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3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陈光标旁听两会12年


  3月1日上午,陈光标早早赶到北京月坛体育中心,向北京市民赠送2000辆自行车,倡导大家环保出行、低碳生活。恰逢全国两会开幕在即,活动不仅吸引了志愿者、高校学生、市民等近千人参与,也聚拢了不少代表和委员前来“助阵”,数十家媒体到场采访。

  “作为政协委员,您怎么想到免费给市民送自行车呢?”听到一位记者的发问,陈光标赶紧亮明“真身”:“我不是政协委员,我只是旁听了两会12年!”

  从默默无闻挤进两会,到成了每年两会期间“最会抢戏”的人物,陈光标这12年的与会经历,说来可谓“精彩纷呈”。

  有争议才会引人关注

  在活动现场,很多人排队领取环保自行车。“来的人随便拿。”陈光标大手一挥。“拿回去不骑怎么办?”有记者问。 “不怕,没看见吗,我在车杠上印了一行字拿回去不骑是……”一只他自己画的卡通小狗代替了文字接在后面。陈光标哈哈大笑,满脸是孩童般的纯真和农民式的狡黠。

  赠车,和他骑车参会的经历分不开。旁听两会的12年里,有10年他都是从家骑上自行车,把车锁在长安街边的六部口胡同里,提着环保袋,挂着旁听证,走进大会堂。 “把孔子像印到人民币上,增加城市居民家庭的精神食粮……”记者仔细翻看陈光标的意见建议。“出发点好,但是不是有点‘剑走偏锋’?”面对记者的询问,陈光标笑得坦荡:“有争议才会引人关注嘛!”

  写出来总想有人看

  12年前,一提到两会,陈光标心里就升起一种“神秘又崇高”的复杂感情。怀着朴素的好奇心,他四处打探,上下申请。终于,一张全国两会“旁听证”挂到了胸前。“参加两会,是我自己凑上去的,从没人主动邀请过我。”

  第一次坐在人民大会堂里,新鲜、满足、自豪……除此之外,陈光标还发现,“原来有这么个地方和平台,什么话都能说出来。”于是,他也学着写起了“提案”:鼓励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在教育、医疗等领域进行人才对口支援,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解决民生问题的若干建议……“我送到接收提案的地方,人家却告诉我,你不是政协委员,没资格交!”

  不甘心的陈光标想了个招,把材料印上“陈光标建议”五个大字,复印上二三百份,塞到一个环保袋里,并把袋子早早搁在大会资料取阅台上,希望拿材料的人也能顺手取一份读读。每场会议结束后,他都要跑到取阅台边偷偷瞟一眼,要是有剩下的,就到会场里,主动“塞给”代表委员,或者送给记者们。“写出来总想有人看啊!”他说。

  不抄报纸不请人代笔

  2008年,随着浩浩荡荡开往汶川灾区的救援车队,陈光标的“高调慈善”之举愈加被媒体关注,他的知名度骤然上升。第二年两会上,媒体围上来,可他又害怕起来了。“让记者知道我是旁听的,多不好意思啊。”于是,接受采访时他会小心地把旁听证插在上衣口袋里,“旁听证”三个字正好被口袋遮住,上缘只露出政协标志和会议名称。“这样看起来,就跟正式委员一样了!哈哈……”

  “我捡过破烂、卖过粮食、放过电影、修过电器、跑过客运、办过企业,丰富的社会经历让我更了解这个社会。”陈光标告诉记者,他每年提出的二三十份意见建议,“从不抄报纸,不请人代笔,都是自己在各地调研基础上动手写出来的。”

  今年两会前夕,夫人劝陈光标:别去丢脸了,年年挂个旁听证凑上去听,矮半截!一些人也偷偷议论:瞧,那个挂旁听证的又来忽悠了,炒作!

  可他还是来了,尽管他只有旁听的资格,但他觉得,这是个难得的舞台,也是最好的舞台。只要你发出的声音有意义,总会有人听见,总会起到作用!

(据新民网)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