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2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山东“益馨园”:起舞国际市场

王 蕾

  山东省沂水县姚店子镇共有耕地面积4.6万亩,生姜种植面积达3万亩。生姜种植是当地农业的骨干产业和重要经济支柱。围绕这一产业优势,为进一步引导农民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营的路子,2007年,由当地供销合作社牵头,注册组建了沂水县姚店子德农生姜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建立了3处生姜生产基地,总面积达1070亩,并与492户农民签订了生姜标准化生产协议和生姜收购合同。生产基地所产生姜,经有关部门检测,全部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市场价格每公斤比一般生姜高出0.4元以上。合作社年产品销售额达到17100万元,年利润达到253万元,助农增收效果明显。目前,合作社的生姜大部分出口欧盟、北美、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市场。

  标准化做强生姜产业

  德农生姜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492户,建立无公害生姜标准化核心生产基地1070亩。合作社严格按照制定的生姜标准化操作规程指导农民施肥用药,并定期喷施硒等微量元素,使产品具有无公害和富含人体所必需的硒等微量元素,在产量和质量上均有较大幅度提高,每亩增产10%以上,平均亩产达9600斤,基地年产生姜达到5136吨。标准化生产基地所产生姜价格每公斤平均高出市场价格0.4元,每亩基地姜农可增收2700余元,增收十分明显。   

  社员张之彬告诉记者,加入合作社后,化肥、农药都便宜,按照标准化操作生产的姜,不仅销路好价格也较高。

  “合作社对入社的农民实行合同管理、分户生产,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施肥用药,统一技术指导,从而较好地统一了农民的生产,保证生姜质量,很多生姜都出口到日本、欧美,所以价格也相对要高。”德农生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加庆如是说。

  科技助推“放心”农产品

  “合作社的专业人员经常到地里指导如何种姜,告诉我们每棵生姜苗的间距、用肥的多少和浇水的时机,现在种姜要求多了,但弄清楚了也不麻烦。”德农生姜专业合作社姜农彭贵村边说边熟练地在已耕好的地里撒肥、插姜种、喷药。

  围绕标准化基地生产,合作社还成立了科技服务中心,聘请专家教授制定生姜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对耕播、生产、采收、储藏等环节实行统一管理,由专业合作社牵头,对生产基地统一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所需化肥、农药全部由专业合作社严格按标准统一采购。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合作社真正让农民看到好处、感到实惠,在实实在在的服务过程中,改变了农民无序生产和盲目用大水大肥求高产的传统习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生产投入,提高了生姜的品质和产量,较好地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合作社还通过引进新品种、选择先进实用技术、开展培训交流服务等方式,及时地将新品种、新技术传授给农民,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和品牌竞争力,还明显增强了农民的科技意识。

  资金“调”活生姜产业

  由于生姜种植与收购加工具有季节差异性,2008年3月,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正式挂牌成立,社员对调剂资金余缺反映强烈。资金互助社运营3年来,由起初的48户成员、股金53.7万元,发展到168户成员、股金167万元,会员存款3万元,银行拆人60万元,资金规模达到227万元,为成员调剂资金2000万元。

  当前农村经济组织在难以争取到金融服务,没有农村合作金融的支撑,农村经济组织发展将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聚福源资金互助社的成立为成员提供了600余万元资金,促进了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资金互助社的成立及健康运转,弥补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网点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户、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依托德农生姜专业合作社建立,成员之间信息相对透明,可以较好地识别风险,能促进银行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农村资金拆借给农村资金互助社,既实现了银行业交易成本和识别风险的转移,又保障了农村资金的回流。同时,聚福源资金互助社巧妙利用农户和加工企业对资金需求的时间差异,使闲余资金得到极大程度的利用。

  德农生姜专业合作社还积极开展内部资金互助,截至目前已融资200余万元,较好地解决了成员在生产、加工方面资金短缺的困难。

  德农生姜专业合作社目前培育起集收购、加工、储存、销售为一体的恒顺食品有限公司和德农洗姜厂两个龙头带动企业,真正形成了当地生姜产、加、销紧密衔接的经营体系。其中恒顺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460万元,年经营生姜11000吨,销售额8000余万元。为拓展国内市场、拓宽生姜经营渠道,2008年建立了德农生姜专业合作社洗姜厂。该厂2009年加工销售生姜13000吨,总销售额达到9100万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