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所做出的任何行为,都有他自己的道理。可能这道理是歪理,是错理,但在歪理和错理后面,往往隐藏着客户真实的需求。
例如,某天早晨,一位中年男性客户手持3张定期存单取款。因为没有携带身份证所以不能提前支取。这位客户以路远为由要求通融。沟通十几分钟后,在柜员的坚持下,他才不情愿地回去拿身份证。大约一个小时后,该男子回到柜面,却发现密码错误。因为尝试多次都无效,只能办理挂失,并在7天后才能取款。这时的客户情绪激动,认为是柜员故意刁难不让他取款。即使柜员一再表示是按照手续操作,没有刁难,但客户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
这样的指责,看上去是针对柜员,实际上是客户自身情绪的一种宣泄。在这种情况下,农商行员工耐心地听他发牢骚,表示对他的理解,并告诉他,密码挂失是常有的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而且,存单中的资金也很安全,7天后便可将钱取出来。最终,这位客户对农商行员工的工作表示理解,并很顺利地办理了挂失业务。
良好的服务质量,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最终提升企业的效益。而提升服务质量的基础就在于理解客户的需求,取得客户的认同。一旦客户形成对银行的认同,就会愿意让银行办理业务,并提供信任和配合,形成良好的业务办理氛围。而如果客户不认同,甚至于有成见,那么即使刻意去表现,也往往遇不到好脸色,还会打击柜员的服务积极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一点一滴地长久坚持,坚持去理解客户,并体现到自己的服务中,才有可能取得客户的认同。