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3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女儿茶里三声叹

打碗碗花

  这江南茶,又叫女儿茶,其实,最早是被人当作解暑的一种民间饮品。因为它所用的器具简单,平民百姓皆可品饮,只那么一壶开水青山绿水的浸泡,袅袅的香气便在大街小巷中流淌出来。

  河南安阳的市井小巷也是那样古朴而湿润,丁香一样的姑娘踏在青石板铺就的路上,身后拖着长长的青丝乌发和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佳话,女儿茶就在这样的茶乡故里一传就传了上千年。而我坐在这古朴的小镇里,却胆怯起来,漂浮起来,因为这里面,这里面,不自觉便浮现出我亲爱的舅母来。

  舅母爱饮茶,尤其是擂茶。舅母原籍湖南,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女儿多,在十五岁那年便被她的养母带至山东抚养。长大后并在北方成家,从此便与故乡千里相望。在北国生活的她从此也有了北方女子的豪爽,干起活来干练麻利,说起话来竹筒倒豆子噼噼啪啪,就她这么一个风风火火的人,却有着对女儿茶缠绵不断的依恋。我现在想来,定是她自小离家的缘故吧,千里相隔,多年不见,唯有喝一杯女儿茶,在她的心里才能够勾起她对家乡的回忆。

  女儿茶分很多种,在南方茶区,勤劳的各族少女自古以来都是茶叶生产的主力军。她们踏着朝露,顶着烈日,冒着风雨,背着夕阳,早出晚归,采茶制茶。茶叶融入了她们的情感,茶叶寄托了她们的希望,因此她们采制的茶叶被称为“女儿茶”。少女时的舅母便是其中的一个,耳濡目染中的她更是对茶有了一份深深的感情和牵挂。来到北方后的她更是常常感叹,什么时候我再能回到家乡采一次茶。

  擂茶不是大茶种,也只有湖南一带的人才经常喝得到它,在以前交通经济都不发达的情况下,能喝到擂茶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舅母长期干农活,当她一有时间便坐在院子里品一品她喜欢的擂茶,这也是她农忙里难得的休闲时光。作擂茶的过程也是她享受的过程,只见她坐在院子的竹椅上,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黄花等。待钵中的东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间满堂飘香,香气四溢。她说,在她的家乡,男女老少天天都要饮茶。塘上的茶壶,终日热气腾腾,茶是他们生活中最普通和必不可少的饮料。逢喝到高兴,她就拉了我到身边,一边摸着我的手,一边说:“瞧我外甥女这手长得多好,细细长长的,是采茶的好料。”

  有一年,正遇上茶贩来我们小城卖茶,各种各样的在集市上摆满,舅母便站在集市上,从这摊看到那摊,仔细辨认,认真挑选。出生茶乡的她辨认茶质的好坏最为拿手,连茶商也不得不惊叹她的技术。满载而归的她回家后便把煮茶当作一件大事来做,天天给我们换着样地煮茶喝,弄得我们大家都没一顿好饭吃。我却总算跟着她弄懂了什么叫阿婆茶什么叫姑娘茶。

  如今,南方的茶越来越寻常地流入了寻常百姓家,各种茶楼、茶庄开得热热闹闹的,我的舅母却再也看不到了。

  那一年我一直以为她会好的,是她在病床上给我戴上了结婚手镯,她离开家乡时带来的唯一物件。我傻乎乎地说:“舅母,你病好了我就带你去喝茶,喝最好的擂茶。”她只是笑,声音却没有平时洪亮了。那一年没有过完,她便走了。

  都说人生如茶,茶如人生,殊不知,那茶水酝酿的全是人世间最平凡的生活,最宝贵的情感。那采茶女子来了,袅袅娜娜的,身后是长长的雨巷,绵绵的过往……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