农产品 “产销对接”推进会上表示。
李春生同时表示,供销合作社系统未来将会充分利用其资源、组织、人才优势,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一是推进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建设,增强对接的能力。大力鼓励同类农产品合作社在自愿基础上开展联合合作,形成规模效益。引导专业合作社开展标准化生产,创建农产品品牌。鼓励专业合作社联合开展直销配送业务,压缩流通成本。二是推进农产品购销网络建设,服务产销对接。加快完善农副产品购销网络,为产销对接提供农产品仓储物流服务。建立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农产品信息网络。联合专业合作社在生产基地建设冷藏设施,延长产品销售期。三是推进日用品连锁经营网络建设,积极对接合作社和生产基地。培育一批日用品骨干龙头企业,加快网络终端建设。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超市开设农产品销售专卖区或直销柜台,免费为专业合作社提供进场销售服务。四是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组织优势,继续组织举办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推介会、展销会、洽谈会等,为产需双方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五是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促进产销对接。大力推进“农超对接”、产地直供直销、专业合作社联合销售、社区直营店、平价商店、电子商务等多种流通方式。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市场体系建设司,农业部农研中心,总社合作指导部、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相关负责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流通从业者及1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参加“产销对接”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