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本报3月13日推出“行业楷模 时代风采”专栏,先后刊发了《“扁担精神”在新时代闪光》、《一面飘扬在革命圣地的合作社旗帜》两组长篇通讯后,在系统内外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正值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出台关于加强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的意见,各地供销合作社结合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的主题,组织深入学习领会老典型、老楷模为供销合作事业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探讨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的核心价值观,从老典型身上获取了不竭动力。
广大读者纷纷来信表示,“扁担精神”和南区精神是供销合作社广大干部职工服务“三农”、活跃城乡流通、奉献大局的具体体现,是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必须认真学习并长期贯彻坚持的传家宝,更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精神财富和创业动力,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这些老典型的精神,对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意义重大。
一些刚到供销合作社系统工作不久的读者通过报道重新认识了供销合作社精神。一位青年读者在信中写道:“用心体会‘扁担精神’的真谛时,我的内心被一种叫做自豪的情感充盈着,为从1946年流传至今已66年的‘扁担精神’而自豪,为在‘扁担精神’的感召下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众多感人事迹而自豪,为身为一个可以传承和发扬‘扁担精神’的供销人而自豪!”
更多的读者结合振兴发展供销合作事业,谈了自己的感受。河北省供销合作社主任张彦惠表示,新时期供销合作社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需要我们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组织体制、经营体制、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全面创新,进一步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扁担精神”、“背篓精神”的鼓舞下,不断提高为农服务质量与水平,真正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
本报今日继续推出第三篇长篇通讯《一份“永久生效”的结合合同》,报道浙江平湖市供销合作社创新发展“新仓经验”的事迹,详见A5版,同时在A6版刊登了部分读者来信,敬请关注。
(欣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