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传承·发展·创新
——“弘扬扁担精神座谈会”发言摘要

  “弘扬扁担精神座谈会”现场。 任智超 摄

  编者按

  2012年2月13日上午,本报在河南省林州市供销合作社召开了“弘扬扁担精神座谈会”,邀请林州市人大、政协的有关领导,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以及乡镇村党政领导同志,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传承、发展和弘扬“扁担精神”进行座谈。现将大家的发言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扁担精神”是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精髓,供销合作社应将“扁担精神”进一步挖掘,践行在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基层,每一个工作当中。

  郝凤珍 (林州市政协副主席)   

  我虽然离开了供销合作社的工作岗位,心仍然与供销合作社紧紧地连在一起。当我看到供销合作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的发展壮大,我欣喜若狂。一听到供销合作社有好事,就高兴得手舞足蹈;一听到供销合作社遇到什么挫折,我的心就比针扎还难受。今天参加这个座谈会,我想叫响三句话:第一句话是精神立社。要把精神立社这个口号叫响,要使“扁担精神”在过去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光大,而且要把它丰富的内涵进一步挖掘,践行在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基层、每一个工作当中。离开了“扁担精神”,供销合作社不会发展到现在。第二句话是“三农”兴社。大家都说离开“三农”,我们就是无源之水,就是无根之木,没有“三农”就没有这块黑土地,我们的供销合作社就不会强大,更不会壮大,因此要围绕“三农”做文章,富民兴社。第三句话是创新强社。创新有很多办法,专业合作社、经营服务、配送中心等都是创新,还有当时搞的农村超市。随着农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如果说还是三尺柜台,还是破烂不堪的那种环境,我们就会被取缔。只有创新,才会强社,供销合作社才会越做越大。

  郭长发(林州市人大副主任)  

  供销合作社的“扁担精神”是对供销合作社发展壮大的一个强有力的保障,在新的历史时期中,这种精神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因此供销合作社应传承这种精神并坚定服务方向,继续服务农业、农村、农民,同时要增强服务基础、坚定信念,将“扁担精神”发扬光大,坚定正确的服务方向,为老百姓办事。供销合作社要继续发挥沟通城乡,服务农业发展的职能作用。“扁担精神”到今天几十年的时间,为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基础,使供销合作社始终保持着为“三农”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职能,该精神的弘扬将进一步增强供销合作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范红彬(石板岩乡党委书记)      

  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发扬“扁担精神”,供销合作社人做了很好的诠释和表率。“扁担精神”倡导的是艰苦奋斗、勤俭办社。当前的市场经济体现了竞争性,也具有开放性。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石板岩供销合作社发扬了“扁担精神”在逆境中存活了下来,并通过拓展新的发展方式得到了壮大。供销合作社人具有敢立潮头、敢于担当的勇气和胆量,勇于拓展一些新的领域,在做好服务取得效益的同时,也进一步引领了供销合作社的文化建设。“扁担精神”体现了供销合作社人的精神,该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在新时期得到了全新的体现。

  岳国林(河顺镇河顺村支部书记)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扁担精神”就深入人心。改革开放以后,“扁担精神”在林州更是得到弘扬、发展、光大。在河顺镇,供销合作社是推动商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偏远山区,供销合作社都建设有村级店。这些村级店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货物供应到村、服务上门。同时,河顺镇社加快了小城镇连锁超市的建设,在提供物美价廉的各类商品的同时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居民的购物环境,繁荣了农村的市场环境。

  王明歧(东姚镇党委书记)  

  今天非常高兴参加“扁担精神”座谈会,感受最深地是供销合作社对当地党委政府工作的支持,“扁担精神”是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精髓,与红旗渠精神同为林州市的两大精神财富。在五六十年代,供销合作社人不计得失、不计报酬,扎根基层,面向农村,为农民服务。在新时期里如何进一步弘扬“扁担精神”,一是要围绕市场经济,保持农村经济商品供应的主渠道;二是打通市场环节,成为繁荣农村的主力军;三是掌握市场信息,成为城乡市场经济信息传播的主平台。供销合作社几十年来发扬“扁担精神”扎根农村,对市场经济信息的掌握比农民要方便快捷,所以要多为农民提供信息;四是分析市场形势,做地方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在新时期里,在拓展服务这块要更尽心,不仅仅只体现“供”、“销”,要更多地为农民提供更好、更快捷的服务,引导农民发家致富。供销合作社将“扁担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创新了助农的服务领域,开展的业务已拓展到劳务输出、就学、就业等农民需要的各种服务,为新农村发展建设贡献出了力量。希望上级领导多出台一些政策,对地方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多支持、多扶持,让供销合作社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农民服务。

  栗彦林(河顺镇党委书记)   

  供销合作社从建立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三个变化。一是社会环境的变化。从建社开始到现在,供销合作社的经营环境、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二是供销合作社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计划经济时代的服务农村、服务基层,到现在的既要服务好基层,又要谋生存,既要有社会效益,还要有经济效益。三是市场地位的变化。在计划经济时代,供销合作社的市场地位是其他行业不可替代的。而现在,供销合作社只是整个庞大的经济市场中的一个竞争元素。在新时期,供销合作社应继续发扬“扁担精神”,发挥自身的优势,做好对“三农”的服务工作。通过供销合作社的品牌优势、市场优势以及网点、队伍、经营经验优势,通过转变服务方式和经营方式,在服务中求效益、在发展中求效益、在创新中求效益,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我体会到林州市供销合作社在这一段时期以来,能够不断发展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在服务中求效益。通过依靠上门服务、诚信经营等体贴到位的服务来取得效益;二是在发展中求效益。通过打破过去的经营模式、经营范围,不断地发展壮大;三是在创新中求效益。服务手段、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不断创新,他们的努力为“扁担精神”增添了新的内涵。现在的扁担挑起的已不再是农民基本的生活用品,挑起的是服务“三农”、服务政府工作、传递上级政策、信息宣传、科技推广的重任。现在的“扁担精神”已不仅仅是过去的艰苦奋斗、一心为民,更多的体现在勇于担当、乐于奉献,敢于挑战、改革创新。“扁担精神”不仅仅是供销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动力,更是供销合作社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全社会学习和发扬光大。

  杨松林石板岩乡桃花洞村支书书记)      

  新时期的“扁担精神”要在带农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上得到发扬和体现。供销合作社要发挥服务“三农”的职能作用,以前是农民离不开供销合作社,现在是供销合作社离不开农民。虽然现在有了配送车不用再挑着扁担上山送货了,但 “扁担精神”不能丢。供销合作社也需要不断加快发展,不辱使命服务好农民。

  把供销合作社发展着眼点放到为“三农”服务上,“扁担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一定会让供销合作社立于不败之地。

  李合堂(原石板岩供销合作社第四任主任)

  我今年77岁,1971年到石板岩供销合作社工作直到退休,在供销合作工作了30年。我切身的体会是:“扁担精神”的实质是艰苦奋斗,一心为民。一心为民体现在为农业、农民、农村服务。主要在解决农民买难卖难,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扁担精神”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含义。新时期的“扁担精神”仍离不开服务“三农”这个宗旨,应传承发扬“扁担精神”,继续艰苦奋斗,一心为民,把供销合作社发展着眼点放到为“三农”服务上,“扁担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一定会让供销合作社立于不败之地。供销合作社什么时候能够着力为“三农”服务,供销合作社的经营就兴旺,就发达。什么时候背离了“三农”,背离了为农民服务这个方向,供销合作社经营就要受到挫折,遭受损失。

  杨增和(石板岩供销合作社主任)   

  如何弘扬扁担精神,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实“扁担精神”内涵。我认为,一是要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扁担精神”才能进一步弘扬,进一步壮大。供销合作社不发展就没有出路,“扁担精神”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进一步壮大;第二是创新,要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拓展为农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才能赋予“扁担精神”新的内涵,才能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栗东生(临淇供销合作社主任)     

  在计划经济时期是农民离不开供销合作社,到改革开放以后,是供销合作社离不开农民。如何把供销合作社发展壮大,那就是要让“扁担精神”发扬光大。如何去弘扬?如何去光大?怎么能叫农民离不开咱们?首先必须心交给农民,根扎在农村。如果不把心交给农民,根扎在农村,我们供销合作社永远也不会发展壮大。只有将供销合作社发展壮大,才能将“扁担精神”发扬光大。供销合作社根扎在农村,所以服务农民是供销合作社的宗旨。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的重点工作在助农服务、助农增收上,但转变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耕作方式,为农民带来新的生活理念,也是我们的责任。供销合作社通过推广使用新化肥以及引导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组织化程度,并通过合作社的二次返利等方式带农致富。同时,供销合作社还要帮助农民培养品牌意识,打造属于农民自己的优质品牌。“扁担精神”在新时期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和发展,“扁担精神”在过去和现在都是供销合作社的立社之本,是我们发展壮大的一个政治保障。

  魏文才河顺供销合作社主任) 

  从19岁参加工作至今,经过40年的风风雨雨,我见证了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供销合作社最鼎盛的时候,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供销合作社经历了低谷。但是,“扁担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使供销合作社渡过了难关,重新焕发出发展的生机。现在供销合作社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转变经营方式,但仍然坚持着为农服务的宗旨。“扁担精神”是供销合作社发展至今的根本,这种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必将让供销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牛海洲(合涧供销合作社主任)   

  在新时期弘扬“扁担精神”,我有几点体会:第一是要牢记为农服务的宗旨。千改万改为农服务的宗旨不能改,千丢万丢为农服务的老传统不能丢。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群众有数不完的情、解不完的结、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第二是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升供销合作社的形象。第三是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经营,加快发展。我们林州市100多万人,农民就有90多万人,很大程度上给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走出三尺柜台,开放经营、拓宽服务领域,才能巩固供销合作社的地位,才能密切我们与群众关系,才能增加效益,才能使供销合作社长盛不衰。我们供销合作社有资产、有场地、有人才、有自上而下的服务网络,走遍各个角落的经营网点,有“扁担精神”做动力,我相信,我们的企业一定能办好。

  “扁担精神”的核心是一心为民,实质就是要全心全意服务“三农”、开拓创新。

  崔生江(合涧镇木纂村综合超市营业员)   

  在20多年的工作中,我深刻感受到“扁担精神”的传承对于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带动农民致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有了现代化的工具,为农民送货不再是用扁担,而是配送车,但这种服务农民的精神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改变,我们通过送货上门服务等方式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农药、化肥,并且为农民提供购物记账,代缴电话费、水费、电费等服务,继续把为农服务的“扁担精神”传承下去。

  李亮生(林州市土产公司经理)    

  我觉得“扁担精神”的核心是一心为民,现在升华到服务“三农”、开拓创新,林州市社和林州市土产公司的发展离不开这两点。在2001年和2002年,林州市社提出大办超市。现在,新合作超市遍布林州各个城乡,方便了群众生活。2006年市社提出了立足于为农服务,兴办专业合作社,各个基层社各个公司都先后兴办了专业合作社。过去的土产公司只有传统的购销业务,现在我们也领办了林州市的农家福土特产专业合作社以、农副产品行业协会。在2001年,我们创办了太行林业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强了林州市的林业建设和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在这一系列的发展过程中,无处不体现着“扁担精神”的实质和内涵,通过开拓创新进一步为农服务,带农致富。立足为农服务、开拓创新,是“扁担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

  (本报记者任智超编辑整理)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