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4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为农服务闯出“新天地”
——四川省阆中市社服务“三农”纪实
青海俊

  一场春雨催动了春耕的脚步。人勤春更早。3月27日,在四川省阆中市彭城镇碑垭村到处是一片农忙景象。该村12组58岁的村民张正义夫妇一大早就来到地里忙着给海椒苗除草施肥。彭城镇是阆中市供销合作社开展“订单农业”的示范点,全镇565户、近2000名村民和公路沿线的400亩土地按照彭城中心供销合作社的安排,统一种植海椒。为帮助村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中心供销合作社专门派出农技人员下村逐户指导,还把统一采购的种子、优质有机肥和除草用的新型农药送到每户村民的田间地头。望着地里长势良好的海椒苗,张正义夫妇乐得合不拢嘴,他们说,有供销合作社这样周到的服务,今年的海椒一定有一个好收成。

  农民欢迎的“新货郎”

  近日,笔者来到河溪镇东滩坝坎村,只见一辆大货车正准备往阆中城里送菜。车上的莴笋、韭黄飘出阵阵清香。车主叫孙志友,60岁,是该镇有名的蔬菜经纪人,村民们都亲切叫他“孙货郎”。东滩坝村一带位于嘉陵江畔,土质优良、灌溉方便,村民们都有种蔬菜的传统,是阆中市的“菜篮子”。这里盛产花菜、青椒、豇豆、西红柿等10多种时令蔬菜。但是每当蔬菜收获季节,菜农们却又喜又愁。喜的是蔬菜获丰收,愁的是不能及时运出来,卖不出一个好价钱,增产增不了收。看到这个,孙志友就萌生了为菜农当经纪人的念头。2009年8月,他了解到了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苦瓜因本地市场产量过剩,造成大量积压,如不迅速销售出去,不仅会给农民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还会影响其生产积极性。之后,他几次辗转成都、绵阳、南充、广元等地多方联系客源,使积压的苦瓜在几天内销售一空。以后,他与儿子贷款买了一台小货车,将菜农的菜直接从地里收购上来,每种菜都比当地高1元或5角,每天两趟运进城里几个大超市及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周边县市。仅东滩坝村4个组,孙志友每年就为村民增收100多万元。他还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为了保证农户利益,他还与农户签订合同。蔬菜成熟前就商定好收购价格,预付定金,成熟后不论赔赚全部按订价收购和包销。孙志友为民致富的真情和诚信,使他声名远播,生意也越做越大。从当初一台小货车到如今一大一小两台货车,保证居民们吃上了又鲜又好的蔬菜。

  像孙志友这样的专业农产品经纪人,在阆中就有100多人。现阆中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有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及下属分会15个,各类专业协会9家,80%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由农产品经纪人担任。正是他们牵线搭桥,搞活了农村经济的“一池春水”,成为撬动农村经济的“金杠杆”。

  助农增收的“新网络”

  “心连心”是河溪镇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资专营店。2011年创办之初,有着24年供销合作社工作经验的社主任陈刚通过多方考察,认为绵阳市江油小西坝万家宜化肥厂生产的化肥质优价廉、效果好,是农业增产增收的当家肥。他很快与该厂签订协议,成为该厂在阆中的总代理。在他的宣传和四处奔走下,村民们通过试用,很快认可了这种优质化肥,销售量由去年最初的几百吨发展到现在的3200吨,与其他同类肥相比,可为农民节省资金22万余元,农作物增收一成以上。河溪供销合作社还组建了一支农技队伍,每个乡的农技员常年深入田间检查指导,提供技术咨询,为农民丰收提供保障。同时,河溪供销合作社也在为农服务中不断发展壮大,购置了专门的农资配送车;投入几百万元,先后建起以种植川明参为主的药材基地和养殖山羊为主的养殖基地,助农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供销合作社的根基在农村,落脚在网点。阆中供销合作社在南充市供销合作社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因势利导、上引下联,以“新网工程”建设为中心,以26个社有企业和12个基层中心供销合作社为依托,按照“城区建超市、乡镇建商贸综合服务中心、村社建社区综合服务社、大面积发展基层供销社网络网点”的要求,建起了以“农”字当头的龙头企业,构建了“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烟花爆竹、再生资源”五大农村流通网络,将该市农村50%的经营网点纳入连锁配送体系。大力实施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00万元,新建了年销售额达1.2亿元的“好邻居惠民购物城”;在工业园区建起了集交易、仓储、配送、检测、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川东北最大的农资配送中心和批发市场;投资450万元,与川农大科研所合作建起了年生产能力达3万吨的复合肥生产线;在柏垭、老观、彭城镇建起了功能齐全的商贸服务中心。现阆中已整合、建设农村流通网点1469个,其中农资网点650个、生活消费品网点285个、烟花爆竹网点316个、再生资源回收点137个、农产品收购点81个、“万村千乡工程”和“新网工程”店571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服务‘三农’,为农增收,持续发展”的新农村流通网络体系,使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优质、便宜、实用的商品。

  供销合作社里的“新名片”

  为更好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阆中市社从该社实际出发,把事关农民生产生活的六件大事即生活资料、日用产品、农产品销售、再生资源回收、信息咨询和技术培训、农机具维修紧密结合在一起,纳入基层社的为农服务内容。这六个方面相互补充,相互发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辐射各村社,在各乡镇建起了29个社区农村综合服务社。笔者看到,各农村综合服务社有农资店、便民店、庄稼医院、茶园、幼儿园和文化室、医疗室等等,凡农民需要的,应有尽有,还办起金融、保险、邮政、电信等中介代理业务,是城市味十足的“村中城”。

  在完善为农服务的社会功能的同时,碑垭村社会综合服务社还针对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全是老人和孩子的状况,大力开展帮扶活动。村民张秀英及其丈夫外出打工,家中只有年迈的母亲和弱智的哥哥,去年其又遭遇车祸,使她家雪上加霜。社主任张兴权多次向镇上反映她家的特殊困难,为其办理了低保。去年底,又为她家送来一头价值3000元的母猪,今年2月已产仔猪15头。每到农忙季节,服务社还主动将化肥、农药、种子送到其家中,并组织专人代耕代种。在综合服务社的帮扶下,张秀英一家走出困境,开始了新的生活,女儿也如愿上了高中。每提起供销合作社为“三农”服务的事,村民们都无不感激地说:“当年的供销社又回来了。”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