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立到全国驰名,“寒地黑土”品牌只用了短短7年时间。在刚刚公布的新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名录中,寒地黑土品牌跃然榜上。此前,有专业机构评估寒地黑土品牌商业价值已达120.76亿元,居全国农产品区域品牌之首。黑土地上的农民认为“寒地黑土是自己的”;联合国官员则说,“寒地黑土是世界的”。
“寒地”变成“热土”
浩渺的东北平原,厚厚黑土因寒而生,千百年枯荣交替,生就了举世稀缺的肥沃黑土带。有专家测算,每形成1厘米黑土层,需要200至400年的积淀过程。世界上,这样的黑土带仅有3块,是弥足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在绥化农民心中,2004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时任绥化地委副书记的张文明带领一批干部群众成立了“绥化寒地黑土绿色物产协会”,并以此为依托申请注册了“寒地黑土”商标。从此,以绥化大米为代表的黑土地农产品在市场上整体抬价。一些优质大米的产地收购价格都要在4元/斤以上,零售价一斤可卖到7元左右。梁永林是绥化北林区的水稻大户,他亲身经历了大米价格从一斤0.7元到今天5元、6元甚至更高的过程。2003年,他的水稻只能卖到0.71元/斤。可在第二年,寒地黑土品牌创立之后,他的大米卖到了1.8元/斤,一粒大米卖出了两粒大米的价钱。
2008年,为了将寒地黑土品牌与供销合作社农产品经营业务全方位嫁接,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出资成立了黑龙江寒地黑土农业物产集团公司。集团公司组建两年后,省级寒地黑土农业物产协会也成功组建,现已发展会员970个,其中企业会员650个。此后,协会与集团密切合作,他们积极联合会员企业和社会性企业,推动寒地黑土品牌进入了快速整合黑龙江优质农产品资源的新阶段。
在省质监部门的支持下,寒地黑土企业联盟标准问世了,这是我国农产品方面的首个联盟标准。有专家评论说:这是一整套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和标准化落实的系统工程。“现在的人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吃得安心。” 寒地黑土品牌就把为消费者提供中高端绿色健康的食之尚品作为自己的市场定位,以期能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
2009年秋,寒地黑土在上海展销会上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记者发现,凡是有寒地黑土大米摊位的地方,就有抢购的人群。那些标价十几元甚至几十元的大米被消费者群群围住,没一会儿功夫就卖出了一大批。一位消费者对寒地黑土“三纲五常”大米的业务员说:“我是你们的‘回头客’。昨天晚饭,我们家吃的就是你们的大米,全家人都认为,这是我们吃过的最好吃的大米!今天过来,就是想再买一些送给亲友。” 认同寒地黑土大米的品质后,精细的上海人对其出格的高价自然也就变得不吝啬了。
此后寒地黑土集团将打造食品业健康“奢侈品”作为了发展方向,一大批以生物科研成果为支撑、以食品安全技术为保障的产品集群和产业集群纷纷脱颖而出。现在,寒地黑土旗下的产品已经形成了有机大米、东北黑蜂蜂产品、有机杂粮及薯类、食用菌、野生山野菜、野生浆果、野生坚果、边境特产、礼品等9大系列300多个品种。在“十二五”末年,寒地黑土品牌的发展规划是要建成规模企业400家,销售总额实现300亿元。
品牌反哺“基地”
作为区域公用品牌,带动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是寒地黑土与生俱来的使命。为此,自问世那天起,寒地黑土品牌就将提升农业现代化和标准化建设、保证粮食和食品安全以及造福当地老百姓作为奋斗的重要目标。到“十二五”末年,寒地黑土集团将拥有龙头企业400家,带动农户350万户,带动实现产值100亿元。前期的努力为实现这个目标铺垫了坚实的基础。截至去年底,寒地黑土集团已经发展基地龙头企业211家,带动农户133万户,产值64亿元。为了实现核心产品全部基地供货,寒地黑土集团还相继建成了五常大米基地、宁安大米基地、方正大米基地、绥化杂粮基地、呼中食用菌基地和大、小兴安岭蓝莓基地等。另外,两个省级寒地黑土产业园区和物流园区也正在落实之中。
寒地黑土“千社千品”工程成了千家万户农民共享寒地黑土品牌的平台。他们通过“品牌+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有效地将品牌与基地上的广大农民紧密地结合了起来。经过3年的发展,黑龙江省已有10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加盟寒地黑土集团,20多万农户聚集在寒地黑土品牌下,产品达1000多个种类。青冈县农民阮万超是寒地黑土“千社千品”工程的积极参与者。12月初,记者在该县青冈镇东化村见到他时,他的脸上笑意盈盈。年初,他带头成立了玉米种植合作社。合作社严格按照寒地黑土标准实施种植和管理,生产过程中杜绝使用化肥,连杀虫都用高科技生物方法“以虫治虫”。秋后,合作社在1300亩土地上收获了200多万穗粘玉米。借助寒地黑土品牌的销售网络,合作社的粘玉米在武汉、长沙、上海都有固定的客户,销售完全不发愁。现在已经销出60万穗。
与区域经济广泛而深度的融合,令寒地黑土品牌的影响力得到了飞速成长,在过去的两年中,这个品牌一直名列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之首,品牌价值高达120.76亿元。
四面投资热流
“浙江是资源大省,也是市场大省。我们希望能够将黑龙江的寒地黑土物产资源与浙江的投资资本做进一步的对接。”在浙江省举办的现代农业“相亲大会”上,黑龙江寒地黑土农业物产协会秘书长卜青山与20多个浙商投资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对话,宾主双方都十分期待着能找到合作的结点。
“前10年价格涨10倍的是什么?大家可能会说,是房地产。但下一个10年,什么东西可能涨10倍呢?也许就是农业产品。”这个投资观来自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吴晓波教授。此后不久,浙商寒地黑土投资项目考察团就出现在了黑龙江。考察结束时,浙江省区域农业联合促进会会长蒋文龙感慨地说:“寒地黑土产业具有不可复制的无限商机,这也是精明的浙商之所以青睐这块优势经济的原因所在。”
湖南省相关部门和企业也希望能够有机会与寒地黑土集团展开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品牌农业的发展。为此,这个省正式派出以省委农村工作部、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省供销合作社、省粮食局、省乡镇企业局和湖南隆平米业有限公司组成的湖南省考察团对黑龙江寒地黑土农业物产集团进行专题调研。考察团全体成员一致认为,寒地黑土品牌的成功打造,是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一个创举,寒地黑土集团对寒地黑土品牌的保护和开发模式,更是探索了一条农业品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处在同一个黑土带上,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寒地黑土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使用价值?带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在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寒地黑土专业委员会成立的时候,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绿色食品行业的有关负责人首次以寒地黑土区域经济为概念聚集一堂,共同探讨寒地黑土绿色经济发展的理论。大家对已经初具规模的寒地黑土产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致认为要充分利用好寒地黑土的品牌概念,合力将中国北方独具特色优势的区域绿色经济提升到品牌发展时代。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寒地黑土品牌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多次将发展寒地黑土经济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并在全省“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对其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今年年初,为解决寒地黑土产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省发改委正式批复中国建设银行黑龙江分行、省供销合作社、省投资总公司《关于设立寒地黑土农业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的联合申请》,基金规模为50亿元。
进军国际市场
“寒地黑土品牌所涵盖的这些高质量的农业产品,正处在一个非常令现代人需要,同时也非常令未来人需要的时间区段,这是从粮食安全角度考虑的。为此,我们非常推崇寒地黑土这个品牌。”2010年9月3日,国际合作社联盟主席格林女士在“北京寒地黑土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对寒地黑土品牌给予了这样的评价。
半年之后,在“第二届世界合作社贸易展览会”上,格林主席再次近距离接触了寒地黑土产品。她对寒地黑土产品上乘的质量、高品位的品牌设计和精美独特的产品包装赞不绝口,期待寒地黑土能够借助国际合作联盟组织的商业渠道大规模开拓国际市场。
“让世界共享寒地黑土资源”这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塞奇托莱科提出的倡议。她表示,面对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的被动局面,联合国粮农组织一直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其中包括在宏观上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在微观上推广保护性农业等。所以,她希望能够有机会介入寒地黑土品牌的国际市场运作,以使其在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上真正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其实,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寒地黑土品牌的关注和认同,早在塞奇托莱科的前任就开始了。那时莫纳先生刚刚到任,在前往黑龙江考察寒地黑土经济之后,他就感慨地说:“寒地黑土品牌打造了世界粮食和食品安全的典范。寒地黑土是黑龙江的,也是世界的。”
寒地黑土品牌还有两个重要的国际市场力推者:一个是美中贸易发展协会主席罗伯特·古德曼,另一个是欧亚商务联盟主席保罗·吉列姆。他们认为,最近几年欧美市场迅速地向有机天然健康食品领域扩张,而寒地黑土已在美国和欧盟分别成功地注册了商标,这样一来,就为寒地黑土物产在欧美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品牌基础。
去年的12月,英国国际商务发展公司董事长南乐宾一行来到了中国。在兴致勃勃地研究过寒地黑土农业物产之后,他真诚地表达了合作意愿。在英国,国际商务发展公司也是一家合作社组织性质的企业,他们拥有2200家便利店,在全英食品经营领域里一直名列首位。
寒地黑土品牌的崛起,也引起了世界上另一块黑土地管理者的注目。为了进一步了解黑龙江寒地黑土经济的发展经验,同时探讨双方合作事宜,2010年夏,乌克兰赫尔松州州长科斯佳克·尼古拉·米哈伊诺维奇偕同州议会主席别里赫·维克多·格里果里耶维奇、副州长何敏科·安娜多利·谢莫诺维奇等一行9人前往黑龙江。访问期间,赫尔松客人带着极大的热情参观了“第22届哈洽会”寒地黑土集团展厅,并与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就深入开展合作进行了会谈,随后双方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正在大举进军乌克兰农业市场的香港某集团也将橄榄枝抛向了寒地黑土。他们期待寒地黑土集团能够派出专业团队飞赴乌克兰,为他们负责品牌运营和项目管理等板块。目前,双方组成的赴乌考察团即将动身,相关合作契约也已经进入到实质性谈判阶段。
正在插翅腾飞
“你是太阳的传人,你是风雨的儿女,你是冰雪的伴侣,你是大自然的神奇,黑土地,黑土地……”
2月3日晚上,在以“盛世龙江吉祥年”为主题的2011年黑龙江卫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由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张文明作词,著名民族歌手王庆辉演唱的《黑土赞歌》响彻黑龙江电视台的演播大厅,从听众们的热烈反应中,我们感受到了悠扬的歌声中蕴含着的品牌震撼力。
张文明是经济管理者、是品牌专家,同时也是文人,再加上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得他能够在引领品牌发展的道路上一路飞歌,捷报频传。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从小务农,深爱这块土地。作为寒地黑土品牌的创塑者,虽然倾注了许多心血,但是微不足道。此时此刻,我更多体会的还是理想、信念和责任,那就是让这块神奇的土地为百姓造福、为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服务……”4月26日,在北京亚运村国家会议中心,刚刚荣获“中国十大创新人物奖”的张文明在随后发表的获奖感言中如是说。
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说,将“中国十大创新人物奖”颁发给张文明,是因为他在寒地黑土崛起的过程中淋漓尽致地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全方位的创新理念的支撑下,品牌由此而获得了令人惊奇的发展速度和巨大的成长空间。首先是概念创新。纵观国内外区域公用品牌,几乎都是单项定义。比如,美国的艾达华土豆、中国台湾地区的台湾好米、烟台苹果、信阳毛尖等等。而寒地黑土品牌,则是包含了整个概念区域内所有符合生产标准的物产,品类不计其数。其二是体制创新。一方面,寒地黑土打破了行政区域的限制,只要在概念上完全符合寒地黑土地标准,就可以涵盖在寒地黑土的家族之中,为黑龙江省品类繁多的优质农业物产提供了一个共赢的高效平台。另一方面,寒地黑土也打破了行业的界限,工农商,甚至文化界,都可以齐聚在一个品牌之下。其三是模式创新。寒地黑土创立之初所确定的经营格局,就是品牌拥有者与品牌经营者分离。在这个富有创意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寒地黑土品牌的经营格局已经形成特色模式,即寒地黑土协会拥有品牌产权,但不参与经营;而经营寒地黑土品牌的经济实体,也不拥有品牌产权。由此而体现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优势,将在今后的运营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对人文的深刻理解和热切关怀,也是寒地黑土品牌得以深入人心的关键所在。以张文明为代表的寒地黑土人深知,在黑龙江生活过的人,总会情不自禁地渗透出浓厚的黑土情结。那里的蓝天,那里的白雪,那里黑黝黝的土地,那里清洌洌的河水,那里还有香喷喷的米饭、油汪汪的豆角,以及酸菜汆猪肉、土豆炖茄子……家乡的美景美食总是令人无比眷恋。于是,寒地黑土系列产品中就出现了能够体现黑土地最经典的土特食点,比如小鸡炖蘑菇大礼盒。
这里的文化也都与黑土有关,与绿色有关,与纯天然的品质有关。寒地黑土人把对这方水土深厚的爱意和赞美化作更有力的品牌诉求,表达了黑龙江儿女的骄傲与自豪,寒地黑土品牌随之也在与文化的广泛融合中更具影响魅力。几年间,他们举办了无数次寒地黑土特色文化精品展、寒地黑土摄影展、寒地黑土书法笔会等文化活动。寒地黑土协会还成立了中国(绥化)寒地黑土演艺中心、寒地黑土圆梦乐团,并举办了《黑土之光》大型文艺演出。去年秋季,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寒地黑土经济国际高峰论坛”,更是将寒地黑土品牌的美好形象传播到了全世界。
从黑土地走出的成功人士对寒地黑土品牌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北方集团、北京鑫茂中牧公司的老总都是黑龙江人,浓浓的黑土情让他们带着强烈的使命感不约而同地回到了家乡。总部设在大连的北方集团董事长王学镇说:“寒地黑土品牌是我们黑龙江人的骄傲,之所以能够与寒地黑土结下美好姻缘,一方面是看好这个品牌的前景,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龙江依依不舍的乡情。”北方集团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选择投资寒地黑土,王学镇表现出了惊人的果断。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介入寒地黑土后,他感觉自己浑身又充满了创业的激情。
与王学镇一样,在谈到寒地黑土品牌时,北京鑫茂中牧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国锋也是赞不绝口。他说,之所以能够如此毅然决然地投资入股寒地黑土集团,最主要就是看好了这个品牌。在短短7年的时间里,这个品牌从无到有,并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第一品牌,最近又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说明这个品牌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据悉,增资扩股后,黑龙江寒地黑土集团的总股本已从5000万元增至2亿元,黑龙江北方企业集团占据了优势股本。作为寒地黑土商标的持有者,黑龙江省寒地黑土农业物产协会以入股知识产权的形式参与股权分配。在未来寒地黑土集团的运营中,北京鑫茂中牧进出口有限公司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因为寒地黑土集团新一任总经理,就是由这个公司的董事长安国峰来担任。
在2011年这个寒冷的冬天,寒地黑土收获了累累的硕果,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团队重新大幅度整合,资金不再成为瓶颈,经营目标节节拔高……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这样诗一般的语言,表达的是寒地黑土人对这片黑色土地的无限深情,以及对寒地黑土经济未来发展的满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