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县级供销合作社是整个供销合作社系统改革发展的关键,担负着推进县域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引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指导基层社改革、运营全县社有资产的重要职责。实践证明,县级社发展得好,将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加快形成的重要力量之一。
近日,湖北省政府在武汉召开了全省振兴县级供销合作社工作会议,将发展县级供销合作社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全省多个县级社分享了各自的发展经验。本期我们对他们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整理,与广大读共享他们改革发展的途径和举措,探讨如何全面提升县级供销合作社的整体实力和为农服务能力。
做法解析
关键点1:积极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
背景链接——
湖北省供销合作社坚持外争环境,内强素质,以深入贯彻国务院40号文件和省政府75号文件为契机,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继续作为湖北省政府“十件实事”的同时,还纳入湖北省“十二五”规划。2011年湖北省社争取中央和省财政“新网工程”建设资金5148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885万元,有12个县级社纳入全国总社网络薄弱与空白县扶持范围,形成了供销合作社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有利氛围。可以说,当前党委政府对供销合作社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对供销合作社充满期待,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精神饱满,供销合作社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基本形成,总体上进入较快发展的轨道。
实例链接——
武汉市黄陂区供销合作社积极争取政策扶持,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振兴环境。
黄陂区把区供销合作社纳入政府绩效目标考核范畴,与“三农”和全局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区政府建立了供销合作社“盘活存量、整合资源工程”联席会议制度,由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形成了全区上下关心供销合作社、支持供销合作社的工作合力。
黄陂区政府认真落实国务院40号和省市相关文件,及时制发《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区供销合作社机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机关干部列入“参公”管理;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纳入“以钱养事”补贴范围;对供销合作社的土地出让收益金实行全额返还,用于消化历史经济包袱和改造经营服务设施;对“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资放心工程”等实行专项补贴;对供销合作社的项目建设,从立项、规划、征地、建设,建立“绿色”通道,提供全程服务;鼓励供销合作社开拓经营,利用“一网多用”,依法开展种子、农机具、图书、药品、食盐、通讯等经营服务,并明确了供销合作社化肥、烟花爆竹经营的主渠道地位。
关键点2:多措并举强化自身内力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背景链接——
目前,湖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21家,一批规模大、效益好、有竞争力的企业正在成长。2011年,在湖北省的百强企业中,湖北银丰集团和湖北农资集团名列金榜。武汉供销农资、荆门东方百货和十堰新合作发展势头强劲,销售规模超过10亿元。省社加快培育壮大直属企业,去年新组建了湖北裕农电子商务公司和湖北供销惠侬烟花爆竹有限公司,初步形成棉花、农资、农产品、房地产、饭店宾馆、日用消费品、烟花爆竹、仓储运输、再生资源、电子商务十大业务板块。
实例链接——
湖北公安县供销合作社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结合供销合作社自身性质和发展的需要,以及“三农”对供销合作社的要求,着力大手笔、高起点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一是创新机制,高起点组建龙头企业。在重组企业的体制形式上,公安县供销合作社坚持用创新的观念,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股份制形式设立,不走传统企业资本独立、人员固定、经营包管、盈亏统负的老路,采取股份合作、人员聘用、经营自主、按股承担亏盈的形式,结合供销合作社的经营优势和本县的优势产业,利用部分剩余资产,以资产为纽带,组建了金荆丰肥业、海通日杂、银丰土产3家股份制企业,3家企业均由县社控股,控股企业的法人代表由县社委派担任,3家企业的董事长均由县社领导班子成员兼任,县社机关干部入股参股,所有企业员工全部实行聘用制,企业自主经营,亏盈按股分配,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管理的责任感。
二是实行开放办社,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供销合作社企业。由于社属企业的改制,为了安置职工,部分优良资产被处理拍卖,供销合作社的经济实力被削弱。为此,他们采取开放办社,广泛动用社会力量入股参股社属企业,增加新组建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提升其管理水平,先后引进资金1000多万元,吸纳自然人股东近20名,真正实现了产权制度多元化。
□ 积极推动项目建设
背景链接——
湖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好项目就是科学发展,抓项目储备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大力实施“项目兴社”战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2011年,全省系统“新网工程”在建项目153个,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为供销合作社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湖北省社提出,振兴县级供销合作社具体要抓好“五大工程”:即社有企业成长工程、农产品市场建设工程、现代农业服务工程、通村商务信息化工程和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工程,把振兴发展的基础工程夯实打牢。
实例链接——
湖北鄂州市梁子湖区供销合作社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供销合作社发展的突破点、带动点、支撑点,决定供销合作社发展、希望的关键来抓。
一是抓项目的谋划。突出围绕国家支持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政策,积极谋划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夯力改变梁子湖区上报项目小、项目少的状况,着力提高项目生成、申报水平。区社先后论证、申报项目4个。
二是抓项目的主攻。梁子湖区供销合作社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新网工程”等投入的政策机遇,努力争取资金扶持。涂头镇茭头专业合作社项目改造扶持资金45万元已全额到位,较好地形成了以建设项目争取资金、以争取资金促进项目建设的良性循环。
三是抓项目的建设。区社除抓好自有产权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外,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对沼山商场进行了重新改造,加强了商场的经营软、硬件建设,扩大了经营规模与档次,提升了商场的形象,增强了辐射能力。通过招商引资,将梁湖大厦改造成集超市、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综合商业中心,为全区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新网工程”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 融入服务“三农”工作大局
背景链接——
湖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适应农民需求,积极推进服务创新,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全省扎实推进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积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同时积极参与农村金融服务,各级供销合作社代理开展农村保险业务、担保业务、小额贷款业务等,拓展了服务“三农”的新领域。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还扎实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庄稼医院、农产品经纪人等各级各类培训班。
实例链接——
湖北大悟县宣化供销合作社于2008年联合当地蔬菜生产经营农户,按照“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超市”的模式,注册成立了宣化店楚鑫蔬菜种养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蔬菜合作社已建成占地120亩的标准化大棚24个,计2.4万平方米。2011年已产蔬菜3000余吨,年销售收入687万元,年净利润84万元,已向社员返利42万元,带动周边农户420户,返聘以土地入股社员160人,年助农增收380万元。
宣化供销合作社主动抓住土地流转政策,以蔬菜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积极流转土地,推动规模经营,有效破解了农村土地经营难题,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规范化管理上,蔬菜专业合作社首先做到突出社员主体。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成立社员大会,制定章程,经社员代表大会依法选举产生理事长、理事、监事;其次,设置了“一金、四部、一园”,办齐了“一户、二子、三证”,做到机构健全,规范运作;再其次,合作社制订了一整套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依章办事。
在品牌化经营上,供销合作社帮助蔬菜专业合作社积极申请品牌,目前已成功注册“宣化店”牌蔬菜商标;同时,积极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的认证。
宣化供销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积极为当地菜农提供综合服务。产前,合作社聘请了山东寿光蔬菜种植专家,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引进适应性强、适销性强的优质蔬菜种子,优惠提供给农户种植。产中,合作社购买了电视机、VCD机、电脑及有关农技书籍、光盘等,建立了农技知识宣传专栏和培训室,为社员开展农技知识讲座和田头技术指导。产后,合作社利用电脑网络,及时了解掌握蔬菜市场行情,将信息及时反馈给菜农,同时,派市场营销人员到武汉等销区农产品市场联系,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使合作社的蔬菜产品成功与该县12家新合作超市进行“农超对接”。宣化供销合作社的这些做法,解决了本地蔬菜品种单一、“卖难”和菜贩压级压价收购伤农的问题,推动了本地蔬菜种植从单个农户向规模化生产转变,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