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副主任王啉同志带领总社合作指导部、经济发展与改革部、财会部有关人员组成的调研组,先后赴山东、河南两省就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专项调研。两省供销合作社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力度大,成效显著,但走的路子各有特色。山东省根据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社区管理服务逐步加强等新形势,积极开拓服务领域,大力推进农产品经营、农村社区、农民金融合作、土地托管等服务体系建设,以此加快发展基层组织;河南省大力推行“一县一社”垂直管理的体制,利用基层社资产保留较完整的优势,构筑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以此带动基层组织发展。两省探索的经验,对于其他省(区、市)供销合作社具有借鉴意义。本版将对两省调研报告及部分典型分期刊发,供各地参考。
近年来,山东省供销合作社以“两个体系”(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和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基层社改革,探索出了一条发达地区推进基层组织发展的成功之路。目前,全系统共有17个市级社、133个县级社和1567个基层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200多个、农村综合服务社3.5万个,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达2658亿元,其中基层社的营业收入达320亿元,利润总额达49亿元,其中基层社的利润额达1亿元。
把基层社作为发展的重要支撑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供销合作社要真正构建起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实现跨越发展,离不开基层社的基础支撑。而推进基层社发展,绝对不能就基层抓基层,必须将其纳入到供销合作社体系之中,以联合社为核心,以基层组织为基础,以社有企业为龙头,推进联合与合作,建设“三位一体”的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基于此,自2010年初,山东省社就提出全面振兴基层供销合作社的总体要求,并连续3年强力推进基层社的建设,省社确定了68个重点单位,先后举办了4期、12批次现场观摩和培训活动,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方式推进基层社建设。各市、县也分别确定了若干重点单位,带动了近千个基层社快速启动发展。
在推进基层社建设中,山东省社注重体制机制的完善。积极推进形成激励机制,帮助各地立足实际确定新时期基层社的发展任务,完善绩效考核和奖惩办法,实现人与事业共同发展。并且省社还强化了供销合作社的控制力,通过合理设置产权,确立供销合作社在经营服务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同时,积极吸纳资源,利用供销合作社的经济、组织优势,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农村能人等有效资源,壮大供销合作社实力。此外,还有效发挥县级社的统领作用,通过相互参股等方式,密切基层社与系统内龙头企业的关系,形成推动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同时,省社还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社的支持力度,为基层社注入资金、土地等有效资源和要素。省社明确基层社是各级资金扶持的重点,对实施重点项目的基层社给予20—30万元的支持。对做出品牌、做出规模、展示出发展空间的基层社,专门筹集资金重点支持,并加大部门协调力度,全力解决基层社土地使用权问题。
探索基层建设的有效途径
山东省社为有效推进基层组织建设,采取了多种有效的发展途径和模式。省社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层社加快发展。安丘市社与17个基层社共同出资成立了家乐园百货超市公司。市社通过家乐园公司将基层社闲置低效设施置换改造,由基层社负责营业设施建设,由家乐园公司进行运营管理。在龙头企业的具体指导帮助下,基层社在大行政村大力开展直营店建设,由基层社享有全部收益,同时在自然村发展加盟店,按配送额与龙头企业进行分成。在整个流通网络的构建中,基层社从龙头企业的分红、基层社场地租金、直营店营业利润和加盟店按配送额2%左右的分成等4个方面获得收益。这种方式成为了近年来山东省社通过流通网络建设恢复基层社经营服务功能的主要模式。
以盘活开发资产推动基层社加快发展。汶上县郭仓基层社针对经营服务设施陈旧落后的情况,采取县社扶持一部分、干部职工自筹一部分、引进社会资本筹措一部分的办法,大力盘活社有资产,将原有基层社改造成占地面积达12000平方米的供销合作社商贸城,其中3860平方米用于自营,并且成立了“农享城”商城,开展日用品销售服务。在此基础上,针对汶上县供销合作社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不健全的情况,县社将“农享城”商城作为县域内日用消费品销售的龙头,并与其他基层社开展合作,在乡镇建设中心超市,在新型社区建设连锁店。2011年,汶上县社实现销售收入达1000多万元。
以强带弱拉动基层社加快发展。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宁阳县供销合作社农资销售业务受到很大冲击,逐步丧失了主渠道地位。一些基层社不再开展经营业务,场地仅用于出租。针对这种情况,宁阳县社主动与系统内有实力的龙头企业进行对接,与烟台市农资公司联合投资600万元成立了泰安烟农供销农资有限公司,并建设了占地面积达50亩的配送中心。在此基础上,积极依托基层社在乡镇建设了20家直营店,在村庄建设了99家加盟店。通过这种方式,供销合作社逐步恢复了农资服务功能,2011年实现农资销售额达2.4亿元,占据宁阳农资市场份额的50%。同时,县社还帮助基层社恢复了经营业务和经济实力,如饮乡基层社原来场地出租每年收益仅3万元,而成为农资公司发展的直营店和二级配送中心后,该基层社积极向农村网点开展农资销售业务,并实现年收益达20万元以上。
立足地方优势产业加快恢复基层社经营服务功能。沂水县姚店子基层社立足当地生姜产业,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为农民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在服务中强化了功能,增强了实力。该基层社从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生姜标准化生产基地入手,打造产品品牌,掌握了进入市场尤其是进入国际市场的主导权,继而围绕产业为农民提供化肥、农药、生产辅助物料等各种生产资料,将系统外的2家农资经营企业和2家生姜加工经营公司整合到基层社主导的体系之中,同时组织农民社员入股注资组建信用互助组织。在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农民都得到服务,供销合作社得到发展。两年来,该基层社实现生姜销售收入达1.7亿元,销售农资总额达4800万元,信用合作规模达到700多万元。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姚店子基层社在每个经营主体所占的股本比例不断提高,话语权不断增强。
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基层社加快发展。汶上县杨店基层社立足当地小麦产业,按基层社占股55%、干部职工占股45%的方式投资创建了联创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销售馒头等面食。公司成立后,还建设了现代化的生产线,制订了严格的卫生和质量标准,并申请了“绿叶”牌商标。同时,该基层社积极向上延伸产业链条,建设了800亩的小麦种植基地,由基层社成立的农机服务队托管,统一播种、施肥、灌溉、收割,确保了小麦质量,为提升馒头品质奠定了基础。同时,该基层社还向下延伸产业链条,依托汶上县社遍布农村社区的经营服务网点,购置14辆配送车为各销售点配送馒头。2011年,该公司实现销售额达1260万元,利税132万元。通过延伸经营服务链条,供销合作社强化了服务功能,增强了经济实力,也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帮助了农民增收致富。
转变经营方式扩展服务领域
为拓展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服务领域,省社积极转变传统的经营方式,结合当地的发展需求,在农田土地托管、农村社区建设、农村信用融资等方面开展服务,并取了显著的成效。
汶上县供销合作社经县委县政府批准,在14个基层社分别成立了土地托管服务队,为农民提供粮食作物耕、种、管、收全过程服务。2011年托管服务土地面积达6.1万亩。汶上县社的土地托管模式,实现了农业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节支、供销合作社获得效益的“三赢”局面。同时,山东省社按照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先后在汶上召开3次现场会向系统强力推广农田土地托管模式。截至目前,全省已有70多个县级社、400多个基层社开展了土地托管服务。
为适应农村社区化管理服务的趋势,宁阳县政府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前全县已试点建成24个新型社区。宁阳县社提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到哪里,供销合作社的服务就要跟进到哪里”的发展思路。由县社建设的龙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日用品销售、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农产品收购、餐饮服务、农技科普、农家书屋、文化娱乐等服务,满足了农民群众全方位需求。截至目前,宁阳县社已建成此类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7家,全省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总数达到1100家。
为稳妥推进农村信用合作融资服务。安丘市社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社员内部开展资金互助,帮助农民解决了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在此基础上,由县社、基层社联合组建了投资担保公司,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资金服务,发挥“蓄水池”、“调节器”的作用,有效构建了资金信用互助体系。目前,全省已有400多个专业合作社内部开展了资金互助,有30多个县(市、区)建成农信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