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3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便利“药店” 守正出奇?

赵晓娟

  制图/刘海燕

  充值、缴费、早餐、盒饭、报刊、高毛利商品……这些都是便利店普遍囊括的特征,但四川成都的便利店却打起了非处方药品(OTC)的主意。

  从去年10月份开始,WOWO便利已经陆续在其200多家门店中开辟了OTC药品专区,近日,成都其他社区便利店诸如红旗连锁、互惠超市、舞东风等也开始“蠢蠢欲动”,对OTC药品兴趣盎然。

  然而,国内其他城市的便利连锁巨头的反应却是一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迹象。

  

  便利“药店”

  如果没有政府的“指导和推荐”,没有各地正在倡导的“15分钟社区生活便利圈”运动,也许WOWO便利副董事长汤耀华不会让WOWO涉足OTC药品的行当。

  当然,这样的假设不存在,OTC药品进入WOWO的货架也有小半年了。

  去年10月,四川喔喔超市连锁管理有限公司获得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和《药品经营许可证》,成为成都首家可销售药品的超市。

  当时,汤耀华表示,WOWO与成都德仁堂药店合作,销售的药品全部由德仁堂配送,现在部分门店试点,陆续扩展到所有门店。

  从最开始的59种到目前的近100种,汤耀华告诉记者,之所以让常用药品走进超市,主要是方便市民夜间买药,成都市大部分药店晚上都要关门,而WOWO便利店所有门店都是24小时营业。

  至于毛利,汤耀华表示,OTC药品的毛利一般,与德仁堂保持一致,而且属于急需品,只有生病的顾客才会买,再加上许多顾客买药时有刷医保卡的习惯,而WOWO便利并非医保定点零售机构,不支持刷卡服务。

  但他更看重的是服务价值。据他了解,现在,WOWO便利已经成为成都市民夜间买药的一个熟知的品牌了。

  让WOWO便利得到的另一个甜头的是,因为药品品类的增加,使得便利店商品品类增加,并出现叠加效果,即便专程来买药的顾客,有时也会同时买其他商品,客观上为WOWO带来了隐形客流。

  而为此付出的成本,汤耀华告诉记者,仅仅是培训店员的成本,在总成本中可以忽略不计。

  一位对医药领域熟知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药店和便利店合作,其实是一种双赢的局面。比如药店方可以借此增加布点,降低自己开店的成本,而便利店不但由此可以获利,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忠诚顾客群,因为药品的顾客忠诚度是刚性的,要比对普通商品的忠诚度高。

  

  内外资反应不同

  也许是看到了WOWO独占市场的甜头,抑或是政策方面的鼓励,成都本土的一些便利店和社区超市也纷纷加入了卖药大军。

  据悉,红旗、互惠和舞东风等连锁超市正在准备申请《药品经营许可证》,获准之后,将分别在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或地铁店中开始卖药。

  “手续已经准备好,正在对人员进行培训。”红旗连锁董事长曹世如表示,红旗连锁也正在积极筹备申请卖药,其计划是,在目前的50家红旗24小时便利店中开设OTC专柜。

  互惠超市总经理何婕也表示,互惠从去年就开始与相关部门接洽,目前正在准备申请《药品经营许可证》。

  炙手可热的OTC药品会否变成烫手山芋,汤耀华告诉记者,大家争相卖药,其实社会价值大于经济价值,毛利当然有,但更重要的是消费者观念和习惯的形成。

  但是根据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对商业超市内乙类非处方药品零售专柜监督管理的通知》规定,在准入门槛方面,要求商业连锁超市规模达到门店200家以上,且能保证有24小时经营能力的门店达到20家以上。

  不过,记者了解到,在成都市场,除了舞东风便利店,其他便利店和社区超市企业基本都达到了《通知》中的要求,但是针对药品的管理和销售人员的规定,却并非每一家都能符合要求。

  《通知》中规定,设立OTC零售专柜的连锁超市总部应配备全职的药师以上技术职称的质量管理人员,而超市各门店销售人员必须通过药品专业知识培训、考核合格。这无疑会给新入行者带来一定的挑战。

  不同于WOWO、红旗、互惠的热乎劲,同样在成都的外资便利7-11以及已经在成都开展筹备工作的全家便利都表现得相当淡定。

  全家便利成都负责人李建鹏告诉记者,由于药品属于特殊型消费,对销售的占比和贡献率都较小,而且不像其他便民项目如充值、盒饭等带来较多客流,再加上成都的药店本身很多,所以暂不考虑在成都的全家便利引入药品。

  守株待兔的前景

  不仅是成都的全家和7-11,纵观全国的便利店,大部分便利店,尤其是24小时便利店,出售OTC药品的并不多。

  天津津工便利店副总陆洪敏告诉记者,其实要不要引入药品这个想法已经在津工讨论了好多次,但是至少在目前仍然觉得不成熟。“且不说毛利有多高,最主要的是安全问题无法解决,而且还要有专业资质的人员持证上岗。”陆洪敏说。这些成本的叠加都成了阻挡津工进军药品的门槛,再加上天津的夜生活本身就不丰富,夜间顾客量远没有南方城市多,津工并不奢望用药品带动客流。

  与津工便利一样,山西金虎、唐久便利、北京7-11、上海罗森、全家便利、广东东莞美宜佳便利等知名便利店都没有涉及药品售卖。即便河北国大36524便利店在2006年开始在其20多家门店销售药品,但近些年药品基本已经销声匿迹。

  零售业专家胡春才告诉记者,药品的确可带来丰厚利润,但其本身几乎没有集客的功能。因为一般消费者只是在身体不适时,才会有购买药品的需求。所以只能是“守株待兔”般地等客上门。

  而且致使各地便利店不愿意卖药的原因之一是,各地对于这方面的规定并不统一。有业内人士表示,比如在武汉市,按规定,要在24小时便利店开非处方药店面临困难很多:依照国内药品零售市场环境,以及当前食品药监部门对医药零售市场流通环节的政策监管,24小时便利店中的非处方零售药店达不到传统药店的面积、规划布局的要求,能否批准都成问题。

  撇开规定,单从药店方面讲,便利店有时也处于尴尬地位。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药品的选择上,与超市合作的药店本身也面临着两个困境,一是选品受限,只能出售OTC药类。二是药店为了补量会增加保健类药品,但正是这块常常与超市的保健商品发生冲突,最终往往是药店要让步于超市。因为这些问题,一些药店反倒不愿进超市或便利店。

  反观四川“抢药”的现象,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引导,那么这些便利店OTC药品繁荣景象将以什么方式收场,也许是一个更值得思考的问题。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