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抓住机遇大力兴办职业教育
供销合作社系统职业院校热议“一号文件”精神
本报记者 于璐娜 白琦瑛 叶梓 实习生 奚伟

  编者按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强调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同时,特别提出要“振兴发展农村教育”,并提出鼓励涉农行业兴办职业教育,办好一批涉农学科专业,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这些论述对供销合作社系统大力兴办职业教育有何政策意义?自去年全国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系统职业院校在农业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及与系统企业共同开展培训等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今年还有哪些工作部署?就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及系统各中高职院校的有关负责人。

  江苏南通商贸学校党政办主任倪志红

  政策让服务“三农”更积极

  近年来,江苏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主动适应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认真贯彻落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立足地方,聚合地缘优势,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相关专业群为支撑、以产学研基地为平台,扎实推进“为农服务”工程,取得了较好成效。学校涉农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一方面主动送服务到村庄、到车间,另一方面组织学员来校接受系统培训,针对涉农培训时间紧、任务重等实际情况,在培训过程中学校注重“短、平、快”,将有用的、学员急需的技术和服务及时提供给学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目前学校开展的涉农培训包括江苏省供销合作社“加强基层社三位一体”建设研修班,3期共培训270多人;全省“百佳”农产品经纪人高级研修班,培训近百人;以及棉花检验员的培训并考证。学校通过校内教师和校外聘请专家组,针对基层供销合作社主任、全省“百佳”农产品经纪人、棉花企业职工等进行培训。

  作为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唯一直属职业院校,学校承担着为实施“科教兴社”和“人才强社”战略、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实现供销合作社新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职。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涉农行业兴办职业教育,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为学校的发展带来契机,国家补贴政策将会大大提高学校开设涉农专业的积极性。


 

  广西经贸学院院长魏文展

  学校搭平台 学生为农服务

  广西地处中国西南部,开发较晚。作为供销合作社在广西的一所系统职业院校,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有自己独特的模式和做法。去年,学院开始采取“引企入校”的教学模式,并于2011年11月,电子商务专业建立“桂特网”,在网络上为企业销售特色农产品,并结合东盟农资商会,引进东盟农产品。通过这样一种平台既培养了学生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基本技能,同时也使学生们对广西的特色农产品、名牌产品有一个相对较详细的了解,培养学生以后能够为土特产经营服务,服务“三农”。此外,该校的物流专业也设置了冷冻物流专业知识,为企业提供物流人才。

  通过广西区社和各县市供销合作社的组织,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学校的老师到农村为农民进行培训,教授农民朋友如何更好地销售自己的产品。

  全国供销合作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秘书长阮茂荣


 

  面向行业  服务“三农”  办出特色

  农村职业教育迎来春天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一个重大利好,尤其是对供销合作社这样的涉农行业来说,迎来了兴办职业教育的又一个春天。

  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为此,去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予以明确。

  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是服务“三农”的职业教育,主要包括办在农村的职业教育、面向农村人口开展的职业教育和涉农类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农、林、牧、渔、水、粮、供销等涉农产业现代化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为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型农民等重要任务。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肩负着为“三农”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神圣使命。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直接关系到“三农”工作,是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供销合作社作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参与单位,尤其是供销合作社职业院校服务农村商品流通的专业,如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管理、“农超对接”物流配送、农产品安全检测、特色农产品经营与加工、农村连锁经营管理、农产品经纪人、专业合作社管理、“新网工程”建设等,正在作为涉农专业,享受涉农专业优惠政策。

  形成重视职业教育良好势头

  2011年,是全国供销合作社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的一年,供销合作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为系统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巨大需求和强劲动力。特别是去年全国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全面总结了系统职业教育工作,部署了系统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举措,这为系统职业教育的新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教育部与供销合作社联合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有力地推动了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的发展。全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将职业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省市供销合作社主要领导多次向当地教育、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汇报,争取支持。先后有8个省社召开职业教育工作现场会或工作会议,10个省社出台或与教育厅联合出台促进系统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8个省级社组建了职业教育集团。总社指导全国供销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供销合作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与行业学校一起讨论制定了《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行动计划》,并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筹备成立职教科研中心,研究制定特色专业教学实习标准,系统上下形成了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好势头。

  努力办出供销职教特色

  2月14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等一行到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总社领导杨传堂、赵显人等专门就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深入会谈。教育部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将供销合作社作为“行业指导职业教育,推进教育集团化发展”的试点,共谋职业教育新发展。下一步,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将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面向行业,服务“三农”,努力办出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特色。认真贯彻国务院40号文件精神,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职业院校及培训中心的教育平台,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产品经纪人、农民技能培训,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十二五”期间,全系统计划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综合服务社负责人100万人次、其他各类农村实用人才100万人次。

  二是教产合作,整合资源,推动校企一体化办学。以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办学作为推动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强政策引导,创新机制,搭建平台,制定相关制度,促进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整合系统职业教育资源,推动组建行业或区域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集团,发挥供销合作社群体优势,促进供销合作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三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加大专业课程改革力度,加快建设一批直接服务于供销合作社和“三农”的特色专业,并依托这些专业建设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四是改善条件,夯实基础,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十二五”期间,建设一批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质量优秀的中、高等职业院校,充分发挥示范性职业院校在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五是加强指导,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全国供销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供销合作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作用,为系统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提升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广东省财经学校校长邓宁

  多模式培训 多方获益

  近年来,广东省财经学校积极开展涉农专业建设,并为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产品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等提供多次培训,在推动为农服务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当前,随着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各项业务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广东省财经学校也不断加大培训力度,仅去年开设的短期培训班培训人数已达1.2万人次。针对开设培训班,学校以本校教师为主,组建了一支专门做培训的骨干教师队伍,同时也外聘一些专家学者参与授课。学校还主动跟县社、基层社以及各个专业合作社进行沟通联系,结合他们的需求,进行不定期的培训与指导。

  学校还开展了工学交替的定向班——连锁经营超市的超市班。超市班学生2/3的时间在校进行学习,1/3的时间到连锁超市进行顶岗实习。这种教学模式是目前该校最典型的校企合作模式,该模式也很好地解决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用工的矛盾。并且学生三年的在校学习和轮岗实习,可以使其在毕业后更好地进入工作岗位。

  学校现在对这些涉农专业采取的是“零学费上学、零距离就业”方式。通过这样的校企合作方式,达到了学校、企业和家长三方的三赢结果。学校计划下一步扩大招生,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并按照供销合作社企业发展的需要,学校会不断扩大校企合作的规模以及一些专业的设立。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李顺燕

  “专业+培训” 培养农业人才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作为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直属高职院校,一直坚持立足供销行业,服务区域、农村经济发展。学院开设的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立足于自身的传统优势,积极为农村的“新网工程”和农产品物流培养人才。

  食品加工是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积极开设果蔬加工与管理专业,给农村果蔬加工业提供人才,为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持。不仅如此,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还实行了“一、三、四”工程,即组建一个职教集团——山东省农村现代经营服务职教集团,建设三个研究基地——山东省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研究中心、山东省新型农村现代流通人才培养中心、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特殊工种技能鉴定培训中心,成立四个研究所——农村金融研究所、山东省合作经济研究所、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研究所、连锁经营管理研究所。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已经为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和各地方供销合作社举办了多期各类现代农村经营服务人才培训班,培训3000多人次,面向农民举办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培训500余人次,参加全国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其中已经有300余人获得了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证书。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