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徐元章
职务: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长岭信用社外勤主任
2012年,是徐元章在信用社工作的第17个年头。
此前的16年间,徐元章成绩斐然,荣誉无数:他累计发放贷款8000余万元,收回逾期、呆滞贷款1210万元,挽回经济损失300万元;自1996年起,连续10年被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评为先进个人;2005年,被双阳区人民政府评为全区首届“五一劳动模范”;2011年6月,被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但是对于他这个人,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评价。
有人说,他很随和、很平易近人——“我们大伙儿跟他都很亲,不管年龄大小,都叫他‘徐叔’。”
也有人说,他做事风格“很硬”、“不讲情面”——“徐元章?他对贷户一视同仁,坚持原则、严格按规矩办事,从不发放‘人情贷’。”并随之举出了一系列的例子。
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带着崇敬和疑问,记者采访了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长岭信用社外勤主任——徐元章。
亲切的“徐叔”
时间已经接近中午12点,徐元章的办公室里,依旧站满了申请贷款的人。
徐元章的办公室布置得极为简单,一台电脑,一张桌子,一把椅子,还有一张临时休息用的单人床。他这个二十几平方米的小办公室,经常是这样被挤得满满的。
“把名字写在这儿。得多练练签名啊……”办理贷款时,徐元章跟忘记自己名字怎么写的贷户开着玩笑。
做了多年的信贷工作,徐元章不仅对十里八村农户的情况了如指掌,还总结出了一套颇有成效的风险防控招数——由夫妻两人共同出面申请贷款。
“我不是故意给大伙儿增加麻烦。这样做,一来是让一家人都清楚贷款这事,二来,也让贷款按时回收有了保障。”一边办理贷款,老徐一边跟大伙儿解释着。
“我们大伙儿都喜欢叫他‘徐叔’,不论年龄大小,叫着亲切。”一位在一旁等待办理贷款的村民说。
她告诉记者,由于从村到乡距离远,等大家赶到徐元章的办公室时,时间基本上都是中午,但是,无论多晚,徐元章都不会下班,都会给大家耐心办理完。
时针已经渐渐指向下午一点,办完贷款的乡里乡亲们,乐呵呵地离开了徐元章的办公室。
“下次来都记得带身份证啊,可别跑‘瞎道儿’。”送大伙儿出门前,徐元章紧跟着又提醒了一句。
“黑脸”的老徐头
“信合允许我再干一天,我就要站好一班岗。”看了一眼胸口佩戴的工牌,徐元章几次强调着自己的工作原则和态度。
然而,要想做到这点,并不容易。
2004年,郭家村一村民贷款6000元,事后犯罪入狱。其亲属原本已经答应替其卖粮还款,但事后反悔,准备偷偷卖粮。等徐元章听信儿赶到时,装粮食的卡车已经启动了发动机,准备开走。不容多想,徐元章一个箭步就站到了卡车的前方,全场的人都被震慑住了。
贷款全部收回了,围观的村民们惊得松了一口气:“老徐头,你可真虎!”
但有时候,徐元章遇到的考验,会是一道“两难”选择题。
徐元章的一位同事告诉记者,1997年,徐元章的亲弟弟徐元成在信用社贷了3000元钱,不幸的是,借款当年,徐元成因病去世、弟媳改嫁、家中只剩下一个未成年的侄子。面对3000元未还的贷款和17岁的亲侄子,徐元章思来想去,最后,还是狠狠心卖掉了弟弟家中的余粮,还清了全部贷款。
“至今,他很多亲属都不理解,他侄子见到他更是怨气冲天。”徐元章的同事说。
但是,有一点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在长岭乡,十里八村的人都开始依法还贷、按时还贷,良好的借贷风气渐渐形成。
“恨活”的急性子
“他有激情、有责任心、有韧性、有正气。”提及起徐元章这个老部下,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李晓东一张口就是很多的肯定和赞扬,“但是他‘恨活’,有事就恨不能一口气完成。”
凭着记忆,李晓东讲起了曾经一起共事的徐元章。
在农信社与农行刚分家的那段时间,农信社的不良贷款居高不下。长岭信用社也概莫能外。长岭信用社辖内共有9个村,三姓村是最大的一个村,也是拖欠不良贷款最多的一个村——930多户人家,欠贷未还的就有300多户,欠贷资金累计40万元。
徐元章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分片清收不良贷款的过程中,大家都无奈地摇头,徐元章却主动请缨,说了句“我去”。2000多个日夜的奔波忙碌,徐元章对大伙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细心感化,愣是让三姓村260户人家主动偿还贷款,累计收回不良贷款33万元。
在徐元章的带动下,长岭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连年下降。截至2011年12月6日,已经下降到了3.87%。同时,该社发放贷款的回收率也逐年提高,数字显示,2011年1月至12月,该社到期贷款2737万元,累计收回2733万元,贷款回收率达到99.85%。
在贷款发放与回收方面做出的突出成效,让徐元章成了长春市双阳区农信社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虽年近六旬,长春市双阳区联社依然将他破格提拔为长岭信用社外勤主任。
“我的愿望,就是退休之前,把单位剩余的不良贷款都清收回来。”问及今后的工作目标和打算,徐元章开口就说了这样一句话。跟他的为人一样,踏踏实实,而且,“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