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3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构建特色“家”文化
——浙江舟山普陀农村合作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夏忠飞

  构建具有自身企业特色的“家”文化,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又是实现企业稳健经营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浙江舟山普陀农村合作银行相继获得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系统优胜单位、产品与服务创新奖、创新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50多项,上述成绩的取得,充分彰显了该行“家”文化构建取得的丰硕成果。

  强化文体意识

  营造“助推器”式的“家”文化

  首先,该行通过组织贴近工作、联系实际的活动,充分展示干部职工积极进取、朝气蓬勃的企业形象。其次,以突出活动主题为平台,充分展示该行企业文化成果,提高企业声誉和社会认知度。例如该行自编自演的小品《咱想贷点款》代表舟山办事处参加浙江省联社“建党90周年,建社60周年”第二届文艺会演活动中一举夺得二等奖,通过展示文化主题内容,有效地提升了合行企业文化形象。再其次,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载体,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增强企业凝聚力。如在职工中开展每年一次职业道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品牌意识教育,通过宣讲事迹,剖析实例,激发了职工的团队意识,增强了整体的凝聚力,为创建和谐合行、特色合行、品牌合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强化人本管理

  营造“稳健器”式的“家”文化

  以人为本,量身定制,切实维护职工权益。近年来,该行认真做好“三必访、四必贺”活动,完善与职工息息相关的体检、带薪疗养等制度,并把一年一度的春节送温暖,困难职工慰问作为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来认真落实。对有困难的职工建立困难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尽可能使有困难的职工得到组织的补助,以充分体现“家”的温暖。通过改造职工食堂、职工宿舍、职工活动中心等场所,为职工生活、学习、锻炼营造舒心、和谐的生活工作氛围;通过举行新春茶话会、节日座谈会,退休职工欢送会,让职工体会到“家”的温暖,增强职工向心力;通过建立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和员工忠诚基金等“五保一金”,提高职工保障水平,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完善娱乐设施,使职工闲有所乐。首先在充分利用原有办公设施、多功能厅的基础上,设立职工活动中心、健身房、乒乓室、室内图书室等场所,使职工有一个良好的锻炼活动场景;其次,在重大节日举办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文化娱乐活动,通过合行内刊、系统平台等形式,宣传报道该行的好人好事以及先进典型,形成一个学先进、比先进、超先进的良好氛围,活跃了职工的文化生活,有效地促进企业经济建设向纵深发展。

  构建和谐氛围

  营造“粘合剂”式的“家”文化

  以学习为突破口,提升文化思想意识。该行工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该行发展的新形势,把促进科学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实现职工体面劳动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教活动和各类考试,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提高理论学习水平。

  以节日为突破口,开展不同主题的文化活动。近几年,该行工会根据职工乐于参加各类文体活动的意愿,积极利用各类节日开展文体活动,营造和谐共进氛围,增强职工凝聚力。

  以各类创建为突破口,提高职工综合竞争力。一是以各类“创争”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开展创建“文明单位”、“五好支行”、“星级员工”、“巾帼文明岗”等各类创建活动,引导职工通过实施各类“争创”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和谐奋进氛围。二是将文体活动融入各项主题竞赛活动中,通过演讲比赛、爱国歌曲演唱比赛、职工运动会、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励职工养成了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注重品牌建设

  打造“形象大使”式的“家”文化   首先,该行以打造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狠抓完善营业网点服务质量管理工作,推行精品网点建设,积极倡导人性化管理。2010年,该行编制、印发了3000本《亲和服务手册》进行形象宣传,随后,该行率先在全市农信系统中推动网点标准化建设工程,把建功立业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2011年该行的服务质量和综合评价已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社会综合满意率得到不断提升。

  其次,以提升社会责任为重点,突显该行社会形象。近年来,该行以扶贫帮困送温暖为切入点,始终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使命和义务,通过开展社区共建、扶贫帮困、慈善募捐等社会活动,自觉地把履行社会责任融入业务经营,融入优质服务,融入公益事业。在支援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慈善一日捐”等一系列公益慈善活动中,该行先后捐款65.54万元。

  普陀农村合作银行特色的“家”文化建设,不断引导着广大职工大力弘扬“做优做强,再创辉煌”的合行品牌精神,为该行效益的连年递增,社会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不断输入新的动力。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