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2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国种业启程企业的商业化育种

吉宝飞

  编者按:

  农业是我国战略性基础产业,种业则是基础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种业市场经历了从垄断经营到放开搞活市场竞争的转变。其间,国内种业和市场不断发展,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涉及农业科研体制、企业和新品种市场准入制度等多个方面。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为落实一号文件内容,今年农业部将开展“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其中发展现代种业是重点。目前正遭受着跨国公司的强大压力与步步蚕食的中国种业,在国家政策的保驾护航下,路在何方?

  种业是一个触及中国农业发展命脉的产业,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头戏”——农业科技将种业作为重中之重便也不难理解。除了种业的重要地位,中国种业的现状,也成为国家重视种业并采取措施的原因。

  “种子安全”危机潜伏

  近两年,种业“狼”来了的呼声愈演愈烈。这种呼声来源于外资种子企业对国内种子企业的冲击。随着近年来跨国种子企业的强势进入,国内种子企业的生存压力凸现。从目前看,我国的“种子安全”正潜伏着危机。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后,种业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企业逐步成为种业发展的主体。虽然目前我国农作物新品种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杂交水稻、转基因抗虫棉、双低油菜等部分技术领域居于世界前列,但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较,我国种业水平仍处于发达国家20世纪末的水平。我国玉米平均单产水平相当于美国平均单产水平的60%,大部分高端优质蔬菜品种资源来自国外,规模化养殖场80%的畜禽原种依靠进口。

  面对我国种业的巨大市场,近年来,全球种业前10位的跨国集团全部进入我国,巨资投入玉米、大豆、蔬菜、林果花卉等领域的科研开发与市场营销。

  先锋公司是世界500强杜邦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因而也被称为“杜邦先锋”公司),占据全球种子市场份额的20%与北美市场的40%,被称为“世界玉米杂交种子市场的冠军”。

  这家公司的产品早在10年前就已经渗透到了我国,被播种到全国各地的田间地头。提起“先玉335”,在玉米产区尤其是东北地区无人不知。而“先玉335”正是由这家美国公司选育的,并在中国市场上进行推广的主打玉米品种。

  据杜邦先锋公司的资料显示,“先玉335”在东北适应区域的占有率在75%左右,而在吉林省整体的市场占有率竟高达85%。这意味着,单就玉米这个品种来讲,剩余数千家持种子经营许可证的中国企业,分得的市场份额不足1/4。

  由于我国相关政策早有规定,合资公司品种不能直接从国外引进,因此,杜邦先锋的“先玉335”在中国市场上走的是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即先通过自己国内的种子研究公司育种,再交给它们在中国的合资公司销售。

  玉米种子的现状是当前我国大多数农产品种子的缩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一些进口种子的数量已经占据了国内高端种子市场的50%以上。例如在蔬菜种子中,甜菜种子90%来自国外,向日葵种子60%来自国外。

  中信证券农林牧渔行业分析师施亮表示,种子未来若一直掌握在外资的手中,国内的粮食安全就得不到保障,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业内人士重视的问题。

  建立“育、繁、推”

  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除了对种业市场份额的担忧,我国种子企业的现状,也是我国种业改革势在必行的“推动者”。新世纪以来,我国种子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但是这些公司底子薄、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研发能力弱、经营领域专而窄、盈利能力低并缺乏抗风险能力,这些都影响着我国种业的健康发展。现有种业体系已不能很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种业国际竞争的需要。

  目前,我国种业处于初级阶段,商业化的农作物科研体制机制尚未建立,科研与生产脱节,育种方法、技术和模式相对落后,创新能力不强。世界种业研究已从传统的常规育种技术进入依靠生物技术育种阶段,而我国多数企业及科研单位,还长期处在传统的常规育种阶段,科研经费依靠国家投入,科研水平低,成果转化速度慢,科研、生产、推广和销售相对分离。

  发达国家种业发展有三个阶段:公益性种业发展阶段、商业化种业发展阶段和全球化种业发展阶段。从国际种业发展经验来看,“育、繁、推”一体化是种子企业发展的成功模式,跨国建立繁育基地、以一种或几种作物种子为主、兼营其他多种作物种子的经营模式也已经成为种业发展的成功范式。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既可确保种子公司的主导商品种子或业务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又可确保其在一般商品种子或业务中的市场份额,还可以保持其必要的相关技术开发能力和新的目标市场开拓能力。 

  “要适应种业市场化发展和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种业科技创新模式。”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说,目前我国育种资源相对集中在国有科研单位,但比较分散,没有形成拳头,种子企业依靠从科研单位取得育成品种进行开发,企业发展缺乏稳定的技术支撑。产业发展主体与产业技术创新主体的不统一势必造成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育”与“繁、推”脱节的种子产业关联结构也缺乏市场效率。

  众多业内专家及从业者认为,从战略角度考虑国内种业发展的布局,创新商业模式、扶植优质品种已经刻不容缓。

  今年重在推动企业的商业化育种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逐步发展细化到了农业发展的细节领域,种业发展在今年年初得到了国家的特别重视。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2012年一号文件,首次将主题锁定农业科技创新。而日前,记者获悉,今年农业部将推动出台一系列种业扶持措施,并已上报国务院。

  农业部日前就“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召开新闻发布会,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白金明在会上强调,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种业创新有新突破。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新启动100个农业科技项目,大力组织联合攻关。重点是发展现代种业,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农业防灾减灾、节本增效、资源环境保护、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农业科技与农业农村经济紧密结合。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杨雄年表示,无论是一号文件还是今后的工作,种业都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农业部将推动出台一批种业扶持政策,涉及种子储备、种子生产保险、种子检验检测、制种大县奖励、良种繁育补贴、强化经费保障、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特别是要推动这些政策支持企业的商业化育种。扶持一批骨干种业企业,推出一体化种子企业,提高种业企业育种、生产和供应的竞争力;加强优势制种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在种子生产过程中加强监管、加强执法,严把品种审定和市场准入,以确保种子质量。

  日前,杨雄年明确了今年农业部在种业方面的五大重点。其中,首项举措就是制定实施《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对整个种业发展的布局和重点任务进行科学的设计和部署。

  事实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去年年底的种业发展座谈会上就曾明确表示,《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最迟将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出台一周年,即2012年4月18日之前发布。 

  “过去我们的育种主要投入都是在科研机构,根据国务院的意见和一号文件的精神,我们现在正在研究怎样进一步推进企业的商业化育种和补贴、种子储备,包括种子制种过程中的保险。像杂交水稻在制种过程中会遇到天气的变化,有可能使生产种子的产量大幅度下降,所以今年专门提出了制种的保险。”杨雄年说。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