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连锁超市逐渐布点完成,一些区域超市企业开始向购物中心掘金,他们有的布点在一二线城市,有的甚至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然而购物中心在三四线城市到底能否行得通?在业界争论的声音中,一些区域零售企业已经开始试水。12月7日,一场零售商如何在三四线城市运作购物中心的头脑风暴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刮起,论坛嘉宾从购物中心的市场前景、运营方式、如何创新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度剖析,虽然他们观察的方向不一样,但他们的观点却是一致的,即购物中心在三四线市场会有很好的前景。
下面将论坛嘉宾们观点中的精华部分呈现给读者。
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 郭增利
中国购物中心未来20年间都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这首先得益于中国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截止到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49.6%,一线城市已经超过了60%,这意味着每年有1600万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这些人会对生活上的各类商业设施产生很大需求,以上海为例,在上海的淮海路和南京路周围大约有20个商圈,而每一个商圈的主导商业项目几乎都是购物中心,在城市发展的需要下,购物中心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中国的购物中心不同于国外仅注重服务,对商场的管理、顾客的管理、供应商的管理,已形成中国购物中心的特色,而这种特色恰恰能推动中国购物中心更健康地发展。
哈尔滨中央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李文权
购物中心的商品组合要依据市场的差异化进行定位。三四线市场的差异化表现在规模不一样,消费潜能不一样,市场发育程度不一样,进而导致消费费特点不一样。基于这几个不一样,市场细分与目标选择也不同。如今,乡村城市化正在向三四线集聚,三四线城市在向中心城市集聚,所以三四线城市的消费潜能要大于中心城市,这给区域超市企业带来了商机,而商品的组合与定位也要在这个大背景下去研究。
目标市场的选择在中心城市往往是以少博多,以小博大,但在三四线城市可以以大博大,以多博多,核心商圈要放大,选择受众的目标群体要集聚。通常情况下,商品组合概括起来是“栽树领鸟”,还是“按鸟栽树”,在一二线城市可以采取“栽树领鸟”的方式,但在三四线城市就要“按鸟栽树”。
《中国连锁》杂志、《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主编 郁旭波
现在很多区域超市企业的门店布局已经基本完成,下一步怎么发展?购物中心应是一个好的方向,现在已有一些上市公司,比如文峰大世界、步步高、家家悦都已经在二三线城市开始运营购物中心,我个人认为区域超市企业应该是未来二三线城市购物中心最好的运营者,因为超市多年经营已积累了很多优质的人才、品牌、商户资源,未来惟一担忧的就是创新经营问题,能否做出一些有主题的购物中心,或是否可以借鉴一些超市、百货及其他业态的运营方式,创新运营模式。
另外,超市作为主力店的自营者能否在管理上做好业态协同,照顾到各业态店的利益,这是之前第三方管理机构和地产商运营购物中心不足的地方。
黑龙江省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李远志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商业网点发展越不充分,它的潜力会越大。现在的三线城市和5年前二线城市的市场环境、经营状态基本相同:需求快速增加、优质零售供给不足、业态单一、经营落后。
但正是这样的环境为购物中心在三四线市场找到了立足点,促使当地零售整体水平提高,改变消费者过去那种单纯的、客观的需求型满足,转向实现内在需求,而购物中心通过多业种、多业态、多品牌的组合,使消费者的认同度不断提高。
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国购物中心将达到2795家,其中三线城市就占到544家,由此可见,三线市场的发展潜力不可小觑。
黑龙江比优特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 孟繁中
在黑龙江开连锁超市有其薄弱点,因为黑龙江的县市之间距离较远,物流成本很高,我们建了购物中心能解决许多超市业态做不到的问题,比如黑龙江的一些县级市场的购物场所比较分散,黑龙江冬季又长,在寒冷的天气里,购物中心能解决消费者购物走东家串西家的不便。
我们的目标市场是黑龙江的19个县级市和26个县,当然要先把鹤岗市夯实,再走出去。在运营上,购物中心的模式不能固化,虽然购物中心的主力是卖商品,但不能局限于此,要深度研究消费者,只要有需求,我们就去做。
国美电器黑龙江分公司总经理 王波
做购物中心不能照搬照抄,在不同的市场针对不同的人群确定不同的运营方案,研究消费者的核心问题,就是要了解消费者的精神化需求,真正做好服务,让消费者在购物中心里能感受到快乐购物体验的同时,还能够享受到精神与文化的满足。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 张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