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
“我想了解一下你们的支付结算系统。”
4月14日下午五点半,河南省安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营业部的营业大厅里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客人”,他们在该联社理事长谭建军的陪同下,边参观边和营业部的工作人员热情交流、询问经验。这群“客人”,正是到安阳参加“2012农村金融高级新闻研讨班”的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参会代表们。
对于这次协办“2012农村金融高级新闻研讨班”,谭建军认为是一次很好的对外宣传的机会,也是安阳县联社品牌建设宣传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宣传之力
近几年,安阳县联社一直致力于打造品牌形象,“要让‘农信社是咱们的银行,是值得信任的银行’这一信念深入客户心中。”谭建军说道。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安阳县联社开展了“四下乡”活动,即送科技、送信息、送知识、送资金,密切社农关系,让更多的农户和社会公众了解、熟悉农信社的各类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
同时,该联社还结合本地实际,定期举办企、事业单位业务联系会、储户座谈会,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农信社的社会信誉。
除此之外,安阳县联社更是充分发挥农信简报、门户网站和外媒三大宣传平台作用,特别重视在外媒平台上全方位做好宣传工作。关于对外宣传,谭建军如此诠释:“联社非常注重维护和媒体的关系,坚持勤沟通、多宣传,让媒体在信用社的品牌推广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创新之道
金融机构要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不仅要依靠大力宣传,更需要创新产品,提升服务,全面提高业务水平。
安阳县联社始终坚持“服务三农、面向县域、面向中小企业、面向社区”的市场定位,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富”作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巩固竞争优势的关键点、提升经营效益的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农信社的地域优势和品牌特色,努力把农信社打造成支持县域的“社区银行”、服务三农的“零售银行”、贴近客户的“便民银行”。
“传统不能丢,‘服务于农民’这一宗旨不能变。”谭建军坚定地表达了对于农信社服务“三农”的决心,“我们要继续发扬农信社传统的‘背包银行’精神,发扬传统的‘农民银行’精神。”
坚持传统,并不代表因循守旧。对谭建军而言,传统和创新是一体两面,毫不冲突。“我们要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去创新,去与时俱进。”
在他看来,“创新要适合当地当时的情况。”安阳县联社在创新信贷支农服务产品,拓展服务领域时也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如考虑到农民生产和消费用车的需求,推出了“汽车贷款”;考虑到城镇居民的买房压力,推出了“住房按揭贷款”。安阳县联社积极开发这些信贷新品种,就是为了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银行不应只锦上添花,还应雪中送炭。服务好当地的企业和个人客户,是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谭建军说。
人本之魂
品牌建设不仅需要对外塑造形象,同时,也要对内凝聚力量。
“我们要让员工为农信社感到自豪,对农信社有归属感。”谭建军希望安阳县联社的员工都可以“快乐地工作,并在工作中找到快乐”。
为此,安阳县联社坚持“月月有活动,季季有比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增进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另外,根据员工年龄特点,该联社还分批开展了“关爱员工,呵护健康”为主题的健康体检活动,为员工建立了健康档案。
“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找准自己的定位。”谭建军始终认为“银行是大家的银行”,需要每个员工为农信社的品牌建设添砖加瓦,“发挥团队的作用”。
2011年,安阳县联社被河南省联社授予“综合考核先进单位”、“经营效益先进单位”和“达标升级先进单位”。“这些荣誉,都是长期工作积累得来的。”谭建军说,“品牌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金融机构更是需要时间来证明信誉。”带领安阳县联社埋头苦干六年的他相信时间的力量:“静下心来,做工作,然后让时间来见证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