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伊始,江苏省淮安市供销合作社喜获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考评特等奖,这已是该社连续三年获特等奖。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为此批示:“淮安市供销社荣获全省综合考评特等奖,可喜可贺!市社发扬创新创优实干精神,主动围绕中心、服务三农,为全市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紧抓建设重要中心城市的重要机遇,瞄准目标、扎实苦干,在实践中创造更多的经验,继续保持先进位置,争取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淮安市市长高雪坤批示:“供销社连续几年被评为先进,并且都是第一方阵,这不容易,应予鼓励。”
2011年是淮安市社的又一个丰收年。淮安市社全系统通过多渠道盘活资产,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完善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打造农副产品销售平台等方式,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该市社系统有8个合作社获评江苏省“百佳”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8个为农服务社获评江苏省“百佳”为农服务社。近年来,淮安市社凭借创新走出改制的低谷,凭借创新迎来了发展的又一轮春天。
创新之一
“新网工程”成效显
“开放办社”谋发展
淮安市社“新网工程”建设以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流通产业为主旨,以建设各类经营服务网络、拓展连锁网点、塑造龙头企业为手段,既造福“三农”,又激发了该市社系统内生活力的创新工程。目前,全市供销合作社连锁企业发展到31家、连锁网点4700多个,累计争取项目资金额超过2000万元。
该市社系统通过创新性地实行“开放办社”,吸纳发展势头强劲、有在城乡建网布点意愿、有利农惠农内容的企业加入,充实了“新网”内涵。市社对这些企业进行宏观政策的引导,给予它们经营业务方面的服务,帮助它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使它们自身与基层供销社、为农服务社都提高了扩张能力和连锁经营水平,真正实现了双赢。近年来,该市社引进了17家龙头企业,全系统企业总数达到114家。近期又有3家企业正在积极解决有关入社事宜,联合合作已成为常态。
创新之二
以“扁担姿态”
挑起“菜园子”和“菜篮子”
淮安市社通过积极打造“农超对接”平台,组织洽谈会,让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各大超市“面对面”,交流信息、建立渠道。
江苏商联超市14家门店设有农副产品平价直销区,每天有10个蔬菜品种低于市场价销售,日均销售蔬菜2万斤、蛋品6000斤、水果6500斤,主要由42个合作社配供。市长高雪坤视察后称赞道:“商联超市开设的平价农副产品销售是服务民生的一项具体举措,是直接关系到群众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农副产品平价店的成功典范。”洪泽湖水产大市场有限公司推行“蟹超对接”,在大润发、华润苏果、乐天玛特等国内外品牌超市设立了50多个销售专柜,年销售3000余万元。
创新之三
首创“三维一体一园一户”
农资营销服务模式
淮安市供销合作社依托集团农资有限公司,创新性地推进“三维一体一园一户”农资营销新模式。公司上联国内外50多个知名生产企业,获取规模批量的优惠采购价格,下连12个直营店、167个连锁店,对它们进行统一升级,并以技术服务为核心,开展各种形式的惠农活动,如举办农民会、开办为期4个月的电视讲座、制作示范标牌60块,同时发展示范户72户,建立示范园近100个,总面积达4482亩。
项目实施后,通过对水稻示范田进行测产,平均单产达608.07公斤,比对照区每亩增产95.5公斤,单产增长15.7%。据测算,示范园、示范田带动67万亩农田共同受益,有效地促进农业增产增收。该模式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创新创优项目三等奖。
创新之四
“企业+合作社+农户”
实现盈利与助农完美结合
2012年1月13日,淮安市供销合作社率10家企业坐镇“第四届中国·淮安优质农副产品展销会”,精心布置的展台和品种繁多的展品迅速吸引了市民眼球,积聚人气,好评如潮。
淮安市供销合作社参展的企业均运作“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自建生产基地,保证原料的新鲜、无污染,并与市场、超市积极对接,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生产休闲食品的云清公司成立了淮阴区老张集乡佳得利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900余户,并实行统一种植、统一施肥、统一防病害、统一收购、统一配送;江苏海隆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领办了涟水县海隆大东蔬菜专业合作社,建有水产养殖、果蔬种植基地2万余亩,公司着力推进2.5万吨冷库及1万平方米冷冻批发市场建设,完成后将新增农村劳动就业1000多名,带动农民1万多户。这些企业已经成为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的中坚力量,在供销合作社的引领下实现了盈利与助农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