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12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周功鑫台北故宫博物院女“掌门”


  周功鑫与台北故宫有着不解之缘。1972年自台湾辅仁大学法语系毕业之后,她就开始了在台北故宫漫长的工作旅程。个性积极、认真,语文能力强且勇于直言,这是台北故宫老同事对周功鑫的共同印象。2008年,已经退休的周功鑫重回台北故宫出任院长。

  她最了解台北故宫

  在台湾,提起“周功鑫”这个名字,必然要与台北故宫联系在一起。周功鑫于1972年开启她在台北故宫漫长的工作经历。她从基层导览解说员做起,历经外宾接待、秘书室干事、蒋复璁和秦孝仪两任院长的秘书、16年的展览组组长等职务的历练。在担任展览组组长任内筹划展览无数,包括1993年与法国博物馆界合作“印象派大师莫奈与其同时期画家特展”,开创了台北故宫与国外举办交流展的首例。她还在1989年为台北故宫创立了志工制度。

  周功鑫1999年自故宫退休,有感于台湾博物馆界面临人才荒,她于2002年回到母校辅仁大学促成博物馆学研究所的成立并亲自出任所长一职。

  2008年,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后,在遴选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人选时,周功鑫几乎成了不二人选。但是周功鑫还是挂念着自己一手创立的博物馆研究所,她说“这个所现在才7岁,还像个小宝宝。”而台北故宫的老同事打电话给周功鑫,希望她千万不要拒绝,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她最了解台北故宫。

  最终,周功鑫还是选择回到自己曾经倾注27年心血的台北故宫博物院。2008年5月20日,周功鑫正式宣誓就职院长。她为台北故宫确定的未来经营重点和发展方向是:台北故宫将继续掌握自己的特质,通过对典藏文物的研究、展示、数字化处理和教育推广等工作,彰显博物院特质,带动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人才,配合台湾的旅游观光事业,将台北故宫打造为顶级的观光景点。

  两岸故宫各有千秋

  说起两岸故宫的高下及经验分享,周功鑫表示,两岸故宫各有千秋。“如果说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我想主要在文物维护、教育推广以及志工训练等方面。”台北故宫文物展示执行严格的专业要求,最基本的是恒温、恒湿,温度维持在21摄氏度,湿度在55%左右。教育推广方面,台北故宫更多元,针对不同的观众举办了各种教育活动。平时下午5点闭馆,但星期六下午5点到晚上8点30分,观众可免费入场。此外,台北故宫有完善的志工制度,目前成人志工有400名,还有29名小志工。

  北京故宫文物到台北没有问题,但岛内对台北故宫文物到大陆展览还有顾虑,甚至有反对声音。对此,周功鑫说,许多问题不是博物院层面能解决的。“但我想说的是,我们的视野应该更开阔一点,不要让历史的一些问题阻碍目前的交流。我是很务实的,许多问题可以交给时间去解决。”

  在台北故宫是福气

  大陆民众到台北,故宫是必到之处。周功鑫说,由于欣赏程度、兴趣高下的差异,大陆民众参观台北故宫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人走马观花,有人连续看一两天还觉得不过瘾。“不管如何,我们欢迎他们的到来。我们有常态展览,还有不少特展,每一次都可以有不同的感受。你可以徜徉其间,度过丰富、充实的一天。”

  问起在台北故宫工作的感受,周院长微笑着表示,能在台北故宫工作是一件很有福气的事情。因为接触的东西多,跨领域学习,使自己受益颇多,因为你从古人的生活中可以有太多的学习和收获,自己面对问题时也可以泰然处之。周院长说:“北宋的画我特别喜欢,像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每次展出时我都徘徊在那里,内心的震撼是很大的。你看范宽处理山的气势,会感到人是那么渺小,他对自然的观察是那么深入。你也可以看到文人画里面,怎么借着笔墨表现心中的喜怒哀乐,这些都是我们在书画里完全可以体会到的。”

(本报综合整理)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