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1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坚定信念 守护绿色
——记林场护林员吴志勇
□ 孙阁 李秀忠

  他的工作岗位在林场护林区内,他管护着林地4000多亩,在这片区域中有368座坟。北方的护林人都知道,看山最难管的就是坟头,因为祭祀、农事,火灾隐患多,但他看护的林子多年来没有一起火灾、火警。

  他的工作岗位最近的距离家门仅仅有3公里,而他6年累计在家居住的时间不超过60天。

  妻子生病,命悬一线,他浑然不知,辖区内4000多亩树木、368座坟冢详情却了然于胸。

  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只有一句话:“我是一名党员,我不能给党丢脸。”

  谁说伟大就一定惊天动地,谁说平凡就不感人肺腑。让我们来品读吴志勇,翻阅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云雾山林场三道沟林区的这位普通护林员吴志勇在平凡中写就的辉煌。

  吴志勇,17岁参加工作,1993年入党,历任营林区长、苗圃主任、林场场长,最终做了一名专职的护林员。

  2005年,丰宁县民政局、云雾山林场和一家开发商在距县城大阁镇3公里的三道沟地区联合开发了一处公墓。当地一直以来把坟场作为防火重点,严禁在野外使用明火,公墓假如没人值守,一些群众的祭奠活动成为林区防火的一大隐患。

  这片墓地处荒郊野外,到了夜晚,遍地散落的纸钱、花圈、密布的坟墓、呜呜的风声令人毛骨悚然。自然让谁在这里护林成了林场领导最头疼的事,终于吴志勇毛遂自荐来到山上。

  吴志勇是林场的元老级人物,父亲曾经是林场的老领导,在父亲的影响下,吴志勇兄妹5人中有4人选择了林业。1999年林场改制,一部分员工需要离岗另谋职业,身为副场长的他,看看这个,瞧瞧那个,总觉得谁都不容易,最后是他含着泪水选择了离开。

  从离岗到2005年回公墓上班的6年里,他跑过运输,卖过苦力,在北京的怀柔县以每月6000元的薪水被人聘为林业工程师。“在外面,我心里感觉不踏实,睡梦中总是回到原来工作过的地方。”“当听说场里没人愿意到公墓与死人打交道的消息,我就回来了。”

  坚守,阵阵松涛奏响生命旋律

  在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森林,一座接一座坟冢旁边,无论是寒风凌冽的早晨,还是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夜晚,一所偌大的院落,屋内昏暗的烛光之下,只有一个人影在晃动。酷似小说里恐怖的画面,但确是吴志勇每天晚上住在公墓护林的真实写照。

  “初来这里,一没水,二没电,这日子难过呀,白天还好说,晚上风吹动花圈和纸钱的响声,惹得院里和我做伴的小狗狂叫不停,刚来的半年间,夜里根本不敢睡觉,白天还要巡山、看坟,只能在中午的时候眯一小会,那时,我一下瘦了30多斤。”谈起刚来时的感受,今年50多岁的吴志勇记忆犹新。

  妻子多次劝说丈夫找领导要求调换工作,而吴志勇只有一句话“咱是党员,我不干,谁干?这是我自己的选择。”这一选择让他已经坚守了6年。

  吴志勇说,在这工作很艰苦,一是责任大,观察范围4000亩,一时也离不开人。二是寂寞难捱,一到晚上就见不到人,只有一个时好时坏的收音机陪伴自己。三是顾不了家,虽然离家只有3公里的路程,可确实没有时间回,即使偶尔回去一趟,置办完必需品就得赶紧返回来。

  2011年,吴志勇一年中仅仅在大年初一那天在家住了一晚,气得妻子把吴志勇睡觉的床也给撤了。

  每年的大年三十,在别人合家团圆、欢声笑语的时候,陪伴吴志勇的却是一条忠实的黑狗和成片的坟冢。护林的6年里,他在家居住的时间累计不足60天,家里的许多大事都是过后才知道的。

  2010年5月14日,吴志勇吃完早饭,像往常一样外出巡山,当下午快要返回住地时,手机里一阵急促的铃声,让他心头一紧,接通电话, 13岁的女儿早已泣不成声,待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以后,老吴赶紧骑上摩托车向县医院驶去。

  原来早上9点,妻子心脏病突发昏了过去,13岁的女儿,一遍又一遍的拨打父亲的手机,却不能打通,由于山里没有信号,家里所发生的一切,老吴浑然不知。这一次老吴破天荒地向场里请了假,在医院陪妻子度过了一周,这也是近几年他们夫妻俩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一次。

  克服,让4000亩林地永葆长青

  简易的房子、与世隔绝的生活、每天几十里的山路,这些就是吴志勇生活的全部。

  他每次巡山,都拄着一根棍子,沿着不知走过多少遍的荆棘小道,一走就是3个小时,行程20公里。

  山里的气候,即使不下雨,房间都是潮湿的,被子也是潮湿的。他总是早早和衣钻进被窝,等暖和后才能入睡。因此,他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双腿就像针扎一样疼,有时疼得整晚都难以入眠。

  在距离住处100多米的地方,有一口干井,夏天的时候他就吃那里流进的山泉水,水多时还可以犒劳一下自己,洗个澡凉爽凉爽,其他三个季节他就用摩托车到附近的村子驮水。

  在常年的巡山和火情观察中,吴志勇积累了丰富的护林经验。针对林中368座容易引起火灾的坟墓,他逐一登记造册,哪座坟是谁的,死者家属啥时候会来祭奠,老吴心中记得清清楚楚。每当有死者家属想要用明火祭奠时,他总是苦口婆心地劝导。

  在吴志勇刚来护林时间不长的时候,九龙山一户老坟迁到公墓,按照北方的传统,这户人家执意要烧纸祭奠,他苦口婆心的劝导却换来一阵拳脚相向。但吴志勇却觉得值。

  6年来,吴志勇从没有让人用明火给死者祭奠过。在他精心的呵护下,他所管护的林区从未发生过火灾。

  信念,为绿色历尽磨难

  在同事们眼里,吴志勇就像一个上足了发条的闹钟,殚精竭虑不知疲倦。“他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有思想、特别能作为,关键时刻敢豁出一切的人。”这是林场所有职工对吴志勇的一致评价。

  2010年,建设中的虎蓝铁路从吴志勇管护的林区穿山而过,为了给场里争取资金,吴志勇利用各种关系把铁路碎石项目争取到他所管护的林区,每天车来车往,使本来宁静的墓地一下子热闹起来。曹姓开发商认为这严重影响了他墓地的销售,去年3月21日该开发商雇佣3个打手,将吴志勇鼻梁骨打成粉碎性骨折。做完手术后,吴志勇连医院也不住,就返回了林区,上午巡山看墓,下午去诊所输液。

  1995年暑假,吴志勇时任云雾山林场副场长,主管木材的砍伐、削片的生产和销售。小学毕业在家没人看管的儿子整天被吴志勇带在身边,看到这种情况,场长破例批了吴志勇10天假,让他休息一下,也好陪陪孩子。可场里实在是太忙了,作为领导他要以身作则。他把孩子托付给了去天津送货的同事。当他们从天津返回,途经怀北在河边洗脸乘凉时,令人意想不到事情发生了,孩子不慎滑落水中,再也没有上来。失去亲人的瞬间,裂肺撕心,美满的家庭转眼人去屋空,两年后妻子因过度思念孩子,一病不起,精神失常。即使是这样,吴志勇也从没因为家庭的事情影响过工作。

  由于常年不能回家,处于半疯癫状态的妻子,只能和10多岁的女儿相依为命。再加上妻子高额的医疗费用,使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捉襟见肘。赡养73岁、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老母的责任,也由弟弟代为承担,这也成立吴志勇心中永远的痛。

  他在日记里写道:“我知道我离家有多远,我知道我生活很枯燥,我知道我对家人照顾少,可作为护林员我更知道,我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我的工作是多么重要。”

  在墓地护林的前5年,老吴一直没有领过工资,平时的日常开销都是东挪西借。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松果也能卖钱,这让老吴眼前一亮,在巡山的时候他手里多了一个口袋,就这样每年能卖个一两千元补贴家用。去年4月,因开发商殴打他的事件,民政局决定收回墓地所有权,老吴的工资这才得以一次性发放。还完外账,老吴把剩下的8000元交到妻子手里的时候,妻子喜极而泣,张罗着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要庆祝一下,当饭菜端上桌的时候,孩子要捞吃别人家泔水桶中肥肉的情景出现在老吴脑海。他偷偷擦去眼角的泪水,放下了筷子,借口场子有事,到外面买了两个烧饼,迎着夜色返回了林区。

  吴志勇自己日子过得比较清贫,但认识他的人都把他叫做“关二哥”,谁家有过不去的坎他总是会尽最大努力去帮一把。邓栅子羊麻沟村一位赵姓老人,孤苦贫寒,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离岗跑车路过该村时,总要到老人家里看看,经常从自己家中找些旧衣物,给些零花钱,帮老人渡过难关。

  在吴志勇护林的住处,床上躺着一位老人,笔者通过谈话得知。老人叫胡连庭,是吴志勇护林时认识的一位朋友。2004年秋,胡连庭的儿子出了车祸,家庭经济陷入绝境,吴志勇得知后,把自己家仅有的3000元送到胡连庭手中,解了燃眉之急。没过多久,胡连庭的儿子又患上脂肪瘤,丧失了劳动能力。吴志勇经常从并不宽裕的家里挤出一部分钱来帮衬老胡一家。去年他帮61岁的胡连庭在铁路碎石场找了一份月收入2000元的工作,可前几天老胡出门时又把脚崴了,每天照顾老胡不说,1000多元的医药费他也给出了。

  如今,场里见吴志勇年龄大了,考虑到家里的实际情况,多次想给予照顾,为他安排轻松一点的工作,他却坚持留在山上,舍不得离开那片熟悉的山林。他总是念叨一句话:“我是一名党员,我不能给党丢脸。”

  没有豪言壮语,唯求朴实无华;不期轰轰烈烈,唯求默默躬耕;无心功名利禄,唯求一方平安。这就是吴志勇,一个普通的护林员,一个质朴的林业子弟,以自己坚强的党性原则和完美的人格操守,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孤寂和艰辛,用忠诚诠释着一个共产党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挥洒心中热血,尽染华夏大地上的那一抹绿色。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