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才,字崇华,号四逸堂,山东长清县人。其适龄从军进京,在总部机关从政多年,后调入燕赵石门。身上兼有山东好汉之豪气和燕赵义士之慷慨之风。军旅生涯不仅塑就其刚毅果敢、执著坚韧的为人品格和作风,而且因其敏慧、勤奋求索,走上了学者型艺术家之路。其先后成为解放军总装备部军械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高级编辑、中国书协理事、河北省书协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这些成就的取得无不饱含着其长年不懈努力耕耘与艰苦执著奋斗之甘苦历程。
李尚才先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供职于《军械》杂志,任摄影记者、编辑。为了拍摄丰富生动火热的军旅生活画面,他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的军营、哨卡,为了摄取那瞬间而永恒的光影组合,他或披星戴月、或凭风冒雪、或餐风饮露、或废寝忘食,艰苦的跋涉终于赢得军营和摄影界的肯定与赞誉。其摄影作品《艰难的营生》获第六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银牌。此作由于反映改革开放初期,个体劳动者艰苦劳作的感人场景,而广受社会各界关注,被各摄影专业报刊爆评,并因此进入3本摄影教科书。
文品即人品,文风即作者为人之作风。尚才先生为人浩落坦荡,耿直而与人为善,倔强老成而不乏赤诚天真,有板有眼讲究原则而不乏活脱幽默,注重礼节而又不端架居高自傲,对许多年轻书友他往往与其称兄道弟,打成一片。他的善意浩落幽默又是那样的可爱而赢得了众多的朋友。尚才先生的坦荡浩落、执著不懈的品格不仅成就了其书学,也成就了其书法创作研习和独自书风的形成。
尚才先生书法创作以清逸明净直追晋韵的小行草为尚。其书法作品连续入选第六、七届全国书法展和第六、七、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2009年,先生以年近花甲之龄,仍入展第三届《兰亭奖》,成为此展年龄最大、书协职务最高的参展作者。在荣誉面前,先生没有唯恐丢却既得荣誉开始守成,而是选择了变法和向更高境界的突破。他那骨子里山东豪杰之气与燕赵慷慨之风在胸中久久蓄储,寻找爆发表现的突破口。他把目光投向了唐代旭素浪漫狂草和明清高堂大轴。无疑旭素是盛唐精神的代表,但其过于强调中锋用笔环环缠绕则势见单薄;明清王铎、傅山纵巨幅视觉震撼,但其行草夹杂,笔墨线块交错亦失典雅细腻。能否用晋书的用笔精致明净和唐代的激情飞扬、纵横开阖和明清巨制形式幅式相结合,融合洗练出一种既清逸明净,又奔放飞扬、视觉冲击感人的新书风形式呢?李尚才先生开始尝试,开始摸索,很长时间他淡出了众人竟相露面曝光和炒作的闹市,甚至离开生活多年的河北省会石家庄,而隐居山东老家,其朝思暮写,除了纸墨和妻子温馨的生活照顾,他几乎达到了与世隔绝的地步。苦恼、欣喜、徘徊、激奋,经过长时间的闭关修炼,他终于成功了。还是精雅清逸、顿挫明净、八角出芒的晋人笔法,但结字章法更显大起大落、大开大合,加及明清顿挫起伏对比夸张的墨色变化和外在巨幅形式,一种明快、跳掷、秀逸而雄浑、明净而气满、俊雅而激荡的大草书风形成了。其纤纤处如新绿发芽,雄放处如崩云块垒,其紧凑处如快马疾蹄,碎笔点阵,疏放处如猛虎长啸,纵笔直拓。其书作中每每有一提神字眼,婉如李娜《青藏高原》那嘹亮之长音,读之令人激奋、快然、神逸。这是源于经典传统而又突破传统熔铸时代精神的创新之作。先生在年近花甲之年于第三届《兰亭奖》的再次折桂,标志着其变法的成功实现和华丽转身。
对于尚才先生绘画,从其不多的作品看,其有着扎实的素描造型功底,而其创作多为与书法同源的笔墨花鸟。如其墨竹、墨荷、墨菊等。应该说是其摄影的造型素养和书法的笔墨功夫为其绘画从笔墨运用、骨法用笔到整体作品的视觉构图的经营位置等打下了独有的坚实基础。其洗练的线条一方面源于对八大、板桥以至吴昌硕、白石翁的学习,也是其深厚书法墨韵的自然化用。其大胆留白,构图奇逸的画面营构无疑得益于其常年摄影对素材的敏锐归纳和视觉选择。艺术的博通也有助于其独特艺术品位的提高。古士大夫有诗书印画四绝的风尚,而尚才先生则是书、学、影、画为四通,此亦时代新文人艺术家之品格乎?
李尚才先生是当代书坛、摄坛的一个特例,他的才情、他的勤奋、他的机缘、他的学养、他的诸艺兼通、博而专精,造就了他独特的一面。而其独特的治学方法路径则值得发扬光大,因之我们还寄希望于李尚才先生本人,也寄希望于书坛、摄坛及整个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