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3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零售企业代表经典议案


  湖南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2003~2012年全国人大代表
  苏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2003~2012年全国政协委员
  合肥百大集团董事长、   2007~2012年全国人大代表
  河北邯郸阳光集团董事长、   2003~2012年全国人大代表

      王填 

  2012年议案:

  提出实行“新四万亿”计划,建议国家在实施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实施积极消费政策,用2年国企利润向全民分红,发放4万亿消费券;

  国家应当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作出新的理论概括,赋予其新的职能定位,在调结构过程中将其作为先导性产业进行扶植,同时出台系列支持商业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建议中央继续加大对小微型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优惠政策缓解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资金缺口等问题;

  建议在元宵节、建党节、建军节设置小长假,并在11月份增设“音乐节”小长假,一方面可以极大增加就业增长,另一方面可以显著拉动消费发展,至少可以产生5000亿元以上的消费,为拉动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历年主要议案:

  2003~2005年,关于规范商业网点设施建设的立法,并自费起草《商业大店法(草案)》;

  2009年,与其他4未代表共同提出《关于商贸企业水电使用价格与工业同价的建议》;

  2011年,《关于重构流通市场交易规则的建议》;《关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建议》。

     张近东 

  2012年提案:

  希望国家围绕促消费、保增长的总体方向,创新性地推出家电刺激消费的新政策。因为节能惠民空调补贴、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等三大政策相继到期或部分地区到期,家电企业面对市场下滑、成本压力、产能过剩三重考验;

  建议政府扶持重点企业的物流建设,尤其是自建物流的用地审批、资金扶持等。完善适应电子商务需要的物流配送体系,构建覆盖各行业的物流配送网络体系,提高响应能力和配送效率是发展好电子商务的当务之急;

  尽快恢复五一“黄金周”,增加5月2日、3日为法定休假日。发展中国特色的假日经济是现代服务经济的重要推手,增加法定的节假日不仅可以有效地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也能丰富百姓生活。

  历年主要提案:

  2009年,实行“见习制”,把“社会实践”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的课程;

  2010年,呼吁取消外资零售企业享受的种种“超国民待遇”;

  2011年,指出,要持续推进家电以旧换新,培育再生产业发展,同时还建议取消家电下乡产品认证,加强农民补贴环节的风险控制。

      郑晓燕 

  2012年议案:

  建议银行卡服务收费应纳入国家价格管理范畴,收费标准、收费审批应由政府有关部门确定,应降低服务业受理银行卡消费手续费率,将百货业刷卡手续费率降低至0.5%以下,家电超市刷卡手续费率降低至0.3%以下,对大件耐用消费品刷卡手续费设定单笔收费上限;

  建议加快推进落实结构性减税为主的减负政策,降低商业服务业企业负担和成本。具体建议有三点:一是取消黄金首饰消费税;二是降低或取消部分进口中高档商品进口关税和消费税;三是扩大增值税转型后零售业固定资产抵扣增值税的范围;

  建议国家推行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弹性退休制度,可以规定一个退休年龄段区间(比如58岁到65岁),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在这个年龄段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办理退休手续,领取养老金。

  历年主要议案:

  2008年,提出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取消个人存款利息所得税》两项建议以及《尽快制定出台大店法,促进商业零售业健康发展》的议案;

  2009、2011年,呼吁下调现行的银行卡刷卡费率,为零售业的健康发展松绑。

      韩玉臣

  2012年议案:

  建议首先应该制定市场流通法,统领各层次、各门类的市场流通法律法规,将市场流通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并建立统一的市场流通宏观调控部门,以解决政出多门、分割管理、相互制肘的问题;

  限制恶性竞争必须对外资流通企业的进入和扩张设置必要的门槛,尽快取消外资零售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严禁违规引资,政府应保证零售市场的公平竞争;

  建议国家通过设立专项基金、贷款规模单列、贴息补偿等不同方式,促进流通行业迅速协调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流通企业存在大型购物场所发展不平衡、城市中心区高度密集,过渡竞争激烈;而偏远地区网点不足,购物不便,农村的流通业更是明显欠缺。

  历年主要议案:

  2007年,对《所得税法》草案提出两处修改意见;

  2009年,关于免除农产品消费税的建议;

  2010年,建议国家为商贸流通行业制定基本法。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