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3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以项目为推手 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云南省大理市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案例介绍

  近年来,云南省大理市供销合作社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项目为推手,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1年底,全市累计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439个,其中专业协会77个、综合服务社76个、专业合作社286个(工商注册登记204个), 4个合作社有7个注册商标,合作社涉及种植、养殖、加工、流通、农技服务等领域,服务全市5.9万户农户,占全市农户9.78万户的60%,带动农民6.5万人。

  案例一:

  大理市银顺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12月,注册资金为50万元,生产基地和主要经营场所在大理市湾桥镇云峰村,是大理市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主要从事大理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加工、销售。

  该合作社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工作,跨区域在银桥新邑村建立了600亩的蔬菜基地,并计划到2013年发展到2000亩,并从美国、香港、广州等地引进黑籽结球生菜、大头青江白菜、意大利生菜、奶白菜、西洋菜等优质蔬菜品种。采用漂浮育苗新技术,提高复种指数,推广使用生物菌肥和有机肥,积极建设蔬菜出口原产地认证基地。

  2010年以来,结合洱海综合治理保护工作的推进和大理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启动建设,在省州市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合作社结合现代蔬菜项目的实施,大力推进现代农业、节约型农业发展。一是引进技术,实施漂浮育苗工程。以建成的10亩漂浮育苗大棚为基础,到昆明聘请专家指导,引进节水、节肥、节地、节约劳动力的蔬菜漂浮育苗新技术,在统一生产优质蔬菜种苗的同时,通过科学合理控制水肥,尽可能控制水肥的流失和污染。通过漂浮育苗技术工程的实施,蔬菜种苗生长周期达到22天后即可移栽,比传统的栽培期缩短3—5天,生长周期内的用水量比传统栽培的用水量减少了1半以上。二是依托项目,实施节水灌溉工程。结合中央财政扶持现代农业发展蔬菜产业项目,实施了总投资108万元的200亩节水灌溉工程,通过工程的实施,实现了对蔬菜大田的水肥一体化管理,节水、节肥、增产效果明显。

  通过以上技术工程的实施,合作社蔬菜大春季节每28天可收获一季蔬菜,每年可收获7—8季,小春主要生产大蒜、洋蓟等特色蔬菜,每亩每年可实现纯收入近2.5万元,比传统的粮食生产效益高出近8倍。

  合作社积极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民转变为农业产业工人,日平均用工量在200人以上,支付农民每人每天工资50元—80元,使农民在获得土地租赁收入的同时还可获得工资性收入,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统一了生产技术标准,统一储运、销售,对于保护洱海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二:

  大理市秀野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大理市供销合作社的帮助和指导下,成立于2009年2月,于2010年4月14日经大理市工商局注册登记。合作社注册资金150万元。合作社共有成员6个,其中单位成员1个,社员417户,带动农户1200多户。合作社经营范围为无公害蔬菜的种植、加工及销售,主要产品为大蒜、珍宝豆(食荚大夹豌)、胡萝卜、玉米等,合作社统一向社员提供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并根据市场价波动,以保护价以上的价格统一收购。合作社现有无公害蔬菜基地4000亩,其中标准化种植基地1000亩,分布在大理市大理、凤仪、银桥、湾桥、喜洲、上关、海东、挖色、双廊等乡镇。2012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实现利润55万元,助农增收1000多万元,上缴税收2万多元。合作社已申请注册了产品商标,为“苍洱绿”牌。合作社产品主要销往昆明、四川、重庆、北京、西安、广东、广西等省市及港澳地区,外销欧盟、加拿大、日本、韩国及东盟国家。

  合作社管理科学,运营规范。紧紧抓住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有利时机,不断开展种植基地标准化、现代化建设,实施了大棚蔬菜基地建设项目(项目资金200万元),同时积极向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延伸,正在组织实施南菜北调扶持项目(项目资金300万元—600万元),正在申报洱海流域有机绿色冷链物流产业建设项目(项目资金9296.1万元),拟建设“大理市秀野农产品冷藏物流中心”,占地面积约10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建设项目包括蔬菜保鲜加工中心、蔬菜冷库、水果保鲜加工中心、水果气调库、果蔬配送中心、农药残留检测中心,结算中心、交易大厅、门市、大型停车场、果蔬批发市场及批发市场及配套生活服务功能设施等。实施农产品原产地认证,派遣优秀员工学习出口基地备案知识,不断与省内外有实力企业寻求合作,扩大合作社产品在东南亚地区的市场份额;积极利用洱海治理保护国家级项目工程,推广高效农业环保技术,控制和减少基地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洱海环湖治理保护的示范单位。

  合作社积极吸纳农村高层人才,实现农民转变为农业产业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日平均用工量在20人以上,支付农民日工资80—100元/人,实现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为实现农民转变为农业产业工人、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案例三:

  大理市立佳养鸡专业合作社由10位农民养殖大户发起组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养鸡专业合作社。大理市立佳养鸡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26万元,共有社员200多户,其中成鸡批发商10户、饲料经销商和鸡苗经销商8户。合作社日成交量1.5万公斤以上,成鸡批发业务覆盖全州11个县(市),市场份额占有率达90%以上,并延伸到丽江、迪庆、保山、怒江、德宏、西藏等地。合作社养殖户成鸡存栏100万只,全年销售成鸡300万只以上,年利润1200万元,养殖户人均年纯收入超过5万元。

  合作社发动周围养殖户共同参与,借鉴国内先进的经验,从“盲目松散型”发展成为“科学紧密型”,形成了“合作社+公司+科学技术示范基地+农户”的全新生产经营模式,全面推行“五个统一”,即统一技术培训指导、统一供禽苗、统一提供养殖所需生产资料、统一疫病防治、统一产品销售的运行模式。对广大农民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将大理市家禽养殖户有效组织起来,从而形成相对大的生产经营规模,提高产品销售价格,降低生产资料采购价格,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实现共同增收的目的。在做好现有的养殖业基础上,合作社将进军屠宰加工行业,拟投资组建日屠宰量1万只的现代化家禽屠宰流水生产线。目前,该合作社正在申报绿色产业品牌,致力绿色养殖、绿色加工、绿色销售实现产业化经营,形成养殖业、加工业、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

  大理市供销合作社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实施的项目建设,促使专业合作社实力迅速增强,提高了农民合作水平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本稿件由大理市社办公室提供)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