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4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企业文化——实现品牌效应的核心要素
“2012农村金融高级新闻研讨班”关注农村金融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之道
张新若

  “2012农村金融高级新闻研讨班”关注农村金融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之道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莫林虎教授在“2012农村金融高级新闻研讨班”上指出。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形成对于助推企业发展壮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品牌的核心内容,其形成过程又见证了企业品牌的树立轨迹。

  然而,如何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并使企业文化更好地融入品牌建设之中,继而实现有效宣传,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需要由认知层面逐渐过渡到实践活动。

  彰显文化力量

  “那些拥有利润之上追求的企业,要比纯粹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赚的钱更多。”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指出。

  事实如此,摩托罗拉公司的企业文化要求:光荣地为社会服务,以公平的价格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不断自我更新;开发“我们潜在的创造力”;尊重每位雇员的个性。TCL的经营宗旨是: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联想集团对员工的价值承诺是:联想,成就人,成就于人。

  而今,这些“利润之上的追求”无疑让以上企业获得梦寐以求的回馈——摩托罗拉公司一度成为移动通讯设备业界的巨头;TCL不断扩充其家电市场的销售份额;联想集团早已确立了其国内计算机领域的领跑者姿态。

  基于自身改革的需要,以及农村金融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的情况下,曾经“坐等客上门”的农村信用社也已意识到,需要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于2008年启动了全省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项目,项目组历时一年多时间,完成了对企业文化的提炼、整合、优化,并编写了《河南省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手册》,总结提炼出了河南省农信社的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核心文化大纲。

  “以‘勤奋尚德,务实怀远’为企业精神的河南农信社,已经在员工中初步实现导向作用、凝聚作用、约束作用、激励作用。”一位河南省农信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在加强企业文化塑造的同时,也增强了社会公众对农信社的了解,赢得了广大群众对农信社工作的认可。”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直很注重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工会副主席、党委办公室主任王吉春在参加了近日举办的“2012农村金融高级新闻研讨班”之后说道。

  据王吉春介绍,内蒙古自治区联社结合建党90周年、农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和自治区联社成立6周年等系列活动,组织辖内员工多次开展书画摄影比赛和展览、史料展览以及文艺演出等,近期也正在组织人员编写自治区联社六年发展史,并打算刊印成册,既可介绍自治区联社的发展情况,又能对外展示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成果,一举两得。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莫林虎教授则认为,“金融机构在当下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其品牌建设及建设质量已经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提升企业文化内涵,有助于企业品牌建设。”

  铸就文化体系

  针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莫林虎教授在本次研讨会上以题为“农村金融新闻资讯传播与金融品牌建设”的授课给出了答案,“企业文化建设应综合考虑到企业发展、员工和管理者利益、消费者利益、上下游价值链利益。”

  以万科集团作为案例,莫林虎教授分析了“万科文化”如何提升品牌价值的原因。

  以理念奠基、视道德伦理重于商业利益,是万科的最大特色。由于万科给自己的定位是:做中国地产行业的领跑者,因而其主张对内平等,对外开放,致力于建设“阳光照亮的体制”,并把人才视为资本,倡导“健康丰盛的人生”。此外,万科认为,坚守价值底线、拒绝利益诱惑,坚持以专业能力从市场获取公平回报。而规范、透明的企业文化建设和稳健、专注的发展模式,最终成为万科获得成功的基石。

  同时,莫林虎教授指出,在农村金融机构新闻资讯传播中,应将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入其中。

  2009年,浙江宁波鄞州银行在各项存款超300亿元、国庆60周年等重大活动时,均在当地媒体进行了集中宣传和报道,着力呈现出“三有”式立体传播模式,即“电台有音、电视台有形、报刊有名”,使得其以“小蜜蜂”形象为代表的企业文化走进了千家万户。

  “研究国内外优秀公司的企业文化,不难发现,企业文化就其内容与本质来讲,它应该是企业要达到的目的与实现目标的手段的统一体,把二者隔绝开来,只能损害企业文化的生命力。”一位业内人士总结道。

  目前,以企业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软实力转化为硬实力亦具有其合理性。若想在日渐“热闹”的农村金融市场继续保持“一家独大”的优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除了提升硬实力外,增强软实力也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