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12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依法强化管理 构建和谐企业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电力局多举措搞好电力建设

  近年来,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电力局坚持依法经营、依法治电,使企业始终沿着法制化的轨道运转。2011年1月至9月完成供电量5.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24%,完成综合线损7.47%,同比降低1.04%,实现利税2787.67万元,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先后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先进集体”、“服务质量奖”荣誉称号,连续多年保持省政府、省公司“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继续保持了全县民主评议行风第一名。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把护电工作变成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东光局每年都召开护电工作会议,并做出详细部署,与各供电所签订《保护电力设施责任状》、《电力设施保护协议书》,明确了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范围,使主网电力设施按责任区分片、分段、分杆塔责任到单位,责任到人。同时该局经常组织深入街道、社区,深入各乡(镇)、村,广泛开展《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每年春冬两季植树之前,该局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对护电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告知有关部门领导在植树节期间避免线下种植高大树木,闪出通道,并提示所有吊车、铲车司机在作业时注意保护电力设施;抄表收费员还利用抄表收费的时机进行宣传,使当地群众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明显增强。为了增强宣传效果,东光局还将电力设施保护宣传与企业文化建设、优质服务工作紧密结合,印制了宣传护电内容的扑克牌、宣传画、挂历、小学生连环画册,并无偿赠送给广大员工和地方群众,使大家在玩乐中学习护电知识,营造出一个全民护电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切实维护好全县的供用电秩序

  企业要健康发展,必须依靠法律保驾护航。电网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电力设施点多、线长、面广,电力设施分布深入千家万户,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要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证全县的电力供应,必须坚持依法治电,规范正常的供用电秩序。

  (一)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监管水平。执法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执法力度。东光局始终注重加强执法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考试。2011年以来,通过组织讲座、举办培训班、知识竞赛等形式,重点学习了《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供用电营业规则》以及电价等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全面提高了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该局不断加大用电监察力度,增加了用电监察人员,配备了抢险工程车、照相机、摄像机等反窃电装备,以利于掌握证据,用事实说话,严厉打击窃电行为。

  (二)齐抓共管,依法治电。一是针对危及电力设施安全、非法侵占电力线路安全通道等事件,该局通过教育引导,责令其自行整改;对那些明知故犯、知错不改、态度恶劣的单位和个人,责令其强制整改;对拒不执行的,按照《电力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充分依靠公、检、法等部门的力量,强行清理,做到发现一起,清理一起。按照国网公司及省、市公司要求,自2011年6月份起,东光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迎峰度夏期间保护电力设施,清除电力设施保护区内隐患”为主题的专项治理活动。要求各供电所服务小分队进村入户开展安全用电和电力设施保护宣传活动,深入田间地头耐心细致地对村民做思想工作,帮助村民及时砍伐和移栽线下树障。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目前此项工作已进入检查验收阶段,有关部室针对各供电所上报的树障清理结果进行了现场检查核实,共计清除树障220KV线路走廊内树木387棵、110KV线路走廊内树木495棵、35KV线路走廊内树木876棵、10KV线路走廊内树木2348棵;修剪树木86棵;签订隐患通知书12份,制止违章建筑9处,拆除违章建筑2处,有效地保障了全县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

  三、打造国家电网品牌,优质服务保障全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

  2011年,面对电网迎峰度夏、防汛等各项工作的重重压力,该局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举全局之力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服务新农村,2011年该局投资480万元开展了新农村电气化乡的建设项目,其中,新增100KVA配电变压器6台,新增50KVA变压器4台,改造100KVA变压器8台,新增10KV线路2.73公里,新增0.4KV线路5.57公里,改造0.4KV线路13.96公里,表箱改造1169个,改造接户线69.25公里,更换进户线319.75公里,磁卡表改造4116块,新增智能型电压监测仪22块,10月中旬,南霞口电气化乡建设顺利通过沧州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验收小组的验收。

  今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东光县电力局全体员工正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依法治电,切实保障全县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大踏步地向着“一强三优”现代企业的目标迈进,为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李诺)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