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以流通保民生 以联合夯基础 以管理争效益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跨越发展解读之二

  杭州市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杭州果品批发市场占地面积103亩,总投资额达2亿元。2010年销售额突破22.2亿元,销售量达到38万吨。杭州地区生产的大宗水果柑桔、桃、杨梅、枇杷、葡萄等水果大部分均通过该果品批发市场销售出去。   资料

  发展举措:

  打造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和产业基地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

  积极发展新业态

  规范终端建设与管理

  五年业绩:

  目前,浙江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展连锁经营和配送业务的企业达到233家,各类商品批发市场94家,建成商品配送中心388个,经营网点2.8万个,连锁经营额由2006年的11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近400亿元。农资供应和调控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农资市场占有率稳定在70%左右,62个市、县供销合作社承担农资储备任务,总储备量达45万吨。建成再生资源集散市场10个,加工园区(分拣中心)20个,再生资源销售额占到全省的30%。

  双向流通  保障供给

  浙江省社近年来充分发挥“新网工程”在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和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建设以物流配送为基础、连锁经营为手段、信息技术为支撑、标准化管理为特征,集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多样化服务于一体的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努力在保障供给、调控市场、稳定物价中发挥供销合作社的作用。

  农批市场成为服务主平台

  农批市场已经真正成为浙江省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主平台。截至2010年底,浙江全省系统67家农批(农贸)市场,交易总额达347亿元,占全省系统农副产品总经营规模的80%左右,交易规模占浙江全省1/4强。 

  当前随着城乡流通一体化的加速形成,浙江迎来了农批(农贸)市场建设的新一轮高潮。为把握这个机遇,近年来,浙江省社按照提升一批、新建一批和东、南、西、北、中都建有区域性龙头市场的思路,除加快推进杭州、嘉兴、金华等市供销合作社现有农批市场扩改建外,正积极争取在宁波、温州、绍兴、衢州、丽水等地建设一批新的农批市场,逐步培育新的区域性龙头。

  区域性农批市场建设只是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现代流通网络的一个切入点和主抓手,在区域市场的带动下,浙江全省系统近年来还一直致力于在上游抓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下游抓农副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直营店、超市直供点建设。

  浙江各地供销合作社开展农批(农贸)市场建设有几条基本做法和经验,那就是:坚持依托当地主导优势特色产业,坚持紧紧抓住城市快速发展的机遇,坚持供销合作社控股,坚持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全面提升流通设施产业层次

  省社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全系统应以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打造一批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和产业基地。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投资向重要流通基础设施倾斜,在农资、日用消费品和再生资源等领域,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模大、技术新、功能齐全的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和产业基地。加强与上下游产业的配套协作,形成生产、流通、销售紧密结合的竞争优势,提高流通基础设施的产业层次和辐射带动力。

  当前,浙江省社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大型流通企业高标准自建物流配送中心,并以此为依托,加强供应链整合,推动流通业态创新。例如,杭州华辰连锁超市有限公司原是富阳市供销合作社所属的一家企业,主要任务是实施政府提出的“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安全食品配送服务。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注册资金1000万元。2010年7月,由浙江省社控股、总投资5亿元的浙江供销联合配送集团在杭州华辰连锁超市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该项目是浙江省社打造物流配送体系,推进跨区域连锁发展,构筑全省日用消费品现代流通网络的重要战略布局,建成之后将成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又一平台,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配套。今年1月,浙江供销联合配送集团公司以6850万元的价格成功竞得占地面积为42.7亩的“浙江供销商贸城”项目地块,项目将正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以县域为重点优化网络

  浙江省社以构建县域经营网络为重点,加强县级配送中心、乡镇中心超市、村级便民店建设,进一步优化县、乡、村三级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体系。

  浙江各地供销合作社普遍采取联大靠强、内部整合等措施,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以带动网络建设。根据市场变化和居民消费需求升级的趋势,加快经营理念和营销方式创新,积极发展综合商超、便利店、直销店等新型业态。加强网络运营管理,制定和推行经营终端的建设、管理、服务规范。强化“双向流通”和“一网多用”功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农资网络则牢牢抓住资源和市场两个关键,发挥省农资集团和一批区域性农资企业的作用,全面推进货源基地、物流配送中心和基层店建设,巩固省内市场,拓展省外业务,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的现代农资经营服务体系。

  浙江省社计划到2016年,年连锁经营额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0家,日用消费品网点达到1.8万个,农资网点达到1.5万家。


  夯实基础 强化能力

  体系建设

  发展举措

  加快基层组织建设

  完善联合社管理体制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健全完善规章制度

  五年业绩:

  五年来,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以提升经营水平、完善服务功能为重点,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社建设取得新进展,销售收入和利润年均增长9%和28%,一批强社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12家基层社进入全国系统销售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量质齐升,总数达到2112家,联结农户115万户,注册各类商标、品牌887件,创建省级和全国总社示范社313家。综合服务社建设加快推进,总数达到1836家,占全省行政村总数8.4%,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浙江省社按照有利于增强为农服务功能、有利于构筑经营服务体系的要求,大胆创新、多管齐下,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夯实供销合作社的组织基础。到目前,全省457家基层供销合作社组织中,有12家进入全国基层社销售百强,其中9家基层社进入全国利润百强。

  基层社成为自主经营的实体

  浙江省社《关于加快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把基层供销社打造成为自主经营的实体、为农服务的平台和区域内合作经济组织的联合体。浙江各地供销合作社以参与“新网工程”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项目为抓手,通过招商引资、兼并重组、跨区域布局等方式,做大市场,做强规模,改造建设起一批服务功能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基层供销社。

  记者在浙江义乌采访时看到,基层社经过资产置换后建成的大型综合商场,外观豪华气派,内部宽敞明亮,有力提升了小城镇建设的品位,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流通方式落后、流通规模小、物流不畅等问题。而且大型商贸服务业入驻集镇为所在镇街吸纳了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力拉动了镇域经济的发展。如义乌苏溪供销合作社的新供销百货大楼,将进驻超市、娱乐、宾馆等服务项目,至少可以提供150多个就业岗位。这些基层社以乡镇商贸综合体为中心,以村级超市便利店为基础,以龙头公司物流配送为依托,在各乡镇重新构建起了新型的经营服务网络,大大推动供销合作社从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省社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基层社还需进一步拓宽建设路子,打破所有制束缚和区域、行业限制,推进组织创新,未来几年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将着力新建一批体制更为完善、机制更加灵活的基层供销社。到2016年,基层供销社总数达到60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20家。

  多部门合作共建综合服务社

  浙江省各地供销合作社创新发展“新仓经验”,按照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整合资源、市场运作的原则,以“千村千社便民工程”为抓手,在中心村和较大村,大力发展以商品经营为基础、集其它生产生活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社。充实服务内容,在着重经营好农资、日用消费品“两店”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农产品购销、再生资源回收等经营,着力拓展测土施肥、信息发布、农业技术推广等农业生产服务。适应农民生产生活的多样化需求,在搞好商品经营的基础上,合理设置服务项目,发展文体娱乐、卫生医疗、老年活动、综合修理、邮政通信等多样化服务,形成经营性与公益性相配套的经营服务格局。

  当前,各地供销合作社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注重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已形成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到2016年,浙江省综合服务社总数将达到2600家,中心村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合作社建设量质并举

  近年来,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省政府关于提升发展专业合作社的要求,坚持一体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的方向,切实把专业合作社建设转到量质并举、以质为先的轨道上来,使之成为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有效载体。

  供销合作社积极推动专业合作社延伸产业链条,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搞好农产品市场营销,由专业合作服务向生产经营全过程延伸;创新组织形态,拓宽合作领域,积极发展土地流转、统防统治、植保外包等各类新型合作社,加强与农产品经纪人、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的合作。

  基层社普遍加强了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的经济联结,健全吸引农民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公平分享发展成果的有效机制;并强化了示范社建设,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加强品牌、商标建设,不断提高办社层次和质量。

  此外,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加快行业协会发展步伐,重点抓好农资、茶叶、果品、食用菌和再生资源等行业协会的建设,不断提升代表性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其在开拓市场、维护行业利益、促进行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推动社有企业依托协会整合行业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拓展经营领域。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社),搭建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着力破解单个组织在市场开拓、资金借贷、技术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不足,提升为农服务的集聚效应。

  全面加强能力建设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对队伍素质、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提升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浙江各地供销合作社把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作风正派、勤奋敬业的干部选拔充实到领导岗位,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全局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有计划地开展干部挂职和轮岗交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市、县、基层供销社主任和各类社长、店长、业务骨干的培训培养,培养和引进了一大批熟悉市场、善于开拓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优秀企业家,并开始注重培养和引进一批现代物流、金融投资、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急需人才。

  浙江省社在认真研究了新形势下健全联合社民主管理体制的问题之后,去年开始全面推进理事会、监事会和社员代表大会“三会”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其对服务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维护社有资产和社员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

  省社还充分发挥联合社在推动联合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上级社为下级社服务、上级社让利下级社的原则,打破区域和层级界限,加快推进网络、企业、资源、人才等各方面的联合与整合,努力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联合发展格局的形成。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于璐娜采写)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