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常务理事、农资局局长、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 杨建平:
今年“一号文件”把新型肥药特别提出,就是要加大农资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利用效率。在此背景之下,要求农资流通行业要在为农服务中,发现新需求、提供新服务,把为农服务提升到新水平。特别是销售终端的营业网点,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掌握新型肥药的技术要点,给农民以科学指导。同时,努力推行“技物结合”,使肥料、农药、农机具这些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新技术结合起来,发挥出更大的效率。
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今年将围绕“一号文件”重点抓两项工作:一是积极推进农资流通企业尤其是有实力、有信誉、有积极性的大型流通企业,参与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二是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推进农资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以技术力量为支撑,打击假冒伪劣,净化农资市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安徽辉隆农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永东:
“一号文件”突出抓农业科技,抓住了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必将为我国农业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作为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农资流通龙头企业,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着力在强化科技营销、科技服务、现代农资流通网络建设上做文章、谱新篇。
一是抓好经营模式创新。将辉隆连锁配送中心打造成“智能化配肥站+庄稼医院”,生产适合所在区域需要的各类配方肥,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二是抓好新型肥药推广。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加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肥和农药。三是抓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积极开展化肥、农药“统配、统供、统防、统治”工作。四是抓好科技服务,继续聘请农业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加盟店长为辉隆股份农化服务专家,不断加强农化服务力量。五是抓好辉隆连锁网络建设,着重抓好农资连锁配送物流中心建设,努力构建自主、可控、高效、畅通的现代农资流通网络体系,为广大农民营造安全消费环境。
上海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总经理 戴立根: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重点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保障农产品供应。作为上海市农资供应的主渠道,上海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一直在坚持承担社会责任与模式创新并举的发展思路,成功推出了上农网模式,在提高农资产品科技含量、指导农民科学施肥与构建双向流通模式方面探索出了清晰的发展思路。
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在农业生产上实行产量和质量并重,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这就要求农资企业提供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农资产品。上农网提供一个开放的网上交易平台,汇聚最具影响力的优质农资产品,同时执行严格的第三方的农资商品质量查验制度,确保平台所销售的农资产品都为合格的优质农资产品,并且会重点推荐那些在增产增收、改善作物品质等方面有较好效果的农资产品,从源头把控农资产品的科技含量。
湖北省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勇:
今年的“一号文件”强调“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文件明确要持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和补贴力度,提升农技推广能力。结合“一号文件”,湖北农资集团将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改造与技术革新。文件中提到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等相关内容,对农资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农资经营企业在狠抓产品销售规模的同时,也应着眼于技术改造与技术革新,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联系,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生产工艺。二、要进一步加大农化服务推广力度。三、要进一步加快农资专业合作社建设步伐。“新增补贴向主产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及“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适时增加补贴”等相关内容,对农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机遇。
甘肃省农资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孔杰:
打造现代农资流通网络是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今年“一号文件”所提到的。近年来,甘肃省农资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抓住实施“新网”工程以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的这个契机,在构建现代农资流通网络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我们也正在筹建甘肃农资电子商务平台,届时广大农民朋友通过网络即可下订单,我们依托覆盖全省的农资网络,就近配送农资产品。要完善产品结构,依据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完善产品结构,实现农资产品由化肥单一经营向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农技多元经营发展。另外,根据“一号文件”精神,我认为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势在必行。为了提高广大农民朋友的农技水平,我们公司将组织农技人员下基层,为农民朋友讲解农资知识,并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农民朋友提供高效便捷、简明直观、双向互动的服务。
山西农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姜世岩:
2012年,山西农资集团将以全面实施山西农资品牌发展战略为核心,以山西农资营销网络发展战略为重点,全面做好企业品牌、资源、资本、网络、市场有效对接,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实现企业转型跨越式发展。
第一,全面实施山西农资品牌发展战略,提升领军市场能力和地位。第二,规范农资配送中心经营和服务功能。在经营服务上将农资配送中心储备仓库单一的储备功能变为集储备、配送、销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农资超市,开展开库直供直销;向直营店、农资代理员配送商品,直供农民;向农资代理店、加盟连锁站(店)配送商品实行代理经营和加盟连锁经营。第三,拓宽经营领域,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2012年把集团公司经营触角延伸到农副产品、农业机械、化工建材、房地产开发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形成一业为主、多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业态。第四,顺应国家发展节水农业和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形势,加强滴灌技术推广及水肥一体化示范田建设工作。配合滴灌技术,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服务,帮助农民节水、节省劳动力、增产增收。
“一号文件”正中农业发展“靶心”
今年的“一号文件”紧扣农业生产关键,锁定农业科技。业内专家纷纷表示,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是真正射中了农业发展的“靶心”,也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仍取得了“八连增”,这其中,农业科技进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从当前和未来的发展看,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仍不稳固,供求关系依然偏紧,而目前粮食生产的各项资源要素也已绷得很紧,继续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空间有限,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难度增大。在这一背景下,要想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就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一号文件”中,发展新型肥药、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业流通效率等论述都为农资行业的科技创新指明方向。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产业,农资行业的科技创新已经觉醒,新型肥料、生物农药等一批具有科技含量的农资产品正在从试验田走向千家万户,测土施肥、庄稼医院等承载科技信息的举措正全面推进。在科技兴农的大潮中,农资行业的科技创新至关重要,中国农资行业即将迎来一场更广更深的变革。
(阴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