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亚中大地阳光灿烂、碧空万里;雄奇天山巍峨耸立、直指苍穹。
在人民网上浏览中国人民解放军各个时期的战斗模范,阿不都的名字映入眼帘,于是萌发了笔者寻觅主人公的渴望。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的热忱支持下,笔者慕名走访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党委委员、主任阿不都同志。
访谈中,阿不都以极其喜悦的心情兴致勃勃地拿出自己厚厚的诗集——《啊 母亲》,即兴在扉页上写着“请范老师雅正”的墨迹,那雄健苍劲、飘逸潇洒的笔体,令笔者惊叹不已!于是怀着肃然起敬的心情,写就了《人生如歌 铮铮致远》这篇反映阿不都人生经历的报告文学。
初见阿不都这位哈萨克族汉子,其身材伟岸、仪表堂堂,朴实忠厚、平易近人的形象让人心生敬意,端庄而豁达的国字面容颇具儒将之风,尤其是饱满的天庭蕴藏着丰富的智慧与才华,宽阔的前额上几道浅浅的纹路镌刻着如歌的人生……
激情燃烧的空降兵岁月
阿不都的祖祖辈辈生活在美丽富饶的伊犁大草原。他父亲是巩留县食品公司的一位既开明又有见识的牧工,同千千万万的哈萨克同胞一样,一辈子热爱牛羊和草原。其家训是: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再苦再穷也得让孩子们上学。在当时每月只有47.80元工资的困境中,全家6个子女都读到了中学毕业。尤其是1961年阿不都启蒙时,父亲让他上了汉族学校。在当时,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1973年冬天,经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在新疆的维、哈、回、蒙等12个兄弟民族中招收300名空降兵。阿不都在亲人们的支持下报了名,并光荣入伍。临行时乡亲们纷纷载歌载舞地为他送行,尤其是80多岁的老奶奶热泪滚滚地嘱咐说:“去吧,我的小宝贝,要听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话,向汉族老大哥们好好学习,成为保卫祖国的天山雄鹰!”
果然不负众望,他入伍仅仅半年时间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他人生的腾飞插上了金色的翅膀!
为了使自己成为优秀战士,他两三年之中就精读了一系列马列著作,并写出50多万字的学习心得,成为颇有名气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指战员们纷纷向他投以钦佩的目光,一致推举他担任连队的理论辅导员。
阿不都的难能可贵之处,不仅是政治上的楷模,而且是军事训练的标兵。他同战友们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先后圆满地完成了高低空投手、全副武装、夜间训练等跳伞任务,共计跳伞一万多人次,实现了“零”事故的奇迹,在一次空降兵运动会上的32项比赛中,他们空军连队获得29项第一。197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武汉军区召开了现场观摩会,不仅给予了高度评价,而且向全军推广了他们的模范事迹与先进经验。他所在的连队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授予“硬骨头六连连队”、被武汉空军授予“标兵连”,其中一个排授予“全能排”、一个班荣立三等功,有500人立功受奖,50人次被武汉空军、空降兵授予各类标兵;他本人也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授予“雷锋式干部”荣誉称号;被武汉军区空军授予“干部标兵”称号;先后荣立三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1976年以出色的表现,从班长破格提升副指导员,次年为指导员、党支部书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多次作了宣传报道。
上世纪80年代初,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故事片《伞花》,其中男主人公的经历,就取材于阿不都的空降兵生涯。影片上映后,在天山南北各族群众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最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
由于阿不都当时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全军的多种荣誉,又是出类拔萃的少数民族现役军人,所以极其荣幸地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5年1月13日,他荣幸地来到了雄伟壮丽的人民大会堂,参加隆重庄严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因为当时他只有20岁,不仅是这届最年轻的代表,而且是新中国至今60余年来最年轻的代表,有幸先后多次受到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就在这次大会上,时任新疆军区司令员杨勇上将、政委赛福鼎·艾则孜中将在百忙之中欣喜地听取了他成长经历的汇报。杨勇司令员和赛福鼎政委听了十分高兴,又将阿不都特意介绍给叶剑英元帅。这位叱咤风云的老帅慈祥地拍拍阿不都的肩膀,“可爱的小不点!”
最使阿不都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是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结束后,晚上会餐时给每人发了10个又香又甜的桔子,阿不都如获珍宝,一个个放在鼻尖上闻了又闻,却怎么也舍不得剥开尝尝,要捎回去给同甘共苦的战友们共享。但是他的口袋小装不下,便急中生智脱下军帽盛着,同桌的代表又给他几个,军帽装得满满的。这时正巧和蔼可亲的周总理走过来了,代表们争先恐后地上前握手、敬礼。因为没有戴军帽不能行军礼,阿不都真是急得不知所措,脸也涨得红彤彤的,十分尴尬。此时此刻,周总理仿佛洞察了他的心思,向他亲切地微笑,虽然仅仅只有瞬间的两三秒钟,却似一股使人兴奋的暖流振奋人心!
从军人到金融家
1980年11月,他同战友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沸腾的空降兵军营,调回故乡的伊宁市武装部工作。
新疆军区原司令员李良辉曾感慨地说:“如果阿不都当时留在部队,凭着他的表现,过硬的本领与才华,那现在该是将军了……”然而阿不都总是认为,共产党员的可贵品质,就是时时刻刻听从党的召唤,事事处处服从国家的需要!
1988年8月,阿不都来到中国农业银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分行,先后担任了党组成员、副行长,党组书记、行长。从此,这只矫健的天山雄鹰便在共和国大西北的金融天地里纵情地飞翔!
上任伊始,面对当时的伊犁州农行是全疆农行亏损大行、贷差大行、案件高发行的现实,他没有退缩,而是以军人特有的胆识,在伊犁州农行系统掀起了一次次改革。短短两年的时间,就使这个“老大难”单位面貌焕然一新:农行伊犁州分行连续4年被伊犁州党委、州人民政府评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先进单位”,被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荣获“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单位”,连续3年被农行新疆分行评为“先进集体”。
1997年,阿不都又奉命奔赴中国农业银行新疆兵团分行任党委委员、副行长,分管信贷管理处、公司业务处、个人业务处、银行卡部、审计处、监察室、保卫处的重要工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且是冶炼人才的大熔炉。由于他对金融事业追求不懈,又精通业务,8年中工作开展得得心应手,取得了可喜的业绩:
阿不都心系教育事业,为了莘莘学子,倾注了大量心血,中国农业银行新疆兵团分行对新疆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石河子大学、伊宁市第三中学先后投入信贷资金近7.5亿元,一座座教学楼拔地而起;他坚决执行总行的信贷新规,努力调整信贷结构,有效地提高了效益和效率;他始终坚持产品创新、加大新业务的营销力度,不断拓宽中间业务的收入;他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为依托,不断开拓银行卡工作的新局面。
由于他严格按照兵团农行党委的指示,采取了求真务实的有效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行科学的精细化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新疆农村金融的优秀领导
2005年春意盎然的美好时光,年近半百的阿不都奉命调任中国农业银行新疆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等待他的是一个光荣而神圣的使命——负责筹建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2006年7月26日,阿不都走马上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委员、主任。
上任伊始,阿不都就坚定不移地在培养教育人才、使用人才方面狠下功夫,大做文章。
近6年中,阿不都先后亲自策划和组织10批共计500多人次,前往清华大学、香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明鸿中小银行培训中心的高管培训班深造;先后选派347名高管与业务骨干前往北京、天津、江苏、山东、浙江等先进省市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及新疆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为期3-6个月的挂职锻炼;先后选派县市联社后备干部近百人次到自治区联社相关部门交流锻炼;先后在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农垦大学、喀什师范学院举办少数民族员工汉语、金融、计算机培训班,共计培训200多人;同时全疆各县市农村信用社共举办各层次的培训班821期,共计培训员工39177人次,实现了人人都得到培训学习的机会。2011年,全区农村信用社75名高管、区联社机关中层干部分别前往美国、澳大利亚进行学习培训,在新疆金融系统乃至全国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引起强烈反响……
“发展才是硬道理”,6年来,阿不都始终告诫各族员工,要办好新疆农村信用社必须认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同时,他还把从严治社作为第一责任,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规范严格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这是他从严治社的信条。
产品创新被阿不都喻为新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基石。多年来,新疆农信社逐步构建了普惠型的农村金融服务新体系,农村小额贷款由前几年的三五千元,提高到两万至五万元;普及乡镇金融服务点,设立金融服务站139个,增加服务点48个,占全疆金融机构任务的88%;业务种类达70多个,满足了广大农牧民金融服务的新需求。目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下岗职工再就业贷款、妇女创业贷款、农村青年致富能手贷款、农机消费贷款、富民安居贷款、兴牧定居贷款等包含了农牧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畜牧业贷款、特色林果业贷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贷款、包单质押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等覆盖了粮、棉、果、畜等四大支柱产业。
2007年他提出并实施了 “以存款为基础、以资产质量为生命,以效益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把加快有效发展作为兴社的第一要务,开拓市场,强化管理,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步,主要经营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面对千帆竞发的新疆金融事业,2008年,他提出并实施了围绕一条主线,紧盯三大目标,做到三个突出,实施四大工程的战略。年末,新疆农信社主要业务经营指标较年初翻了一番。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2009年,他提出并实施了把支持“三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动摇;把风险的可防可控作为重要前提,任何时候都不懈怠;以改革为动力,推进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任何时候都不停顿;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健全业务发展的制度体系,任何时候都不松懈;以提高员工素质为着力点,扎实推进领导班子和党建工作,任何时候都不止步;以产品创新为手段,任何时候都不满足于现状,不断丰富业务品种。年末,新疆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2010年,面对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带来的大开发、大发展、大跨越的历史机遇,他提出加大系统营销,确保各项存款稳步增长;加大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高农户小额贷款覆盖率,巩固和扩大农贷市场份额;加大对县域经济、中小企业、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支持,发挥好支农主力军作用;加大对信贷风险的管控,逐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加大中间业务的持续增长,提高中间业务对效益的贡献度;充分发挥科技信息、内控内管对业务发展的支撑作用,促进各项业务稳健运行;增强和谐发展的凝聚力,推动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在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新疆农信社主要业务经营指标由改革前的排名后十位跨入2010年末的前十位:资产利润率增幅排在全国第一位,成本收入比降幅排在全国第一位,贷款损失专项准备充足率增幅排在全国第二位,贷款损失专项准备充足率排在第三位,不良贷款余额排在第四位,不良贷款率排在第六位,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缺口排在第八位,资产利润率排在第八位。
2011年10月末,新疆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1303.5亿元,居全疆银行业第三位;各项贷款为885.65亿元,居全疆银行业第一位。
5年中累计投放各项贷款余额2309.86亿元,其中“三农”贷款1218.24亿元,占全疆银行业投放“三农”贷款的90%。
2007-2008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覆盖率占全国第一位,2009年占全国第二位。
2010年末,在全疆84家联社中,有70家占当地贷款市场份额的第一位,59家占当地存款市场份额的第一位。
2010年实现税前利润27.6亿元,雄踞全疆银行业之首。
以上这些振奋人心的数字,像钢铁一样坚硬有力,像金子一样熠熠闪光,阿不都功不可没!
心灵畅想的草原诗人
新疆不愧为歌舞之乡,维吾尔族的舞,哈萨克族的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众所周知,诗歌和骏马是哈萨克人的翅膀,对于他们而言诗就是自弹自唱的歌,歌就是抒发心灵的诗,而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人生本来就是一首首诗和一首首歌。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诗歌民族,奔腾的牛羊是诗歌的旋律,茫茫的草原是诗歌的海洋。
爱祖国、爱人民是从爱父母开始形成的,这是朴素的真理。所以阿不都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是《啊 母亲》,我国著名青年诗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沈苇作了《爱的自弹自唱》序言,对诗集作了极高的评价。全书200多首汉哈两种文字的诗,爱是主题思想,他大写着“爱”,博写着“爱”,38年如一日尽情地表达“爱”。他笔下的“爱”,既是如火如荼、激情澎拜的,又是朴实无华、深不可测的。
采访中,他满怀深情地说,即使千万首诗,也写不完母亲的恩情,在《啊 母亲》这首佳作中,有这样一个感人肺腑的细节,读后不禁催人泪下。“忘不掉儿举行婚礼的那一天/您已白发苍苍/却按捺不住激动和喜悦/挺起了微微弯曲的脊梁/翩翩起舞/把歌欢唱。”他洞察母亲的心灵世界,以精湛而巧妙的艺术手法,将老人家的形象描绘得惟妙惟肖。
同时,他以歌唱母爱拓展到歌唱故乡,写到故乡巩留、那拉提、伊犁河、特克斯河等,以此来营造自己的“童年故乡”和“精神家园”。这些诗篇展示了大草原风情画般的描绘和歌咏般的抒情:那里有牧归的牛羊,有醉人的奶香,有深山松林里洁白的毡房,有悠扬的冬不拉琴声,有明月高照的草原之夜,还有著名蒙古族歌手腾格尔演唱的“我的天堂……”
阿不都善于寻觅对生活与人生的感悟,将真实的生命感受与深切的人生感悟蕴藏在朴实无华的诗行之中,乍一看觉得平淡,若细细品味意义无穷,包含着对社会与人生的真知灼见,犹如深谷幽兰、馥郁芬芳,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感慨万端。如《不要以为》中的“不要以为上了台阶/你就是世界的未来/自然还有很多人在不停地攀登/忘乎所以会遭到自然法则的无情淘汰。”他不论写炽烈的爱恋,浓郁的乡情,还是现实的感悟,都能提炼出人生的哲理。
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周涛将军给阿不都的诗亦作了很高的评价,他说:“阿不都的诗才像一个蹒跚少年那样出现在我们眼前,他的诗真是很好的,在今天这样一个汉语诗人不受待见的时候,他的诗就好像在一群故作时尚、乌眼朱唇、细腿长身、巫气妖态的模特当中出现的一个清纯、健美、略有些腼腆的草原少女。它是一眼山泉,未受污染;它是山间野花,未经人工;它带着大自然特有的气息,天然、质朴,所以芬芳!”
周涛还说:“阿不都的诗是一种飞跃,是哈萨克人天赋乐感诗情在时代条件下的飞跃。他不仅保留了诗歌创作的原生态,还保留了哈萨克阿肯式的自由行吟,节奏乐感和山野草原浓郁的真气。他的诗歌已经远远超过了个人的意义,明眼人都能够掂量出其中的分量。”
最后周涛推心置腹、满腔热忱地高度赞扬了诗坛明星阿不都在新疆文化交融中开拓性的新贡献!
大爱无疆的践行者
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要领导的阿不都,深知自己神圣的使命。怀着对“三农”事业的执著追求;怀着对新疆1200万各族农牧民的深情厚谊;怀着全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烈愿望,他在积极行动!
上任不久,阿不都就积极支持由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工会、联社机关发起的建立“信合爱心基金”救助活动。即在全疆农村信用社系统中员工们一次性捐款筹集资金93.9万元,近3年中已救助特殊困难职工27人,包括维、哈、汉、回、蒙、塔吉克等民族,共计救助资金104万元。凡是重要的救助活动他都亲自参与,其中血浓于水的爱心故事感人肺腑: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他心急如焚,寝食难安,积极动员全系统员工捐款,同时积极带头缴纳特殊党费10000元,全体党员累计缴纳“特殊党费”138万元,表现出了大爱无疆的宽广情怀。
2010年初,北疆地区遭受历史上罕见的冰雪灾害。灾情就是命令,阿不都为此心急如焚,立即策划组成3个工作组。1月的北疆天寒地冻,阿不都冒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和狂风大雪,随时都有发生翻车事故的危险,千里迢迢地奔赴灾情最严重的阿勒泰地区,亲临第一线指挥各县市联社的抗灾救灾工作。
同时他积极动员全疆农村信用联社向阿勒泰地区共计捐款588万元,更可贵的是他以为民做主、为民请愿的精神,积极向中国银监会如实汇报灾情,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大力协助下,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的20个省区市联社纷纷伸出爱心之手,共计向新疆农村信用社捐款1100万元,他毫不犹豫将捐赠给了自治区民政厅。
在这次抗灾救灾中,经他审批向阿勒泰地区畜牧业授信贷款2亿元,实行基准利率,充分让利于民;向伊犁、塔城、昌吉、哈密等灾区发放抗灾救灾贷款4.2亿元;向遭受强风暴、冰雪袭击的吐鲁番、巴州、阿克苏地区发放抗灾救灾贷款3亿元,以上的优惠贷款共计向广大农牧民让利数千万元。
从阿勒泰灾区回到乌鲁木齐后,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又前往北京,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协会等部门领导汇报新疆的灾情和农村信用社应对灾情的具体措施,向中国人民银行争取到36亿元的再贷款,在利率上给予了汶川特大地震再贷款一样的优惠政策。
2010年2月3日,阿勒泰地委书记张汉东及政府、人大、政协的11位主要领导,代表65万各族人民群众,顶风雪、冒严寒,千里迢迢地奔赴新疆农村信用联社表示了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2011年11月10日,阿不都来到巩留县“11·1”地震最严重的阿克吐别克乡调查了解灾情。顶着山区凛冽的寒风,用3个多小时走访了受灾最严重的农牧民。此时,天空已挂上一轮明月,但他饱含着对灾民们的深情厚谊,推心置腹地交谈,查看受灾户房屋、棚圈的受损情况,提出了灾后重建的建议。他要求巩留县农信社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在原有信贷规模的基础上对巩留县联社增加1亿元信贷规模,用于抗灾救灾的信贷资金需求。
最后还是选用主人公《啊 母亲》诗集中的一首短诗结束全文吧:
“山高终于人为峰,
世间岁月爱永恒;
一腔热血铸忠魂,
坦坦荡荡踏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