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宝洁大中华区CIO 的庄志梅所在的IDS (Information &Decision Solutions),全称为“信息与决策解决方案部”,这称呼似乎与常规的IT 部门不尽相同,伴随宝洁公司的壮大和不断变革,现在的IDS 正承载着新的定义和使命。
内部分工
IDS的目标是担当“运用信息和决策解决方案引领商业变革的领导者”,这种角色定位使IDS对大量的基础系统运维工作外包给众多的供应商负责,而IDS只对之进行监督管理。IDS得以摆脱传统IT部门的角色,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利用技术支持业务创新方面。
一直以来,宝洁都在不断寻找外包机会,一旦市场形成规模效应,就尽可能让合作伙伴承担更专业而又无需太多片区业务知识的工作。宝洁实施了包括IT架构在内的很多项目并制订标准化和共享服务,以达到整合业务的目的。
外包策略使宝洁解放了大量人力,留在片区的IT人员深入业务部门,把更多精力放在创造业务新能力上。通过提供数字化、直观化、模拟化的电子办公技术,实现无纸化办公、为决策者提供简单直观的数据信息、根据历史记录模拟出未来业务运作的发展走向,让技术真正贴近和推动业务发展。
IDS 内部细分为十几种不同的工作类型,比如项目经理、运作经理、IT 平台经理等,每种分类都有明确的定义和详细具体的描述。整个宝洁公司在不同区域的管理中都应用类似的分类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做同类工作的员工放在一起对比考核。另外,庄志梅认为,工作分类还要可衡量,比如同一个人可以在一个项目中也可以在多个项目中担当项目经理,他所承担的责任是不一样的,必须确定可衡量的标准。
IDS的管理完全像运作生意一般:产品是提供IT服务和解决方案,消费者是片区各部门的最终用户,把为公司创造价值看作销量,根据系统运用程度评估用户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作为片区内部的服务部门,IDS很注重自己的品牌,承诺为公司带来新的技术,更好的服务和更低的成本。
目前IDS 在片区中有大约130 人,为了把“生意”做得更好,这些人都分散深入到业务部门,日常工作都和业务人员绑定在一起,这就要求IDS 的工作必须行之有效,始终要以业务部门所产生的价值来衡量。在绩效考核体系中就会对节约成本、服务水平、项目标准、拉动销售、客户和最终用户满意度等方面制定明确的标准。
绩效管理
在做任何绩效管理之前,除了规定的硬指标以外,还充分考虑个人技能发展的长短处所在、工作计划、职业兴趣等状况,再将从事同一类工作的人放在一起评估。考核的标准由好到差分三个层级,并且规定了各层级所占比例。
庄志梅认为完整的人才培养流程是从招聘开始的。需要招什么样的人、这个人具有什么特点都要很清楚。公司在这个人刚加入甚至入职前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培养计划,通过日后工作逐步实施,帮助员工成长。除了培养还有相应的挽留机制,让人才不至于轻易流失。对此,宝洁公司每年都对员工做满意度调查。
IDS 工作重心在业务创新上,要引导业务改革就要深刻了解业务。IDS 的人并非集中在一起办公,每天和所在的业务部门打交道,也参与到相关的业务培训中。片区内要求掌握的IT 技能培训很多,例如商业变革、项目管理、服务运作、应用管理、业务分析、企业架构、监控等,但并非要求短期内全部掌握;此外还有众多管理才能方面的培训,包括领导力、沟通、团队协作等,这些都是按照每人的工作计划和职业发展计划,在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程度的培训。(房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