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3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普惠金融的跨步一跃
——江西省赣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提前一年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
黄文彬 邱小宇 陈澎涛

  山路弯弯,烟雾濛濛。江西省寻乌县丹溪乡,是去年底赣州市农信社最后一批金融服务覆盖的新乡镇之一,也是此次支农工作组的第一站。经过4个多小时崎岖山路的颠簸,笔者终于抵达了丹溪信用社,刚一下车,当地群众对农信社开业的喜悦之情再次扑面而来:“家门口有了信用社,种果有了资金靠山,用点钱再也不用爬山涉水几十里了!”

  2011年,在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赣州办事处“四个第一”的指导督促下,赣州市农信社原规划2012年底达到金融服务乡镇全覆盖的目标提前于2011年末全面实现,对当地金融服务全覆盖的贡献度达100%。

  勇担覆盖工作先锋

  2010年末的结算夜,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赣州办事处的大楼灯火通明,办事处党组书记、主任张耀平打开赣州市农信社网点的金融地图,尚有10个乡仍是一片空白,再次引起他的高度关注和深思。 

  “填补金融空白乡镇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也是农信社“三农”定位职责所在,更是农信社担当先锋的第一责任!”一场打好填补金融空白乡镇的攻坚战在全市农信社领导干部工作大会上迅速发起,并立下了提前一年完成任务的“军令状”。

  作为全市金融服务盲区“硬骨头”的10个乡,均远在崇山峻岭的重围之中。为破解这组难解的的乡乡覆盖方程,赣州办事处因地制宜开出了求解方案:针对特色经济发展比较活跃的乡镇,设立标准网点条件;针对地理位置偏远,不具备条件设立标准网点的乡镇,采取在约定时间办理存、取款等金融服务;针对交通相对不便、不具备商业可持续条件的乡镇,通过布设转账终端、存取一体机等现代金融机具为当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切实指导相关县联社尽全力克服新设机构的人流、场所、人员、收益等列问题,为做好普惠金融服务作出新贡献。

  创新覆盖工作机制

  在决战服务“盲区”打好收尾总攻战成为全辖的共识后,赣州办事处又确立“工作实一点、措施细一点、步子快一点”等“三个一点”要求,创新推出了“四一个”机制,即包挂一个网点、建立一本台账、每月一次调度、每季一次进度分析,有效凝聚环环紧扣、快速推进的工作合力。去年,办事处还先后5次召开4县联社工作调度会议,并做好困难联社的帮扶,同时还要求相关县联社明确各专门人员职责和工作时间表,建立消除空白网点工作联络员,全力支持覆盖工作。

  寻乌县是赣州的“边三角”,有4个亟待金融服务覆盖的山乡均远离县城60多公里,是全辖覆盖工作难度最大的县,办事处党组多次深入现场察看进度,并帮助协调相关问题,寻乌联社攻坚克难、一鼓作气设立了4个每日营业的固定网点。该县由此成为全市金融服务覆盖营业最为到位的县。

  抢早打破覆盖难题

  在空白乡镇新设机构牵涉用地、用房、用水、用电等众多棘手问题的同时又是全国县乡党政班子的换届之年,如何抢在在县乡党政班子的换届前落实解决好难题至为关键。在全市农信社金融覆盖工作会议上,赣州办事处党组要求辖内相关县联社争分夺秒,快速出击,抢早破解,赢得主动。

  会昌县联社党委火速行动,班子迅速深入永隆乡调研,随后兵分三路:一路跑县政部门、一路跑乡镇部门、一路跑银监部门,不到一个月完成了审批、装修开业等工作,率先在全市农信社完成填补金融空白乡镇工作任务。

  安远县联社也是马不停蹄,通过不断的走访攻关,真诚打动了当地县、乡党政等部门,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面协调,最终以优惠价格从新龙乡政府购得了面积528平方米的超大办公营业用房,成为全市唯一一家购得土地自建网点的联社。

  截至2011年底,10个全市农信社在金融服务盲区中设立全日制固定物理网点达7个,定时定点服务网点3个,调配工作人员82人,其中客户经理42人;全辖还通过租赁、购地解决营业用房,新增营业面积达2168平方米。

  推动支农生产热潮

  结冰打垢,冷雨霏霏。尽管今年的早春有着不同以往的寒冷,但对上犹县平富山村民李水生来说却格外地温暖。他激动地说:“多亏年前开在家门口的信用社,为我们送来春耕生产的‘急时雨’,这不我用贷款证取到8000元现钱,化肥和种苗立马送过来了!”

  全市农信社金融服务的全覆盖,给4县10乡经济发展、支农生产带来实质性变化,当地村民由此一步跨入了现代普惠金融生活的新时代。截至2月底,赣州市农信社在全市最后一批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的乡镇设立存折补登机10台、ATM机8台、存取一体机6台、电话转账终端32台,发行百福卡1238张,拓展网上银行客户23户,各项存款余额达到8408万元,发放支农贷款9494万元、新农村建设贷款1869万元,方便惠及农户1.69万户,有力推动了边远山区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