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1
农超对接 直采直供
广州市白云区富民瓜菜专业合作社是新供销黄边购物广场的蔬菜供应方之一,社员对于合作社与平价商店对接带来的好处都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社员林波发说,同样的菠菜卖给菜贩子每斤只能卖4毛,而平价商店来地头的收购价就5毛,卖给平价商店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按以往的模式,蔬菜进平价商店要经过收购商、区域市场、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农贸市场、平价商店等多个环节,而从基地直接进平价商店,可以省掉三四个流通环节,按每个环节增加5%—10%的成本算,可以降低流通成本20%—40%,再扣除各环节的逐利因素,最后能降低20%的销售价格。富民瓜果蔬菜合作社理事长周赐楠表示,自从农超对接之后,拥有三四亩地的普通社员家庭,年收入可以达4万元左右。
而对于平价商店一方,黄边购物广场的部分农副产品价格比旁边的农贸市场还整体偏低。在黄边购物广场的农副产品价格对比表上记者看到,一级韭菜的广州市菜篮子价格2.9元/斤,平价商店价格2.18元/斤,降幅24.8%,西红柿的菜篮子价格2.9元/斤,平价商店价格2.58元/斤,降幅11%,排骨的菜篮子价格22.65元/斤,平价商店价格17元/斤,降幅16.5%。
广东新供销商贸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平价商店生鲜产品的毛利大约在20%左右,加上水电、租金,纯利润只有5%。而对平价商店来说,生鲜产品就是起到带动人气的作用,通过农副产品销售区的平价商品,大大提高了平价商店的人气,促进了整个平价商店的销售。
与黄边店的做法相似,顺德乐从供销合作社顺客隆商场依托生鲜配送公司的直采直供运作模式,促进农产品高效流通,实现蔬菜瓜果“早上在田里,上午在店里,中午在锅里。”2009年公司建立40多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为生鲜超市直采直供经营提供了稳定的货源。同时,公司下属的生鲜配送公司与高明更合镇、杨和镇等地签订了1000多亩蔬菜种植基地和1000多亩水产基地的合作协议。目前,顺客隆86%以上的生鲜产品是从这些基地直接采购的,每年可为乐从镇居民供应“放心菜”3000万斤,平价商店和蔬菜种植户每年分别可增加收入300万元。
模式2
小鲜驿站 平价进社区
在广州市的城区,记者还见到了另外一种平价商店模式,便利店式的小鲜驿站就是平价商店进社区的典型代表。广州市供销合作社为推进广州市平价商店建设,今年年初专门组建成立了广州市供销合作社农产品经营有限公司。公司利用系统现有的组织和网络优势,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培育自有品牌小鲜驿站,推进社区平价商店筹建。目前已经营的小鲜驿站门店有19家,在建的有5家,总经营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分布于荔湾、越秀、天河、海珠、白云等中心城区。
与大型平价商店不同,小鲜驿站的经营定位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新鲜、健康、平价的优质农副产品和舒适、愉悦的购物环境。每个卖场的面积约在300—500平方米左右。小鲜驿站平价商店的大米、鸡蛋比市面上的价格低5%—10%,蔬菜价格比市场上便宜不少于15%,甚至便宜30%,每天至少有2—3种特价蔬菜,目前蔬菜日销售量达5吨。
已开业的平价商店受到市民的普遍欢迎,小鲜驿站龙津东路店每天销售蔬菜1000多斤,上午10点钟左右就基本卖完。在记者采访中,不少市民都表示像小鲜驿站这样的平价商店开在家门口,既得了方便,又得了实惠。据悉,在平价商店购买农副产品,普通三口之家每月可节省开支约200—300元,6—7口之家则节省500—700元。
为确保达到新鲜、平价、控制成本的目的,小鲜驿站除了与广东新供销丰业公司合作,同时与增城市供销合作社、清远市供销合作社等达成了初步协议,分别引进增城、清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机菜和特色农产品,农超对接范围不断扩大。小鲜驿站目前经营品种达2500多种,其中生鲜占40%以上,生鲜产品中的50%为农超对接产品。
相比于大型平价商店来说,像小鲜驿站这样的社区平价商店经营成本是相对较高的。在城区社区开门店,租金、人员是最重要的成本因素。一位小鲜驿站的工作人员透露,社区店农副产品区每天的销售量确实不小,但对于拉动整个门店的经营、扩大其他商品的销售作用甚小。其实,广州市供销合作社最初成立小鲜驿站这样的社区便利店,是以农超对接的鲜活农产品经营为特色,打造面向社区中高端消费群体的社区连锁超市。但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物价不断攀升,广州市社调整经营战略,将小鲜驿站市场定位调整为服务中低收入群体、以农副产品经营为主的平价商店。《关于依托供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平价商店稳定农副产品价格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意见》提到,“对平价商店承租经营场所,给予适当的租金补贴;对平价商店贷款自购经营场所,给予适当的贷款贴息。确定补贴和贷款贴息数额,应当充分考虑其所在地段和经营面积。”即使有这样的调节基金补贴或贴息办法,面对城区高昂的租金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因此,作为广东省平价商店建设的领头羊,各地供销合作社及其龙头涉农企业都采取积极多样的经营方式,不断创新经营理念,在办好平价商店的同时,推动供销合作社网点、企业的发展。随着平价商店在城市的铺开、向社区的渗入,广东省又提出平价商店进乡镇。
模式3
平价进乡镇 粮油做主打
相比于城市,由于蔬菜、水果往乡镇运输的环节和距离都大大缩短了,因此,蔬菜、水果在这里的平价优势并不强。如何在乡镇做好平价商店,成为供销合作社面临的新问题。11月,广东省社专门制定了《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粮油平价商店进县入镇工作方案》,把粮油业务作为平价商店进县入镇的重要载体。在东莞市社系统30家挂牌的平价商店中,8家开设了平价粮油专区,以粮油经营为主的有15家,占平价商店总数的50%。
广东新供销天润农产品有限公司是省社重点打造的省级农产品经营服务平台,也是全系统平价商店粮油类商品的主要供应商。公司产品100%实现产销对接、质优价廉。同时,该公司与广州市粮食集团合作建设自有品牌“新供销天润”泰国香米及“新供销天润”花生油、调和油。据新供销黄边店店长唐知宁介绍,“新供销天润”自有品牌的大米20公斤装1个月内销售了近200袋。为提升产品现代化配送能力,新供销天润公司对河沙仓库进行升级改造,成品油存储量达到3000吨以上,是广州地区最大的成品油储存仓库,配送车辆达到30辆。
东莞市供销合作社在开展粮油平价的同时,以莞香情土特产商贸公司为抓手,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发和推动东坑阴菜、荔枝干、萝卜干等特色农副产品进平价商店上货架,丰富产品种类。东莞茶山镇供销合作社的茶园商场自平价专区挂牌以来,生鲜农副产品经营额同比上升27%左右,并带动日用消费品经营额同比增长10%。茂名市供销合作社以市肉联厂和个体工商户平价肉档、粮食零售网点和军粮供应站、农民专业合作社直销门店为补充的多元化建设格局也深受好评。截至9月23日,茂名市已建成的107家平价商店中,由市供销合作社承建的有80家,其中64家镇级店全部为供销合作社系统建设,乡镇覆盖率达56%。
记者观察
亏了企业搞
平价路很短
广东省推进“平价商店”建设的速度和力度都是惊人的,短短一年时间,“平价商店”已经成为广东省稳定物价的最重要抓手。政府的重视、政策的扶持,为包括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个体超市、外来连锁商超在内的诸多企业开展平价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但随着“平价商店”建设在广东的不断推进,有人开始质疑政府培育扶持平价商店是否顺应市场规律,平价商店通过政府补贴以及政府给予特殊政策,在市场竞争中能否长久。
诚如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肖志恒所说,广东进行的平价商店探索,实质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根本上是按市场规律办事。政府的扶持是有限的,平价商店的建设还是要坚持以企业自主经营为原则,政府不能大包大揽。
供销合作社的企业之所以在平价商店建设中充当领军者的角色,主要源于社有企业拥有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具备的网络优势,很多闲置以及陈旧的网点、资产,重新整合、整修,可以成为很好的门店。同时,供销合作社领办了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各地供销合作社之间也可以联合、合作、资源共享。这些,都是在平价商店建设中做得好的企业提供的成功经验。但同时,我们也不乏听到经营者有不赚钱、亏本的抱怨。
说实话,平价商店的建设不是供销合作社一家之力就能完成的,但企业要把平价做好的前提是,自己不赔本。如果只是赔本赚吆喝,那显然没有必要。自身实力强了,才能把服务做好、才能把实惠传递给消费者,否则,平价商店不可能持续发展下去。
因此,企业在申请平价商店的同时,要更多地思考如何通过平价商店这个牌子,把其他业务同步推进。不断创新经营方式,通过多种手段提升超市、卖场的整体销售额,才是平价商店要思考的问题。仅仅想依靠政府的一些税收政策、房租政策、补贴政策获得企业发展,只能说这条路很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