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村信用社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真抓实干,充分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作用,在全力服务“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中,既实现了市场竞争力、社会贡献度、整体健康度、队伍战斗力、整体品牌形象、团队凝聚力的“六个提升”,又进一步夯实了发展的根基,为实现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升市场竞争力
存贷款业务快速增长。存、贷款总量和增量保持贵州省同业第一位。资产总额2201亿元,比2011年初增加429亿元,资产总量继续保持省内最高位。
经营效益持续向好。贵州省农信社全年实现各项收入138.4亿元,同比增长48.3%;经营利润54.5亿元,同比增长43.1%;实现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加6.6亿元,增长58.6%。资产费用率与上年末基本持平、资产利润率较上年末提高0.2个百分点,所有行社全部实现盈余。
银行卡业务保持良好增势。全省累计发放信合卡501万张,较年初增加172万张,较年初增长52%;银行卡跨行交易1127万笔,金额达到256亿元,位列全省第二。资金营运成效显著。全年清算资金5207万笔,涉及金额22030亿元,未发生业务差错,确保了资金安全。
定准位 抓重点
涉农信贷投放再创新高。涉农贷款余额944.2亿元,较年初增加181.3亿元,增长2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1个百分点,涉农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77.4%,比年初增加0.5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发放额、增量、余额、占比均位列贵州省金融机构首位。
农村信用工程创建取得新突破。在全省780万户农户中建立农户资信档案747万户,评级647万户,贷款农户达到540万户,农户贷款余额达到708.7亿元,比年初增加146.1亿元,增长26%。
小微企业服务创出新模式。贵州省联社在花溪、清镇、都匀成立3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2011年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287.3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39.7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5.8%,比年初增加93.9亿元,增长27.1%,高于各项贷款增速5.2个百分点,实现贷款增速和增量“两个不低于”目标。
控风险 保安全
贵州省联社对340项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清理,推动完善制度框架体系;完成35家行社141名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加强非现场监管报表管理、指导、上报工作,积极推动规范管理上台阶。截至2011年末,不良贷款余额69.5亿元,比年初下降14.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5.6%,比年初下降2.7个百分点,实现“双下降”,超银监会三年达标提升规划目标1.4个百分点,有76家行社不良贷款率在8%以下,52家行社不良贷款率在5%以下,核销呆账6.2亿元,超额完成呆账核销计划。
加强队伍建设
在队伍建设上,顺利完成54家县联社换届工作,组织贵阳、黔南两市(州)5家联社副主任公开竞聘。完成了全省农村信用社362名县级行社高管人员履职考核和评价工作。继续开展学历教育,举办各类培训班97期,培训8574人次,改善了队伍结构,提高了队伍素质。
在转变作风上,提出“五种理念”,做到“五个不让”,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在此基础上,贵州省联社组织了“三个建设年”、“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贵州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百佳示范点评选等系列活动,激发员工奋发有为,昂扬向上。
提升品牌形象
依托综合业务系统,贵州省农信社推出无折卡业务系统,实现信合卡的产品多元、载体集中的多功能应用。在15家联社推出了“贵州农信网银系统”,填补了贵州农信社无网银的空白。
开展农信银支付终端试点,提高了偏远乡镇支付能力。注重服务创新,各行社因地制宜创新推出了一大批适应农村经济需要,特点突出、针对性强、深受客户欢迎的金融产品,创造了一批特色产品和服务,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巩固了自身的品牌形象。
增强团队凝聚力
在重要工作、重大问题、处置突发事件上,贵州省农信社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形成齐心协力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新农村建设和扶贫攻坚以及抗旱救灾中,贵州农信始终走在全省银行业的前列,并不断得到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为贵州农信的改革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注入了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