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发布《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本报讯 日前,工信部出台《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化肥工业在满足农业、工业基本需求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产量整体自给有余,其中氮肥、磷肥完全自给并有少量出口,钾肥国内保障能力从2010年的56%提高到60%以上,基本满足科学施肥的需要。
《规划》称,到2015年,氮肥、磷肥和复混肥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大中型氮肥企业产能比重达到80%以上。大型磷肥企业产能比重达到70%以上。两家大型钾肥企业集团规模进一步壮大。依据《规划》内容,到2015年,尿素占氮肥的比重将达到70%左右,磷铵占磷肥的比重达到70%左右,单质肥复合化率、大颗粒尿素比重逐步提高。
此外,《规划》还明确提出,将重点依托青海和新疆钾肥资源优势建设大型钾肥基地,青海基地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新增100万吨钾肥产能(实物量),新疆基地力争新增170万吨钾肥产能(实物量)。同时加快境外钾肥基地建设步伐。复混肥和掺混肥料主要在消费区域建立加工、集散、分销和使用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石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正式发布,提出2015年化肥总产能控制在7760万吨左右(折纯,下同),其中氮肥5110 万吨/年;磷肥2150万吨/年;钾肥500 万吨/年。除化肥产品外,“十二五”期间,其他化工产品的总量也将得到有效控制,烧碱、纯碱、甲醇、电石的产能分别控制在3100万吨/年、3000万吨/年、4000万吨/年、2800万吨/年,农药、染料总体生产规模基本控制在现有水平。
全国供销社系统可供七成春耕用肥
本报讯 作为我国农资供应的“主力军”,全国供销社系统在即将到来的春耕期间,化肥销售量预计将达6000万吨,能够满足全国70%的农业用肥量。
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统计数据显示,从去年第四季度起,各地供销社农资企业就提前谋划,克服淡季价格上涨、储备费用高、运输紧张等困难,仅第四季度就采购化肥4708万吨,农药31.4万吨,农膜40万吨,货源已陆续配送到各个销售网点。预计今年第一季度还将有3200万吨的化肥货源到达各网点。
据悉,目前供销社系统遍布各地的1500多家农资连锁企业、21万多个农资连锁、配送网点已做好旺季送货上门、集中供肥的准备,尽全力保障春耕农资供应货足价稳。同时,各地农资企业还利用农闲时节举办培训讲座,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农机中央财政最高补贴额公布
本报讯 日前,农业部办公厅印发了《2012年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中央财政资金最高补贴额一览表》,公布了通用类机具最高补贴额。与往年相比,今年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补贴工作保障了农民自主选择权。一览表中不再明示具体补贴机具的生产厂家、产品型号。补贴指标确认书中不再有产品生产企业和型号,只有机具品目分档名称和补贴额,让农民自主选择满意的机具。凡在补贴种类范围内,经过试验鉴定合格的,符合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要求的,且已列入国家和省级支持推广目录内的产品均有资格享受补贴。
此外,根据补贴办法,总体上补贴额不得超过市场平均价格的30%,单机最高补贴额不超过5万元。为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导,对总量趋于饱和的小麦收割机适当降低补贴额度;对于薄弱环节的大型免耕播种机、大型联合收割机等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2万元,甘蔗收割机、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20万元,大型棉花采摘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