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在打造生态平谷、京津商谷、绿能新谷、中国乐谷的基础上,在全市创新地提出建设幸福平谷的总目标,通过不断加快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建设首都生态强区,踏上五谷丰登的幸福路。
幸福转身:
从“四谷”到“五谷”
幸福可以看成是人们最大的需求,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和释放这种需求。作为首都的生态涵养发展区,平谷区一直在探寻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即利用良好的生态优势聚拢人气,带动产业发展。生态、文化、科技、艺术……一系列关乎区域发展特质的关键词清晰地印在平谷党政领导者的脑海中。
“十一五”时期,平谷区大胆地提出了建设“一区三化四谷”的发展战略:以建设首都生态强区为目标,以加快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为主线,打造生态绿谷、京津商谷、绿能新谷和中国乐谷。
显然,这是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确定平谷发展战略的得意之笔。每一个“谷”背后都有一个主导产业做支撑。文化创意、物流口岸、新能源、商务旅游等将区域优势与国家发展规划准确对接,不但囊括新兴产业的轨迹,而且成为建设首都世界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凭借这一发展理念,平谷交上了一份完美的“十一五”答卷。“十一五”时期,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15.6%,位居5个生态涵养发展区之首。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286亿元,年均增长2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0.2%和10.7%。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十一五”初期的15:47:38调整为10:43:47,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质的飞跃。
不久前结束的区委三届十二次全会,平谷又在全市创新地提出建设“幸福平谷”的战略目标,勾画出“五谷丰登”的壮美蓝图。乍一看,幸福平谷不过是在原来“四谷”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谷”。但很多业内学者经过仔细分析后,恍然发现幸福平谷背后蕴藏的大智慧,绝不仅仅是做一个数字游戏这么简单。
幸福平谷从本质上说仍然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首次把人们的主观感受作为重要的发展参数,并把区域发展的客观条件与人们的主观感受结合起来作为发展的总目标,既有现实性,又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前瞻性,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客观上讲,幸福平谷建设引导区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发展迅速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一点平谷颇有底气。平谷已将“十二五”经济增速锁定为12%,并朝着15%的目标奋力迈进,2015年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0000美元,其他“四谷”恰好是幸福平谷的内在支撑。
主观来说,幸福平谷既是发展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激起40万平谷人建设家乡、奉献家乡的热情与激情,最终的发展成果惠及人民。一位经济学者感叹道,如果说平谷的“四谷”建设是水到渠成、顺势而为,那么建设幸福平谷无疑是一个创举。
幸福构想:
科学搭建发展体系
幸福平谷是一个综合建设体系,既有主观指标,又有客观数据,是一个由客观到主观再到客观的过程。具体来说,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突破口,以增强社会活力为关键,以完善社会服务为重点,以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为动力。平谷在发展中创造幸福,用幸福来评估发展,走一条以民生为导向的科学发展之路。
平谷出台了《建设幸福平谷行动纲要(2011-2015年)》(简称纲要),在全区激起了强烈反响。该纲要汇聚了全区40万人的智慧与憧憬,提出了未来五年建设幸福平谷“十二有”的任务和目标:即生有优生优育、学有优良教育、劳有就业岗位、吃有安全食品、住有宜居环境、行有便捷交通、娱有健康文化、购有满意服务、病有保障医疗、困有救助关爱、老有良好保障、逝有安宁空间,加快建设平安平谷、富裕平谷、法治平谷、绿色平谷、文明平谷、健康平谷、活力平谷、快乐平谷。
为满足人们对增强幸福感的期盼,平谷区分别提出了18个“免费”、18个“百分百”、18个“全覆盖”。比如,从明年开始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 “十二五”末力争实现高中免费教育,等等。
以往出台的各类文件一般都把经济指标放在首位,而平谷区则从一个自然人需求的角度将“十二有”纳入到幸福平谷的整体部署,从生到死,囊括了人们吃穿住行的方方面面。当区委区政府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时,每天接到的反馈电话络绎不断,人们从社区管理、绿色出行、教育发展、农民就业、礼孝文化等多角度地参与幸福平谷纲要的制订,表现出一种由内而外的喜悦与希冀之情。
平谷区委书记邱水平说:“幸福平谷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因而我们可以集中所有平谷人的意志力和创造力,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还原为加快发展的动力,这也是建设幸福平谷的根本要义。”
事实证明,人们的幸福感还表现为对生活改善和社会进步的期望值,只有当实际改变的幅度大于或等于人们的预期时,人们的幸福感才会增强,才会对发展更有信心。
“我们的幸福平谷建设不回避矛盾,相反,幸福平谷就是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平谷区区长张吉福表示。
因此,幸福平谷的指标编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明确区域的发展方向。据统计,纲要共涉及平安、富余、法治等八个方面200多项指标,每一项指标都有责任单位牵头,并由区政府督察部门限时完成。如“十二五”期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以上,五年内提供保障性住房3000套,零就业家庭、纯农就业家庭、本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100%安置就业等,“必须要以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来制定实施”。
幸福绽放:
多点支撑发展空间
发展是硬道理。平谷区旗帜鲜明地提出到2016年实现“三个翻番”、“三个高于”、“三个领先”的目标,即地区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实现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生态涵养发展区平均水平、城市化率高于60%、财政民生支出比重高于70%,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林木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民生幸福指数保持生态涵养发展区领先水平。
言者掷地有声,幸福的花儿正在这里悄然绽放。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文化为幸福插上飞翔的翅膀。平谷区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音乐文化产业,在全球率先打造集演艺、制作、教育、观光、购物、生产、交易等为一身的中国乐谷。仅一年多时间,中国乐谷高端起步,通过科学规划产业园区、举办国际流行音乐季、创设投资基金、成立乐谷产业联盟等多措并举,目前一大批音乐产业项目涌入平谷,聚合成强大的产业引力和发展合力。
音乐正在逐渐改变平谷人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风貌。自2007年起,一项普及型教育“提琴工程”在平谷的中小学蓬勃展开,《梁祝》、《欢乐颂》等世界名曲让孩子们耳熟能详,让“乐器皇后”陪伴平谷少年走过幸福的童年。
“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小香玉在平谷创办了“北京绿谷小香玉艺术学校”,更多的孩子接受到高质量的艺术熏陶。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学习钢琴、二胡、小提琴等乐器。今年4月30日,一曲《红娃向着太阳唱》在全国政协礼堂的大舞台唱响,“中国乐谷”的形象大放异彩。
与此同时,平谷结合生态涵养的区域特点,着力发展新能源、口岸物流、旅游度假等朝阳产业,形成良好的产业布局与多点支撑的发展空间。日前,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零配件产业集聚区与国内最大的现代轨道交通创新基地等特大项目落户平谷,预计将于2017年左右建设完成,“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将拉动地区经济增长超过30个百分点,助推平谷迈上五谷丰登的幸福路。
(于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