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发展社有企业方面成绩显著。全省系统社有企业不仅在传统业务上经营红火,在现代农业、冷链物流、现代金融服务业上也崭露头角,显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还涌现了辉隆股份、永新股份、司尔特股份等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省社级、市社级和县社级社有企业。目前,全省系统拥有5家全国系统百强企业,82家销售超亿元企业。
在发展社有企业方面,“安徽经验”显然值得认真研究。日前,安徽省社副主任崔继华在全省系统企业工作会上,对社有企业的重要性、作用以及如何实现社有企业的跨越发展进行了阐述,本栏目予以摘编,以飨读者。
为推进社有企业跨越发展,安徽省供销合作社党组研究决定:加强系统社有企业发展的指导服务;两年召开一次全省企业工作会,每年召开一到二次分类座谈会;将社有企业发展情况列入市、县供销合作社考核管理;开展50强评比;表彰先进企业和优秀企业家;推进企业集团化发展;组建安徽省供销商业集团;发起成立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联营公司;成立供销产业投资资金;支持企业上市;提供小贷、担保、典当优惠服务等。
社有企业是供销合作社经济属性的灵魂
供销合作社发展社有企业有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事业的合理性、发展的需要性和经济上的可行性。
一、发展社有企业是由供销合作社作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本质属性所决定的。要发展供销合作社就必须要发展社有企业。社有企业是供销合作社经济属性的灵魂,如果没有强大的社有企业作支撑,供销合作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成了空中楼阁。
二、发展社有企业是由党和政府对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的定位所决定的,是职责和使命使然。“两个作用”(经营性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公益性服务作用不断体现)、“三个力量”(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都需要有合格的市场主体实现、体现。社有企业正是供销合作社实现其作用的抓手和平台。
三、发展社有企业是发展供销合作事业,实现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市场化的条件下,社有资产只有融入以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企业法人财产中,通过社有企业这个合格的市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才能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实现保值增值。也只有这样,才能以有限的社有资产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源,促进供销合作社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四、发展社有企业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满足城乡人民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没有现代化的企业,就实现不了现代化农业;没有现代化的社有企业,供销合作社就不能真正服务和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社有企业市场份额越大,为农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就越多。
五、发展社有企业有国际社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成功实践。全国供销合作社企业工作会议提出:“各级联合社要将企业工作提到事关供销合作社兴衰成败的战略高度,举全系统之力推动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供销合作社兴,兴在企业;供销合作社难,难在企业;供销合作社富,富在企业;供销合作社的立足点也在企业。社有企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供销合作社开展为农服务的条件、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能力和树立社会形象和地位。
推进社有企业跨越发展的道路
推进社有企业跨越发展的方向;要坚持为农服务的方向;坚持服务至上;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打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建立健全社有企业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积极主动融入和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进社有企业跨越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实事求是选准突破口。一定要先后有序,主次分明,突出重点,然后整体推进。要从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应该做的地方和企业做起,可以重整旗鼓,不一定非要重操旧业;可以重整河山,不一定非要原班人马。
注重发挥后发优势。高度重视后发优势,注重借鉴先发地区和单位的经验教训,可以高起点起步,少付些成本,少走些弯路,快速缩短发展的差距,实现跨越发展。后发地区的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应该加强对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的学习实践。
做好“存量解决法”。实践证明,依赖外延扩张形成经济增量来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促进发展的思路,已经不能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经济不断快速增长,“总量块头”不断增大,考验我们化解原有经济存量的能力,就需要依靠“存量解决法”来寻求改革攻坚式的突破。
积极开放合作。大力开展联合合作,省社企业、系统龙头企业要自觉、自信地做好排头兵、领头羊,系统内小企业要主动靠大联强;大胆开展兼并重组,打造龙头企业集群,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量谋求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融入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深化股权改革,开展期权激励;放手尝试人才柔性引进,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等。这既是更加开放、更广范围、更大力度推进实现跨越发展的路径,又是合作经济所有制性质的优势和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组织优势。
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社有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在增强发展动力、拓展发展空间、培育发展优势、提升发展水平上取得突破。路径主要有:提升发展理念,转变发展策略;转变商业模式,创新经营方式;实施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开辟新兴业务,拓展新型空间;优化社有资产布局,改进社有资产配置。
改革创新。当前,推动社有企业改革创新的重点是:改革创新社有企业管理体制(社有企业管理体制是指供销合作社管理社有企业的具体管理原则、管理机构、管理方法的总和)、经营管理机制(发展机制、经营机制、竞争机制、利益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等)。
加强信息化建设。重点是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加快信息技术在企业核心业务环节的普及推广和深化应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关注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精准作业管理、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