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克,原名肖建科,别署镜渊。1965年9月生人,原籍河北正定,先后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校,河北科技大学。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河北省画院院聘画家、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在名目繁多的艺术门类中,书法是十分独特的一个品种,这并不仅仅因为书法是中国文化独有的产物,即使在中国艺术中,书法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性格,这主要是缘自于它与生活内容的紧密联系,与作者人格的深层契合。正因为如此,在传统的书法评价标准中,作者的道德修养占有重要的位置,书法风格与人格形象的统一是达到高层境界的必要条件,技巧能力常常被置于次要位置。简言之,“书如其人”方是一个书家成功的标志,“苟非其人,虽工不贵!”这也是书法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征之一。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书如其人”价值观的影响力尽管已经明显不像以往那样强烈,不过在某一类型的书家身上依然体现得相当明确。如果你同鉴克有比较实在的交往,如果你对鉴克的书法实践稍加了解和体会,就会感觉到“书如其人”这一很传统的标准,在今天也还是很有道理的。
鉴克生长在河北正定,从小在做乡村教师的父亲教导影响下喜欢上了写字画画。虽然他长大后并没有成为职业艺术家,但对书画的痴迷及实践却一直没有间断。其中对书法下的功夫相对更多,成绩和收获也更显著。正定是个历史古城,历史文化积淀都远远超过了邻近的省会石家庄,这里不仅古迹密布,而且地上保存的和地下出土的古代碑志也十分丰富。这种环境的熏陶,一方面对鉴克醉心传统文化艺术审美习惯的形成大有影响;另一方面与其在书法上偏重于北碑意趣的风格追求也有着必然的联系。
鉴克在书法的学习和实践中,对楷书和隶书都下过功夫,不过最终所走的道路,则是以北碑意趣为基础的碑派行草书,他将以前所学楷书技巧与隶书根底融合起来,是促其风格追求走向明确和自觉的因素,也源于来自乡土的滋养。早些年,鉴克得到一件河北新出土的隋代《秘丹墓志》的拓本,被其平实朴茂的风格特点所吸引,在临写揣摩的过程中,对其技巧规律更深入思考和概括,并撰写文章在《中国书法》上予以介绍和宣传。凭心而论,《秘丹墓志》的书法在技巧面目上并没有过于复杂或玄奥之处,但是鉴克对其质朴沉厚的气息产生了共鸣,从中领悟到北朝碑刻技巧规律及审美特征,并以此作为切入点,走上了碑派书风的道路。从他近年来的书法创作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对清代碑学审美主张的认同与体验,其用笔平实沉劲,在稳健中追求凝重迟涩的效果;结构则有意避免均衡秀妍,以奇崛的姿态来营造朴拙的气氛。至于整体章法的处理,更是率意自然,利用点画的轻重浓枯和字形的正攲聚散体现出书写的节奏感及虚实变化。仔细品味神情气息,大约对何绍基的苍秀、赵之谦的峻爽、沈曾植的生拙皆有所撷取,然而在把握运用的过程中又能够融合变化成为自己的技巧手段,从而洗去了模拟追仿的痕迹。
清代的碑学书法理论和碑派创作对近代以来的书法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在当今书坛上走碑派创作道路的人也不在少数。鉴克能够在这条道路上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除了环境的熏染外,还得益于他的善于思考和多方修养。鉴克不是一位职业书法家,也许正因为如此,他对书法的认识,对自己学书及创作道路的思考选择,不仅显得超脱而不拘泥,并且在着眼角度上也颇有个性特点。其实书法史上最受推崇的大家,有许多都不是今天人们常说的“专业人士”。或许是书法艺术注重作者人格修养与生活感悟的表达的缘故,在某种程度上,技巧高下已居次要,而风格中如果融入了修养的成分,艺术感染力必将大大加强。鉴克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书法虽然不是其安身立命的职业,却是他生活中最主要的追求。所以他能够把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认识,生活中获得的感情理解,都转化运用于书法的学习和创作中,使自己的书法实践由此获得来自于技巧以外的营养因素。同时,对书法艺术的醉心追求,又反过来成为他体验人生道理,提高修养水平的重要方式,将艺术中的规律与生活中的情理相互印证体会,从而一步步向着由技进道、道法合一的理想境界靠近。
鉴克性格沉静,勤于思考,而多思的结果往往能得到与众不同的收获。他曾介绍自己学习书法的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知道“舍”。一般说来,学书临帖精力多集中在“取”上,唯恐学之不似,所以全力想多吸收、多掌握一些东西,这本是人之常情,然而鉴克在学书过程中则由“取”而注意到了“舍”的作用。敢于舍,则在技巧上有选择,有重点,经过取舍思考以后保留的东西自然印象更深,掌握得更熟练;懂得舍,说明对传统有自己的理解认识,在审美理想上和风格目标上有自己的主动追求。由此再观察他的创作,便可以了解其书法风格的取向及探求,那都是有明确指导思想的自觉行为,而绝非盲目的摸索碰撞。仅此一端,即体现出鉴克对艺术的认真、执著和冷静态度。
书法以外,鉴克也擅长国画,山水,花鸟都颇有萧散简逸之趣。书画之余,他还喜欢读书和写作,对古典文学非常熟悉,能写一手畅达的文言文。这些既是他修身养性的方式,也为其书法实践提供了基础,正如同他走上了碑派行草书的路子后,隶书和楷书便很少用来创作,但以往在隶楷两种书体上磨炼和积累的能力与意识,仍作为支撑力量在行草创作中发挥着作用。如此全面扎实的文化素质,如此冷静清楚的思想认识,都使鉴克的艺术道路具备了良好的基础,相信他会沿着既定的道路不断地走向完善和成功。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