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PE止步 百货业难觅资金


  表1 2007-2011年百货业IPO案例
  表2 2007-2011年百货业VC/PE融资案例
  表3 百货企业营收来源

  PE不看好,资金募不到。再加上电商分食的影响正在成倍增长,如果百货业没有创新的模式,也许情况会变得更糟。

  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统计显示,2007-2011年的5年间,国内百货行业仅完成12笔融资,累计披露融资规模仅为23.33亿元。

  虽然行业规模持续增长,但近年来国内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对百货行业已形成现实冲击。ChinaVenture投中集团分析认为,由于百货业具备特有的品牌效应、购物体验以及消费群体,尚无法被电子商务完全取代。各百货商在已有品牌商入驻并成为其主要营业收入的前提下,可通过开拓自营业务进行产业链增值,从而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PE兴趣不再?

  2012年2月6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十二五”时期促进零售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提出我国“十二五”零售行业发展目标为:商品规模保持稳定较快增长,社会消费品总额年均增长15%,零售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大型企业整体优势进一步增强,跨区域发展成效显著,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零供双方互利共赢、和谐发展;零售业结构布局更趋完善,城乡、区域间协调发展,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竞争有序的零售业。

  该文件的发布,突出了国家大力促进业发展、扩大内需的调控需求,也将对我国零售业在竞争格局调整、区域发展、培养行业内龙头企业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2月18日,继央行去年12月近3年来首次下调存准率后,央行再次宣布下调存准率0.5%。逐渐由紧缩趋向中性的货币政策信号,着眼于缓解通胀并拉动消费的政策,也为百货行业发展带来利好。

  从2007年至2011年底,百货业共有11起IPO案例,其中2010年IPO融资规模达到近5年最高值,华地国际 、人人乐、天虹商场、岁宝百货分别登陆资本市场,共募资82.05亿元(见表1)。

  然而与此同时,PE机构对百货领域的关注却较为有限。数据显示, 百货业获VC/PE融资案例较少,2007~2011年的5年间,百货业仅获得12笔融资,累计披露融资规模仅为23.33亿元。其中2008年6月8日,新天域、新政泰达投资、弘毅、高盛以6.75亿元投资新世纪百货的案例,成为近5年百货业融资规模最大的一起案例(见表2)。  

  模式转变或成发展机遇

  随着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电商带来的优惠促使具备较强消费能力的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开始逐渐转变消费习惯,百货业的市场份额日益被电子商务挤占。但百货业以其特有的实体经营模式,独有的品牌效应、购物体验及较成熟消费群体,短期内难以被电子商务完全替代。

  百货行业的营收主要来自自营业务、联营业务、管理费、租金四个方面,目前国内百货企业多采取联营形式,联营收入也是目前国内各大商场收入的主要来源(见表3)。品牌商直接进入商场,使得消费者在不同区域、不同商场能够享受到同质化的品牌、价格与服务,但也使得商场在消费者心中的无差异化理念深入,令特定百货企业的竞争优势难以体现。

  相比较下,自营模式则是通过商场买断商品,对商品进行重新塑造包装进而形成自有品牌。这种方式可大幅提高商场的差异化程度,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并提升百货企业利润。但目前这种模式要求百货企业付出相对较高的成本,且商品上市后的市场反馈具备较大不确定性,与累积了大量固有消费群体的已有品牌相比,百货企业的自营模式在发展初期并不占优势。在已有品牌商入驻并成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前提下,国内百货行业企业可适当开拓自营业务,进行产业链增值,从而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ChinaVenture投中集团分析认为,对于三级及以下城市等知名品牌渗透率相对较低、渠道建设成本相对较高、区域型百货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而言,自营业务能有效提升企业收入、利润水平及竞争实力,更为未来可能的跨区域整合创造了机会。

(数据来源:ChinaVenture) 

延伸阅读

  百货做电商入不敷出

  对比京东、当当等电商年均100%以上的增幅,传统百货企业试水电子商务却步履维艰。

  据不完全统计,在华南地区,大小百货企业已陆续开设电子商务业务,这些企业运行时间长则几年,短则近一年,但探索至今,业绩表现却并不如预期。

  “百货企业做电子商务,投资动辄过千万元,但直到现在,我们都还不敢轻言盈利。”作为华南一家百货企业电子商务业务的“开荒牛”之一,林琳(化名)表示,虽然百货企业有实体店操作的成熟经验,但缺乏电商领域的专业人才和适合网络销售的商品搭配,目前企业电商业务大都入不敷出。

  这种业绩表现在业内并非个案。广发证券的一份研报称,2010年上线的网上天虹,预计2011年销售收入能达几千万元。该公司电子商务部助理总监曾雅芳也证实,去年公司网上商城业绩增速达到100%以上,但至今还未实现盈利。

  除了电商的冲击,如今的百货业还面临租金上涨、整体消费力下滑、行业过度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尽管在电商领域的表现暂时还不佳,但电子商务仍是百货企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首选。

  目前,各大百货企业网上商城的运营模式大都采用自采、代销和与供应商联营等多种形式共同运营。

  但事实上,网络销售必须与实体店的商品经营实现错位经营。网上商城的顾客群更年轻化,他们对时尚、价格更敏感,且传统网络电商大都通过价格战的比拼,让消费者已经形成网上商品价格远低于实体店的消费认知。也就是说,网上商品必须跟实体店完全错位才对顾客更有吸引力。

  从目前的表现来看,由于缺乏经验,许多百货企业对于哪些商品更适合网上消费者、定价机制如何在保证企业利润的同时扩大市场、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如何避免此消彼长的尴尬等方面还没有清晰的定位和模式。

(陈红霞)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