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农村信用社的各项业务得到了飞速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的精细化也已经到来。要在农村信用社实施精细化管理,最终实现打造“流程银行”的目标,就需要按照农村信用社行业特性, 运用先进、科学、完美的流程化管理模式, 通过系统化、程序化、标准化和细致化手段,优化操作流程、完善内控体系、保障制度执行、提升人员素质等方面多管齐下,以管理促进农信社走上更为稳健的发展之路。
随着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创新能力日渐增强,经营规模日益增大,其科学管理逐渐提上了日程,特别是精细化管理业已成为农村信用社做大做强、巩固自身优势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个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
就目前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手段而言,农村信用社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管理的落后将导致农信社在服务方式、融资渠道和服务手段等方面难以适应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农村信用社实施精细化管理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特别是农村信用社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管理“顽症”亟待解决
其一,目前在农村信用社实施精细化管理最大的“拦路虎”是农信社员工思想观念距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相差较远。受旧体制的影响, 一些地方农村信用社员工的市场意识较差,缺乏竞争意识,特别是在经营理念上,还不具备能够与市场规则相适应的精细化经营思想。这就导致了合规经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无法贯穿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经营管理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核心理念少、延续性差。
其二,农村信用社依然面临着内控管理基础较弱的现实。部分农信社现行的各项规章制度设计不够完善,管理手段简单落后,这些都制约着精细化管理在农村信用社的推行。
其三,农村信用社人员素质有待增强。大多数农村信用社员工普遍文化程度低, 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人员素质远低于商业银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建立良好的素质培训、用人机制,是农村信用社强化精细化经营管理的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
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
首先,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市场竞争和严格的外部监管的需要。农村金融市场主体多元化趋势日益增强,促进农信社在发展中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从管理的角度看,旧有的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这在客观上迫使信用社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此外,外部监管力量的不断加强,也要求农村信用社必须改变粗放管理的模式,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实现向精细化管理的过渡。
其次,推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经营效益的需要。信用社最终经营目标是实现效益最大化,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信用社最终效益的获得。精细化管理是落实在各个流程环节管理的精细化。依靠精细化管理,农信社可以精准掌控各个环节上的经营状况,从而获取最大收益。
再次,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做强做大农信社的需要。企业能否在自身发展中实现自我超越,在业内保持业务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关键在于能否实现良好的内部管理。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要想保持住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地位,不仅需要对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进行科学系统的分解落实,更需要通过精细管理和提升执行能力来支撑。严峻的市场形势要求信用社必须创新管理方式,以精细化管理助推其持续稳健发展。
精准“切入”逐点推进
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是整个企业运行的核心工程。精细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农村信用社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农村信用社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农村信用社在确立了建设“精细管理工程”这一带有方向性的思路后,重要的就是结合企业的现状,按照“精细”的思路,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分阶段进行,每阶段性完成一个体系,便实施运转、完善一个体系,并牵动修改相关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整合全部体系,实现精细管理工程在企业发展中的功能、效果、作用。
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可以在优化操作流程、完善内控体系、实行人本管理等几个方面重点推进。
第一,优化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信用社经营的特殊性和网点多、人员多、链条长的特点决定了基层操作必须精细化,特别是数据上收以后,从技术层面上要求必须把精细化操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一是严格信用社业务操作流程。按照《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各环节责任人都要履职尽责,员工要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办理信用社业务;信用社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操作环节的检查指导,并邀请内外部审计部门适时开展现场检查,加大对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强化会计主管实时现场监管、远程监控和监管员事后监督的制约作用,从监管层面强化员工遵守制度、精细操作的意识。二是严格重要凭证、印章、机具、密码、枪支的管理。要严格相关手续,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确保不出现问题。三是严格现金管理。严格落实大额现金存取逐级审批制度;主管部门要实时监测分析网点库存现金变化情况,会计主管要实时关注柜员现金箱余额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置;严格落实“四岗三分离”制度。四是培养员工自觉精细化的操作意识,逐步实现精细化操作由强制到自觉自愿的过渡。
第二,完善内控体系,严格防范风险。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当前的业务经营特点和自身发展需要,全面梳理业务管理流程,找出关键控制点,针对每一控制点,制定控制办法、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职责、责任追究办法等措施。
好的制度需要依靠执行力发挥其功效,而制度的落实需要执行者以精细化的执行力作保障。一是领导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做具有超强执行力的表率。二是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三是强化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把执行作为自身的一种习惯。
在众多制度中,仍处于发展上升期的农村信用社要特别注重激励机制的作用。要想使员工积极努力地执行,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精细化的奖惩机制,奖励那些重视执行、具有较强执行力的人。只有对执行到位的员工予以奖励,员工才会积极提高自己的执行力,才能在全行上下形成良好的执行文化氛围。在工作任务、工作标准、工作责任细分的基础上,探索制定每项业务合理的计价分配办法;对从事事务性质和机关工作的岗位,也要制定出台具体可行的工作标准,以推动每个岗位的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通过推行分配制度的改革,实现有效激励。
第三,管理还应以人为本。首先,领导决策机制的精细化决定了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出路。目前农村信用社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尤其需要保持决策的连续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审慎、精细、科学地出台每一项决策,方案一旦出台,绝不能朝令夕改。一是领导层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科学决策奠定思想基础。二是深入基层,充分调研,为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三是坚持决策民主化。最大限度地化解各类矛盾,力争使各项决策达到最佳状态,从而使出台的机制办法发挥最大效能。四是建立决策实施反馈机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目标顺利实现。
其次,对普通员工实行精细化管理,还应当注重员工的归属感,努力把农信社打造成具有团结、包容、向上的积极氛围的企业大家庭,使员工产生与农信社共生共荣的自觉意愿,并把个人价值与农信社企业价值的实现相结合;农信社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帮助和扶持员工的个人发展,为员工素质的提升积极搭建平台,通过教育、培训手段鼓励和引导员工不断更新知识、提升素质;经营过程中,农信社还应致力于人际关系的调整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守纪律、严作风、讲团结的一流高效团队;最后,还要不断调动员工主人翁意识,促使全员积极参与到精细化管理工作中来,主动地学习、理解、掌握、执行新的工作流程、作业标准,自觉规范工作行为和操作方法,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提出进一步改进、完善的建议,最终实现实施精细化管理打造“流程银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