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4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进口棉纱来势汹汹 “想说爱你不容易”


  中国棉花信息网专稿 随着中国用工成本、原料成本、能耗成本等一系列生产成本水涨船高,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呈下降趋势,纺织产业也难以幸免。 

  2011/2012棉花年度以来,随着国内外棉花价格差持续高位,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棉纱的价格优势明显可见,在中国中低档纱线市场的优势渐显。尤其在2012年2月份,中国单月进口棉纱量出现“井喷”,达12.35万吨,同比增加122%,创历史新高。    国内棉纱线生产企业对进口棉纱的兴趣到底如何?感兴趣或者不感兴趣的原因在哪里?本网就此进行了专项调查。

  调查显示,被调查纺织企业中,37%表示对进口棉纱感兴趣,63%表示对进口棉纱不感兴趣。 

  感兴趣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进口棉纱的价格优势,没有配额限制,希望通过进口棉纱摊薄生产成本,或者打算直接操作进口棉纱贸易。 

  而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本身生产棉纱能够满足自身织布等方面需要,没有外购纱线的需求;自己本身纱线销售压力巨大,无暇、无资金采购进口棉纱;即使看到价格优势,但在当前用工紧张的情况下,不敢贸然进口棉纱,从而影响开工情况,造成人员流失。 

  二是进口棉纱异纤多、纱支低,在质量、档次方面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三是进口棉纱无法赊欠货款,国内纱线操作灵活,可赊欠货款。 

  总体来看,虽然进口棉纱价格优势突出,但是仅限于中低档市场,中国产纱线在中高档市场依然具有绝对优势,产品更新、升级依然是一个长久的话题。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