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支付实际上是“手机银行”与银行卡及电子钱包的结合体。电子钱包推广普及了,手机支付的近场支付的春天,就真的到来了。
“手机支付的春天来了”这句话已经喊了很多年。时至今日,手机支付还只是业内人士在热炒,并未真正走进百姓生活。在2011年世界通信大会上,供应商曾为手机支付的明天描绘这样的蓝图:
繁忙的工作日,人们走出家门到超市购买早餐和报纸,随后搭上公交车,开始一天的工作。与往常不同的是,无论在超市里还是在公交车上,人们都可以告别累赘的钱包与繁杂的零钱,用“刷”手机的方式完成所有支付。
这么方便、简捷的支付方式,移动、银联、相关开发商竭尽全力地推广。可几年过去了,为什么依旧没有什么起色?
两大技术阵营
最初,手机现场支付技术上有两大阵营——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两大阵营的标准并不统一,两者都想主导整个产业链。中国移动主推的是2.4G 的标准,而中国银联主推的标准的频率在13.56MHz。技术标准的不统一,使得整个产业无法对手机现场支付进行大规模推广。后来,较量的结果是中国银联胜出。然而,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解决了,市场却依旧不见起色。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有人说,科技的不断创新正以各种途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品质,而每一次创新都势必尾随着一定的用户适应过程,手机支付的真正普及还需要教育、培育客户。
其实不然。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手机支付。手机支付也称为移动支付,就是允许移动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手机支付的前身是手机银行,手机银行是网络银行的派生产品之一,“便利”是其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两大业务功能
准确地说,手机支付所实现的功能可划分为两类业务:一类是在线支付,或者叫远程支付;一类是离线支付,或者叫近场支付。
在线支付业务类似于网络银行,需要进行用户身份识别并输入支付密码,用银行账户里的资金进行各种支付,比如:汇款、信用卡还款、缴付电费等。客户使用手机办理业务,不用到银行网点,随时随地均可办理。对于银行来说,可减少柜面业务、降低业务成本。
离线支付就是“电子钱包”,是小额支付的智能储值卡(电子钱包有多种形式,在此只讨论智能卡的形式),用户预先在卡中存入一定的金额,交易时直接从储值账户中扣除交易金额,无须连接银行核心系统验证账户余额及支付密码。
以北京的“公交一卡通”为例。当人们乘坐公交车、地铁或在超市进行小额支付时,用卡而不是用现金。这就是电子钱包的典型应用。
电子钱包多用于小额支付,可以省掉携带现金、找零等麻烦。对于商户而言,不必准备大量辅币,缩短了收银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银行而言,通过银行账户向电子钱包转入一定的金额,一次转账、多次支出(消费),减少了核心系统压力。
电子钱包有独立应用的,也有同银行卡“合二为一”的,即:银行卡(借记卡或贷记卡)与电子钱包共同存放与一张IC卡中。办理银行卡业务时,进行连线交易,发送相关账户信息、支付密码等到银行核心系统去核验。办理电子钱包业务时,采取离线模式,本地核验真实性。
手机支付的终极形态是既能办理连线业务,又能办理离线业务。由此不难看出,手机支付实际上是“手机银行”与银行卡及电子钱包的结合体。
手机支付的连线业务,实际上是用手机替代电脑办理网络银行业务。目前讨论的手机支付是近场支付,本质是将银行卡的载体IC卡芯片整合到手机使用的SD卡中,将原本存放于传统形态银行卡芯片中的账户信息存到SD卡中(移动运营商是存放在手机SIM卡中,本质是一样的),由SD卡替代传统形态的IC卡,相当于将银行卡塞进手机中,使人们把日常生活中原本用银行卡支付的事情改用手机进行,实际上是使用手机中的SD卡。原本人们通过手机办理远程支付业务,使用银行卡(或电子钱包)办理近场支付业务,通过整合,只用手机即可。人们的口袋里少了一张传统形态的银行卡,仅此而已。
可见,真正为人们带来便捷的,是电子钱包。因此,要发展手机支付,首先要发展电子钱包业务。只有电子钱包普及了,手机支付才能走进人们的生活。
两大发展性障碍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手机支付发展缓慢有两个原因:其一,电子钱包业务尚未普及;其二,缺少“银行”这一最重要的参与方。深入分析,前者是因为受理市场开发缓慢,发行的电子钱包没有使用场所;后者是因为电子钱包必须使用IC卡芯片,而银行卡片全是磁条卡,受理机具只能读取磁条卡,不能读取IC卡芯片,以及IC卡片成本较高、利益分配等原因所致。
近年来,随着金融IC卡标准(PBOC2.0)的推广应用,银行在2015年将停发磁条卡,银行卡全部使用IC卡,POS机具的改造也基本完成,能受理接触式、非接触式IC卡,这为电子钱包的推广铺平了道路。未来应该是商业银行在发行银行IC卡的同时,顺带发行电子钱包,两个账户存放于同一张卡片中。接下来发展受理市场,商户都能接受电子钱包支付,整合市场,电子钱包接入市政交通卡系统等,并逐步替代公交一卡通之类的各种储值卡,实现一卡通用。电子钱包得到普遍应用后,才能再谈论将传统形态的IC卡片缩小并塞进手机,实现手机的近场支付、发展手机支付。
可见,电子钱包推广普及了,手机支付的近场支付的春天,就真的到来了。
链 接
农信银共享手机银行系统
农信银共享手机银行系统是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利用移动通讯新技术开发的,可供多家成员单位共同使用的手机银行服务平台。该系统通过手机终端为广大城乡客户提供“随时、随地、随手可得”的银行服务,为客户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农信银共享手机银行具有安全可靠、适用广泛、使用方便、界面丰富、操作友好等优点,目前采用客户端及SIM卡贴片两种实现方式,客户端方式支持Iphone、Android、Symbian等主流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贴片方式支持95%以上型号的普通手机。客户通过手机银行,能够便捷地享受7×24小时的银行服务,办理账户查询、手机充值、贷款还款、转账汇款等银行业务,无须前往银行网点,即可通过简单的手机操作迅速完成。
农信银共享手机银行系统的开发,使得成员机构避免系统的重复建设,有效减少了自行开发建设成本,提升了电子银行金融服务水平和市场形象,对于推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含农村商业银行)整体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