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强有力的支农惠农举措,这一年,山东信合人收获了什么?
收获了农民的笑脸——山东省农信社的涉农贷款源源不断地输入使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日子越来越红火;
收获了汗水——山东省农村信用社6.7万名干部员工,心系田间地头,成为千百万农民致富的贴心人;
收获了荣誉——2011年,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被推荐为中国银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和中国银行业协会农村合作金融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被山东省金融办授予“山东省金融发展贡献奖”;其多项产品和服务创新斩获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的嘉奖。
“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困难和压力,山东农信人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使命感和对“三农”事业的不懈追求为山东省农信社改革发展收获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
信贷春雨惠“三农”
岁末年初,从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传来捷报,截至2011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资产规模超过一万亿元,达到10210亿元;各项存款余额8000.2亿元,较年初增加1151.5亿元,成为山东省内首家存款超8000亿元的金融机构,并连续七年稳居全省金融机构首位;各项贷款余额5823.1亿元,较年初增加705.9亿元;已组建农村商业银行15家,农村合作银行16家,银行类机构数量居全国前列。
“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困难和压力,山东省农信社改革发展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
信贷春雨惠“三农”
2011年,山东省农信社立足农业大省实际,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服务“三农”水平持续提升:年末涉农贷款余额4334.4亿元,较年初增加666.5亿元,新增占比94.4%;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余额159.4亿元,增加22.9亿元,增长16.8%;支持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场贷款159.4亿元,较年初增加22.9亿元;全年累计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投放贷款近2500亿元,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投放贷款800多亿元,有力促进了“蓝”“黄”经济区建设;信用工程建设持续深入,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省已对73522个村实施集中评定,评定信用村29663个,评定信用户753万户。
在济南,结合都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农信社优先支持农村大联保体、农业专业合作社及涉农企业,新增涉农贷款17.9亿元,增幅39.8%;在滨州,信用社发挥“点多面广”的优势,重点支持邹平、博兴的优质粮棉区建设,无棣、沾化的生态渔业区建设,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在枣庄,农信社首创土地产权证抵押贷款业务,向69家土地合作社发放贷款5600万元;在潍坊,农信社相继推出“诚富通”农民信用联盟贷款、“4+1”农业产业链贷款、农村土地流转“一抵通”贷款、农业产业园区贷款等新产品,推动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6.7万名干部员工中有70%坚守在乡村一线,在农家的炕头、在田间的大棚、在偏远的海岛,摸情况、问需求、出主意、想办法,成为千百万农民致富的贴心人。
2011年,山东省联社被推荐为中国银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和中国银行业协会农村合作金融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被山东省金融办授予“山东省金融发展贡献奖”;“农金通——农民金融自助服务”项目被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及山东省企业联合会授予“服务小企业及三农十佳特优金融产品”称号并荣获“最佳农户金融产品创新奖”和“山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乡村2+1贷款、小企业联盟循环授信贷款被银监会和中国银行业协会评为“特色金融支农产品”。
创新产品泽小企
在资产总额超过一万亿元、存款超8000亿元的背后,是山东省农信社对创新不懈的追求。
“农信社的创新集中概括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农信社为提升自身发展能力而进行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方面的内部创新;另一个层面是为实现更好地为客户服务而进行的产品及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外部创新。”山东省联社理事长、党委书记宋文瑄阐述了对创新的思考与见解,“要善于发现萌芽中有生命力的新理念、新产品。”
在这种思路的引领下,山东省农信社的创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推出,众多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成为受益者。
2011年,济南茂昌眼镜有限公司加入了济南润丰农村合作银行的小企业信用联盟,公司董事长黄益治 “再也不用为找抵质押物或担保企业烦恼”。
山东省农信社在为破解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题在实践中进行的大胆创新的同时,积极开办了钢结构抵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多种融资模式,为中小企业“量体裁衣”,提供了个性化、全方位的融资服务。
截至2011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为6.5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贷款余额2538.8亿元,其中,支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22亿元,较年初增加345亿元。
围绕客户需求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山东省农信社加快新产品、新系统研发,年内建成投产了国际结算、村镇银行等44个项目,陆续推出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网上支付等电子银行业务。网上银行新增大额风险提示、企业短信通、企业网银快捷菜单等18项服务,电子银行渠道建设实现新突破,金融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截至2011年末,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客户数量分别达48.9万户和21.3万户,交易金额达3635亿元和162.7亿元;发展特约商户41350家,银联POS机具44609台,跃居全省同行业第一;发行“泰山·福农卡”,以行业应用为切入点,推动卡业务拓展理念和方式的创新,相继推出“京博孝文华”、“泰山亿丰”、“居民健康”等主题联名卡;推出电话POS业务,累计拓展商户28682户,布放机具26414台。
服务春风拂农户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农”对农村金融服务、支付结算体系的要求越来越高,但部分村居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一度成为金融服务的盲点。为解决这一难题,山东省农信社在全国率先推出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项目,填补了农村金融自助服务领域的空白,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村存取款,田间地头能转账”,享受“零距离”金融服务。与此同时,山东省农信社积极构建以大小额支付、银联、农信银系统为主体的支付结算体系,确保了农村地区客户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客户一样便利的支付结算服务。
胶州市洋河镇河西郭村老人陈保比已经91岁了,如何领取养老金一直是他的心事。自从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进村之后,老人再也不用为这个事情烦心,在家门口就能查询、提取养老金。 “还是农信社为咱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啊。”陈保比激动地说。
为让农民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金融服务,山东省农信社不断延伸网络,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截至目前,全省农村信用社共有营业网点5298家,其中,农村营业网点3090家,占比为58%,是全省金融机构中农村地区营业网点最多的机构,实现无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构建了以乡镇及以下营业网点为中心、以自助服务点为辅助、以电话POS和电子服务机具为延伸的服务渠道体系全覆盖,初步构建了立体化、多层次、无盲区的服务格局。截至2011年末, 安装农民自助服务终端5851台、POS机具44609台,惠及全省1260万偏远地区人口, 8200多个农村、社区;银行卡有效发卡量达1992万张,卡存款余额578.6亿元;62家县级法人机构开办了国际业务,全年完成国际业务结算量58.2亿美元,同比增长77.4%。120家县级法人机构代理了新农保业务,涉及参保人员2158万,日代付金额4.3亿元。依托“齐鲁惠农一本通”,年内发放各类政府涉农补贴近80亿元,代发项目超过30个;累计代发1亿户次,代发资金25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